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爲,可能你經常做

剛出生的寶寶聽覺是很靈敏的,隨著成長聽力卻有所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嘈雜,讓寶寶的耳朵受到了傷害。不單是環境影響,生活中很多常見的行為舉動也會傷害到孩子,而家長們往往意識不到。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孩子的聽力一旦造成傷害就會很難修復,不如做好心理準備,找準源頭,提早預防。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這些“元兇”是什麼——

損害孩子聽力的七大“元兇”

☞餵奶方式不當

讓寶寶躺著吃奶,容易增加患中耳炎的危險。

因為幼兒的咽鼓管還沒發育成熟,和成人相比,顯得更短、更寬、更平,平躺姿勢吃奶時,乳汁可能會通過咽鼓管流入耳朵,誘發急性中耳炎。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導致聽力受損,嚴重的會引起耳聾或顱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抱著給寶寶餵奶時,最好讓他的頭稍微比身體高點,讓身體保持一個坡度。餵奶不要著急,也不能喂太多,否則寶寶容易溢奶或者嗆咳。

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奶,喂完之後,最好給孩子拍拍嗝兒。

☞亂挖耳朵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很多媽媽比較講究衛生,看到寶寶耳朵裡有耳屎就想趕快挖出來,所以常用棉籤、耳勺等之類的去掏寶寶的耳朵,而且非要掏乾淨為止。

可是,小寶寶的外耳道還遠沒有發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於大多呈扁平縫隙狀,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內皮膚很嬌嫩,經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後果——輕的話掏傷耳朵內的皮膚,引發炎症,嚴重的可能會把鼓膜捅破,導致寶寶的聽力損傷。

☞喂藥不當

寶寶生病時,家長習慣憑藉經驗給孩子買藥吃,這種做法非常危險。

如果盲目注射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這些屬於耳毒性藥物,會損害人的聽力),在孩子體內引起毒性反應,會出現眩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甚至導致中毒性耳聾。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據統計,因使用這類藥物引起的耳聾佔藥物性耳聾的97%。因此,孩子生病時,家長千萬不要私自給孩子亂吃藥。

另外,孩子嫌苦不肯吃藥時,有的家長會捏著孩子的鼻子強行灌藥,也萬萬要不得。一是容易導致藥物誤入氣管,引起嗆咳,甚至造成窒息;二是咽喉部的藥液會通過咽鼓管流到中耳腔裡,導致中耳炎。

☞用力擤鼻涕

給孩子擤鼻涕,勁兒小了怕擤不乾淨,大人往往會捏緊孩子的鼻子,一邊讓孩子用力。尤其是對於嬰幼兒,這是危險的,輕則引發炎症,重則影響聽力和視力。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因為咽鼓管連通耳、鼻、咽、喉各器官,起到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的作用。平時緊閉的它,在我們做出吞嚥或打呵欠動作時,才會受刺激張開,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

過度用力捏緊鼻子擤鼻涕時,咽鼓管會把空氣送到中耳腔,出現耳悶、耳鳴的情況,膿鼻涕在咽鼓管的作用下輕而易舉就入侵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給孩子擤鼻涕遵循三大原則:一是輕柔,二是單側(鼻孔),三是多次。

☞穿叫叫鞋

孩子們都喜歡穿叫叫鞋,一走就發出“嘰扭嘰扭”的聲音,常常引得他們開心不已。但是這種可愛的鞋子也是存在隱患的哦。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這種鞋子的叫聲尖銳,分貝可達90-105,穿上鞋子,聲音通過寶寶的身體傳到耳朵,刺耳聲會損害孩子的聽力。

為了讓鞋子叫,就得腳後跟著重用力,孩子的腳踝脆弱,時間長了容易受傷。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打噴嚏時捂嘴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打噴嚏是我們的鼻子對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種本能反應。由於大聲打噴嚏不雅觀,不少爸媽教育孩子打噴嚏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捂住嘴巴。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打噴嚏時捂嘴會使咽部的壓力增高,這股壓力無處釋放,會衝擊咽鼓管,還會讓病菌進入中耳鼓室,引起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

☞發聲玩具

現在小朋友的玩具五花八門的,很多家長選玩具時,會留意到玩具的材質、有沒有異味、有沒有稜角等,卻忽略了一些發聲玩具也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這裡有一組測試數據可以大致反映出兒童所面臨的噪聲汙染:

玩具車噪音值在10公分距離內為

82-100分貝;

大型音樂槍在100公分距離內的噪聲值為74~107分貝,最大可達130-140分貝;

慘叫雞等空氣壓縮玩具在10公分距離內的音量可達78-108分貝;

載人電動玩具車的聲級最高,達74-97分貝,這類玩具車多出現在公園或大型商場等處的兒童遊樂場所;

像撥浪鼓、鈴鐺這類近耳玩具,雖然國家標準是要求平均聲級不超過65分貝,但從醫學角度看,不超過60分貝將能更好保護寶寶的聽力。

這幾種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可能你經常做

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別說是小寶寶,就連大人的聽力都可能出問題。所以,為孩子的健康著想,能夠避免的傷害還是要儘量避免才好。

~陪娃我們是專業滴,點贊分享你們是最快滴~


有福利,歡迎你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