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趙長剛,1958年生於山東淄博,齋號蓮花書屋、靜篤齋。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畫院山東書法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淄博市文聯副主席,淄博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淄博書畫院名譽院長。曾任全國中青展評審委員,並多次擔任全國書法大展評委。

作品及傳略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一等獎、全國第六屆書法作品展“全國獎”、第一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銀獎等獎項;入選首屆全國“三名工程”書法作品展、法國巴黎中國二十世紀書法大展等國內外重要展覽。

出版有《中國當代著名青年書法十家精品集·趙長剛卷》、《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系列作品集·趙長剛卷》、《齊風魯韻·趙長剛書法作品集》、《2010當代中青年書法家創作檔案·趙長剛》、《2011當代中青年書法家創作檔案·趙長剛》、《大道至簡·趙長剛書法作品展作品集》、《道由心生·趙長剛書法作品展作品集》《古法今韻·趙長剛書法作品展作品集》《法印心緣·趙長剛書法展作品集》等作品集。


作品欣賞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

——讀趙長剛的書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文_ 葉鵬飛

趙長剛先生是蜚聲書壇的成就卓著的書家,早在二十年前,我就經常在報刊上讀他的作品,他那清新別緻的書法,一直是我關注的對象。幾年前,雖然有兩次機緣與趙長剛相聚,卻總是來去匆匆,未及深晤。直到2011年金秋,他率淄博書畫同仁來常州劉海粟美術館,分別舉辦了他的書法個人展和 淄博書畫院作品展,得以有暢敘傾談的機會。展覽的熱鬧和盛譽自不必說,而是讓我更加加深了對他書法的瞭解,讓我敬佩的是,他不但是一位有著獨特思考、辛勤耕耘的實力型書家,又是一位推動當地書畫事業發展的帶頭人。

趙長剛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便連續地入選、獲獎於全國書法篆刻展和全國中青年書展,並先後獲得“全國獎”和中青年展一等獎,兩次獲政府嘉獎。然而,有聰慧眼光、有遠大目標的人,對藝術總是有著獨特的思考,他在獲得的成績、地位面前,不是固步不前,而是不斷加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加深對書法事業投入的熱情。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趙長剛書法成就的取得,首先在於他對書法藝術的獨特地思考。

讀趙長剛的書法,他各體兼善,從中看到他是經過多種碑帖的刻苦磨鍊的。不同的是,他能清醒地認識到,當代書壇群峰聳雲,要在書壇中獨樹一幟,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書體、又能學古出新的書風。從他二十多年來發表的作品來看,他經過了師碑、師帖的過程,尤其是在唐風、晉韻上深下過功夫;曾經歷了顏書、《書譜》、《蘭亭序》、《平復帖》等的潛研,也曾將墓誌、摩崖、寫經等細細揣摩,由此進行選擇,定位於以顏真卿書風為基、以平復帖為體的框架上,來構建自己的書風——走著一條與眾不同的書法之路。

從書史上看,顏真卿書以沉雄渾厚為特徵,有博大的大唐氣象;而陸機書則有奇古靈動、變化怪詭的特點,有著晉人超然的自我意趣。然而,顏書的寬博的個人風格和陸書的古拙之氣質,帶有著難以改造的特點。如何將兩者融合,如何將這一對矛盾化解,如何將兩者為己所用?對此,趙長剛進行了艱辛的探索。他假顏書寬博的字型、壯實的筆力,來改造平復帖,將陸書的字型結構刪繁就簡,保留其奇古的特徵,滲之以章法結構。同時,他又不忘師今,從當代大家魏啟後的筆致中得到啟發,汲古汲今,形成了他獨特的新風格,別開生面。所以,趙長剛的獨闢蹊徑,正是他的睿智和思考的結果,他既找到了最合適自己創作的目標,也找到了他求索出新的契合點,以獨有的帶有章草味的書法面世,與古人、與今人保持著距離,也奠定了他在當今書壇中的位置。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趙長剛書法成就的取得,又體現在他獨特的技法上。

作為書家,只有真正掌握了書法特定的技法,才可能進入高境;只有掌握的技法越全面、越純熟、越精到時,藝術創作中的表現力和自由度才會越大。細讀趙長剛的書法,就會從中體會到他紮實的、精妙的用筆。黃山谷在論用筆時說:“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可見用筆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性。趙長剛在書法的技法掌握上可謂是純熟的,他的書法線條的運動極其自如,他講究中鋒,使線條充滿韌性,將柔性的方圓之筆,化入了剛性的結構之中,有篆法的雲煙縹緲之意,他將提按之筆化入轉折之法,顯得輕鬆隨意又不失法度。總之,他將顏真卿的使轉筆法,融合了陸機的提按之法,顯得超逸之中又透露奇拙,用筆的流暢中,又加入了內勁,讓筆法看似簡單、實則豐富。這正是趙長剛的書法線條的獨特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讀趙長剛的書法,又能感受到他的書法結體也是獨具魅力的。

長剛的書法結體以字形偏長為主,這是得力於平復帖的結果。在他的作品中,有的字用粗筆結體、有的用細筆結體,而用粗筆者顏味愈濃,將顏書的“外拓”風姿盡情發揮。然,他粗細的變化又能給人以自然協調的感覺,又不是故作擺佈之態,這正是其高妙處!梁聞山在《承晉齋積聞錄》中說:“孫過庭雲:‘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須知終之平正與始之平正不同,始平正,結構之法,終之平正,融會變通而出者也。”趙長剛的書法的結體,正是他師古而變,復歸平正後意態,故看似變化,又無一絲做作擺佈痕跡和裝腔作勢的陋習,一派天真活潑之趣。所以,讀他的書法,看似有濃烈的隸味,細品不覺似;書中有寫經式的筆致,細賞又不覺似;再用平復帖對照,仍不覺似,這正是他“雖宗多家,而變一體”的、有著新意的結體,是復歸平正後的結果!

我一向認為,不會寫楷書的書家,任他有多著名、地位有多高,肯定是基礎欠佳、半路出家之人。故而,我眼中的書家,必須能善楷書,否則不以為然。趙長剛雖以行草書名世,然他卻是精於楷書的。從他來常州展出的作品看,有部分是楷書之作,看到他的大字皆得益於顏法,尤其是對《告身帖》著力尤多,精益遒勁中,蘊含雄渾,彌補了當代書家對顏楷的忽視的現象。他的大部分楷書之作,在顏法上滲入碑意,化入行法,使壯美的大字不失奇趣。可以說,趙長剛不僅在行草書上深研,而對楷書的創作也是殫精竭慮的。因而他在行草書不斷昇華的同時,楷書也不斷昇華,使楷書與行草書相互輝映,這正是他的過人處!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讀趙長剛的書法,覺得他在章法上也有著堅守傳統的特點。

當前,書法在展廳效應下,創作裝飾化、製作化、繁複化、手段多樣化,讓人眼花繚亂,以花樣形式掩蓋了書法固有的形式內涵。而趙長剛的作品,全是以本質特徵出現,沒有一件是所謂的現代感作品。他講究的是在佈局謀篇對筆墨的重視,對書法抒情特徵的重視。固而,他的作品墨色調和,重墨、枯墨在其揮灑中隨字勢節律而一任自然,在字形的大小、方圓、窄寬的變化上,更注重起伏、穿插,沒有凌亂、繁複、擺佈之嫌。行氣暢通而一無淤塞。我想,這正是趙長剛經過艱辛磨練的內功。以筆者愚見,書法個性風格必須有過硬的傳統技巧功夫作支撐,這才能體現藝術性,有了藝術性,便有了當代性,有了當代性,便有了現代感,固而趙長剛能成為當代書壇的代表書家,其原由也在此。


獨樹一幟 別開新面|趙長剛書法


讀趙長剛的書法,與趙長剛交往,更感覺到他的書法是其人格力量的展示。

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筆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趙長剛的書法就體現出他的性情,體現出它的胸懷和抱負。因為,他在書法藝術不斷精進的同時,他的書法事業也蒸蒸日上。他作為淄博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淄博書畫院名譽院長、山東省書協副主席、山東書法院常務副院長,不論是畫院還是協會建設上都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他策劃籌建了嶄新的畫院辦公樓和展館,成為了淄博的重要文化窗口;他在畫院院長策劃主辦了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展。使淄博的書法隊伍整體水平得到了提升,受到了當地書畫界的一致好評。

當前,利慾之風橫行,一些書家,常奔走於名利場中,沒有一點兒服務社會的意識,一平尺多少錢成為了作品代名詞,唯利是圖,成為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大弊病。而趙長剛則一如既往,廣羅人才,推陳出新,厚道為人,樂於助人,熱情為社會服務,贏得了社會的稱頌。“據於德,依於仁”的君子之風,成為了趙長剛書法進入高境的基石,而他遊於藝的意志,正是他不斷攀登高境的動力。


(作者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