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近年來,復古風大熱,回潮之勢幾乎是席捲了人們吃穿住行等生活的每個角落,當人們熱衷於一切向復古看齊時,也會不禁感嘆一去不復返的往日時光,恰巧這有3架“時光機”,可以載你回到過去。

回憶過去,最直接的就是翻出舊木箱裡的老相冊。翻開相冊,映入眼簾的除了你思念的熟悉的那人那物,還有膠片特有的質感,也讓你重返舊時光的路更加順暢。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膠片分佈無規律的噪點、亮度被壓縮過卻又非常討肉眼喜歡的豐富的色彩表現力和風格化偏色、還有像油畫般的朦朧感,在那個非數碼時代,膠片機留下的每個畫面都顯得異常珍貴,它承載的記憶也尤為有分量。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數碼充斥的今天,我們享受它帶來的經濟便捷,但依然對膠片念念不忘,這便是膠片的獨特魅力了,所以無論如何,市場總有膠片的一席之地。但是,膠片的高成本對大部分人來說是難以負擔的,好在這樣的需求和境地,得以解決,無需購買燒錢的膠片機,下載幾款APP就能拍出你想要的膠片質感。

NOMO:你的拍立得 

復古潮、回憶殺的大熱讓市面上催生出一款又一款的復古相機APP,最近,又有一款相機APP大火,它就是——NOMO,你的拍立得。微博紅人@Hachi八哥哥 和@大概是井越 的超級重推哦~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打開 NOMO,你會發現它沒有像其他復古相機APP一樣仿製膠片相機的界面,但非常精緻,圖標、按鈕等設計得簡潔細緻,立體效果會讓習慣了扁平化風格的用戶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NOMO 界面中的元素十分稀少,這其實與它的設計初衷是相輔相成的——相比起復雜的後期調色,它更傾向於幫助業餘攝影師專注於拍照本身,所以它甚至不支持從相冊中導入照片來進行處理,只能在 App 內拍攝照片。

膠片機的一大魅力就在於,沖洗照片之後意想不到的效果,NOMO 仿製了膠片機的這一大特質,不提供參數和濾鏡供用戶選擇和調整,而是將隨機的效果添加到照片上,其中包括:色彩曲線、灰塵、漏光、暗角、銳化、邊框等等,像極了用真實膠片相機創作的不確定性。NOMO 的成像效果的風格和氣質都與真實膠片相差無幾,有一種濃濃的‘古早味’。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微博紅人@Hachi八哥哥和@大概是井越

目前,NOMO 中有兩臺相機,可以通過界面左下角的黃色按鈕切換。默認的是白色的 INS W 模擬的是富士拍立得相機,畫面有強化的色偏傾向,高光有所壓縮,帶有褪色效果,邊緣還有隨機的震盪、虛化效果。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黑色的 135 B 則模擬的是非常經典的 LOMO LC-A 相機,畫面色調偏青,對比度較高,暗角程度較大,右下角會有日期數據,非常復古。不過,黑色 135 B 相機濾鏡需要花6元內購解鎖。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NOMO主打“你的拍立得”,這一點的主要體現就是,使用 INS W 相機,用戶從拍照到照片成相,包括“相紙”都像使用拍立得一樣,所拍畫面不會立即出現,而是慢慢從白色相紙中顯影;如果等不及,還可以打開處理中的照片,像現實中甩相紙一樣搖晃手機,加速顯影,其間還會伴隨 Taptic Engine 震動反饋,拍立得的還原度非常高。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在現實中使用手動膠片相機時,如果攝影師忘記過卷的話,就會導致兩次拍攝的圖像重疊,造成照片雙重曝光, NOMO也還原了這一特性。打開成相界面左下方圖片重疊的的按鈕,再連續拍攝兩張照片,就能完成一次雙重曝光的拍攝。

除此之外,NOMO還有閃光燈效果,以及前後攝像頭切換的功能,拍出拍立得效果的自拍從此便是輕而易舉。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界面右下角是相冊入口,打開之後便能看見排列整齊的拍立得“相紙”,照片呈現完成之後會自動保存在相冊內,用戶也可以在相機相冊內進行圖片刪除。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Gudak:讓手機一秒變柯達

在數碼攝影早已成為拍照絕對主力的時代,膠片感強烈的照片就像渾身帶戲的老戲骨,只要看它一眼便能抓住你。如同下面這些照片,或許早已讓你腦海中的思緒閃回第一次北上追夢,早高峰擠不上的地鐵……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南昌開往北京的火車硬臥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北京西二旗地鐵站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北京西單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漢光百貨

這些照片就像出自定格了上一輩人所有美好時光的“黃色巨人”柯達。如今,柯達已不復當年,好在Gudak出現了,一個讓手機一秒變柯達,帶你重遊舊時光的APP。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如果說NOMO是現代的審美設計結合復古懷舊的內涵,那Gudak便是柯達的“一比一”還原。Gudak由韓國Screw Bar推出,打開相機便能感受到濃濃的復古情懷。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搶眼的黃色跟柯達膠捲相機的背面如出一轍,更讓你意想不到的細節是:Gudak 把柯達膠捲相機後面的文字也放上去了——Do not open 。除此之外,只有一個超小取景器、一個閃光燈、一個快門按鈕、和一個顯示剩餘張數的計數器。而那個像電池一樣的綠色顯示,是用來查看那些你拍過的照片和“膠捲沖印”需要的時間。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Gudak 除了長得像柯達膠捲相機,就連出照片的速度和拍攝張數也跟柯達有得一拼。

相機每次只能拍24張,一旦拍完,就要等12小時才能有新的“膠捲”。而且,拍完之後也沒辦法立刻看到照片,要等3天才行,因為膠捲相機都是需要“沖印”的!雖然等待的時間很煎熬,但是這種未知的感覺,讓人很期待!同時,也是提醒大家慢下來,等待總會有驚喜。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不過,Gudak也有硬傷,只能使用後置攝像頭,且取景器很小,不僅構圖苦難,還讓人幾乎實現不了自拍。

HUJI:手機就是時光機 帶你重遊1998

HUJI的界面和Gudak有幾分相像,只不過取景器在左上角,主色調是綠色,界面元素同樣異常簡潔,包括快門鍵、取景窗口、閃光燈和相冊按鈕。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但它優於Gudak的是,當用戶將眼睛湊近取景器時,相機會自動感應,放大取景器,方便用戶構圖,而且可以切換鏡頭,自拍完全不是事兒。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另外,HUJI還可以設置圖片的分辨率,選擇拍照倒計時,在成相規則上,HUJI跟Gudak和NOMO也不一樣,HUJI排完照即顯相,圖片的濾鏡在模仿過去富士拋棄式相機色澤的基礎上,隨機添加濾鏡,並且照片都默認統一印有1998.X.X的濾鏡,讓用戶彷彿回到80、90年代。

當然用戶也可以選擇關閉隨機濾鏡,只是應該不會有人這麼做吧,畢竟幾乎所有復古相機的主要魅力就是隨機濾鏡了。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HUJI拍攝的照片儲存在Lab視窗中,這相當於HUJI自帶的儲存空間,用戶可以自由勾選滿意的照片再保存到手機相冊中。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當然也可在Lab窗口對日期、保存位置等功能進行設置,別切可以通過HUJI直接將照片分享到Facebook、INs、Twitter上。

網紅們那些復古大片,原來都是用它們拍出來的

相比較,HUJI的功能算是比較方便的。

三款相機面世即被大眾追捧,除了復古熱潮的影響,可能是人們對心中那些回不去的時光的懷念。

留言吧

你上次翻看家裡的相冊本是什麼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