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原本無情思,騷人何事費淚行

有一種植物,綠蔭如蓋,挺括聳立,似樹木又不是樹木,正所謂“扶疏似樹,質則非木,高舒垂蔭”,知道是什麼植物嗎?

沒錯,是芭蕉樹。

芭蕉,是極好的庭蔭樹種,牆角窗前,假山之畔,幾株芭蕉,青翠欲滴,亭亭玉立,隨風搖曳,婀娜多姿,乍一看,就給炎夏中的人們帶來清涼之感。

芭蕉原本無情思,騷人何事費淚行

邵燕祥在 《沉默的芭蕉》中說:

在李清照的中庭,

在曹雪芹的院落,

你舒捲有餘情

。。。。。。

芭蕉,芭蕉,

且讓我暖了擱冷的酒,

憑窗斟給你喝,

夜雨不停話不斷,

孤獨,不是生活。

講真,芭蕉就是一株矜持著默不作聲的植物。或許是雨打芭蕉的吧嗒聲,聲聲不斷,從傍晚到天明,觸動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喜怒哀樂的綿綿情思。

芭蕉原本無情思,騷人何事費淚行


夜雨芭蕉,愁煞思鄉人

《雨》

唐 : 杜牧

連雲接塞添迢遞,灑幕侵燈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夜雨》

唐: 白居易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雨打芭蕉,是古人偏愛的聽雨方式,雨打芭蕉,客居異鄉羈旅思鄉的人們聽出的則是別離漂泊,孤獨寂寥。“小窗一夜芭蕉雨,倦客十年桑梓心”。夜雨芭蕉,愁煞思鄉人。

芭蕉原本無情思,騷人何事費淚行


聽盡芭蕉雨,麗人夜不眠

《採桑子》

宋: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

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

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

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長相思》

南唐:李煜

雲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代贈 》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雨打芭蕉,獨守空閨的人們聽出的則是綿綿無盡的相思。聽盡芭蕉雨,麗人夜不眠。

芭蕉原本無情思,騷人何事費淚行


蕉窗聽雨,賞心樂事

《山石》

唐:韓愈

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偶作》

宋:張栻

世情易變如雲葉,官事無窮類海潮。

退食北窗涼意滿,臥聽急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偷得浮生半日閒、超然物外的人聽出的則是清新愉悅、優雅閒適的情趣。階前落葉無人掃 滿院芭蕉聽雨眠。蕉窗聽雨,賞心樂事。

芭蕉原本無情思,騷人何事費淚行

清代文人蔣坦,有一天聽見院子裡雨打芭蕉,心緒悽迷說:“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妻子秋芙戲言:“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雨打芭蕉,景隨心動。影響著我們心境的是情緒,又怎麼是芭蕉的錯呢?

看來景緻好不好,關鍵是看心情;風景美不美,關鍵是和誰一起看。

芭蕉原本無情思,騷人何事費淚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