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視頻-唱響牛城最牛處河北邢臺市名勝古蹟攬勝-記者 王開成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安康白河卡子鎮園區綠色發展:靠三變改革,共同致富

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是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

“新時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首要的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完善園區發展機制,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卡子鎮黨委書記劉政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卡子鎮現代農業園區,立足發展綠色茶產業,注重“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變革,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

劉政介紹,卡子鎮農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自身發展能力不足,勞動技能較差。為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卡子鎮採取股份制、聯營式、託管式等合作模式,通過吸納農戶或以資金,或以土地,或以勞動力入股等形式參與產業發展,固化農戶與企業、基地、合作社的利益聯結,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卡子鎮通過“三變改革”,讓農民從僅收租金,變成長久坐擁租金、佣金、股金“三金”,給農戶脫貧找準了“靠山”。

——變革一、土地有償流轉。

倉房村村民李傳善,山下有2畝水平梯地,他流轉給返鄉創業辦茶廠的黃治貴,流轉費每年400元。第二年,李傳善將剩餘土地全種上茶葉並在茶廠入了股,每年底還有保底分紅。2017年底,一家人搬進集鎮新居,三室兩廳,沙發、彩電一應俱全。

像李傳善一樣,在倉房村“土地流轉”成為越來越多貧困戶增收致富的路子。

——變革二、農戶入股分紅。

倉房村4組的水運明是村裡有名的因學致貧家庭,3個孩子上學,妻子身體不好,生活的擔子壓得他直不起腰,家裡18畝茶園眼看產茶了,卻來不及採。

“鎮上幫扶幹部找到我,讓我加入倉房村茶葉專業合作社,18畝茶還入了合作社的股,茶廠派人來採,收入歸我,今年春茶收入就有近8000元。”水運明興奮地說。

“土地入股、保底分紅,貧困戶完成了‘農民到股東、打工者到當家人’的轉變。”卡子鎮黨政辦主任商曼介紹。

卡子鎮探索建立“園區+貧困戶”發展模式,貧困戶以土地向茶葉園區入股,園區負責茶葉種植、管護,鮮葉由農戶採摘,園區企業按市場價收購,整個過程貧困戶零投入、零風險,實現了貧困戶得實惠、企業見效益、產業大發展的良好態勢。

——變革三、農資產業入股。

針對貧困戶可以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把這5萬元做為產業資金投資入股,按照按照第一年3000元,第二年3500元,第三年4000元進行分紅,並且到期由合作社歸還本金。

——變革四、勞務支付工資。

成立於2015年的焱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屬卡子鎮茶葉龍頭企業,帶動桂花村發展茶園1300畝。公司秉承傳統工藝,採用土法制茶,常年向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餘個。

“下一步,充分發揮茶園觀光優勢,提升農家樂品味,通過茶旅融合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談及未來,焱昊負責人吳繼富信心滿滿。

據不完全統計,卡子鎮硒源、富秦、鳳凰3個茶莊,貧困戶優先務工,且包吃不低於1200元/月,單純性務工最低80元/天。目前已經帶動周邊群眾700餘人就業。

卡子鎮經過三年的運營發展,3個茶葉龍頭企業、3個茶葉合作社和52名產業大戶引領,建設了一批集中連片、佈局合理的產業園區;多個產業園區被評為安康市“山林經濟示範園”、“現代農業示範園”、陝西省“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

談及今後現代產業園區發展藍圖,劉政說,下一步繼續通過三變改革,走“支部+合作社+產業大戶+家庭農場+貧困戶”的模式,做大園區規模,做強園區產業,做優三產融合,做美園區形象,做精園區效益。(記者 王開成 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