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的故事爲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很多人讀過,講的是張生崔鶯鶯衝破世俗的阻隔,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大片被我們現代人一再歌頌,而這場大戲的發生地點卻很有意思,普救寺,一個建於唐代的佛寺。佛門禁地怎麼就成了風花雪月的所在呢?

我們先從故事的所在地永濟普救寺說起

普救寺始建於唐朝,書中說這寺是“則天皇后的香火院,蓋造非俗”。武則天信佛,這大家都知道,當時天下大興土木,佛寺是遍地開花。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普救寺為崔鶯鶯的父親崔相國所建,可以算是“舍宅為寺”的例子。“舍宅為寺”說的是高官、王府有錢人家的住宅造的相當豪華,後把自己的家宅送給佛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舍宅為寺”的做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風行,到了唐朝,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大家熟知的王維、白居易都曾將自己的宅第奉為佛寺,中國最早的寺院,洛陽白馬寺也是由接待賓客的官署鴻臚寺改建而成。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將自己的宅子作為佛寺,說起來這個行為還蠻高尚的,可是為什麼這麼做呢?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一個原因是當時佛教在國內的傳播有了顯著進展,群眾基礎很是牢固。

還有一個可能大家想不到的原因,唐朝武則天時期將佛教立為國教,對此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和優待政策,因此,不少官僚商賈將莊園寄託於寺內,這麼做的好處呢就是可以逃避國稅!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再回到普救寺

。既然寺院為崔家所建,所以也才有了崔鶯鶯一家暫住寺中這麼一出。否則偌大個寺院又怎能容得下這麼個國色天香的大美女,張生崔鶯鶯又如何在這寺院裡譜寫一段千古情緣?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普救寺之《西廂記》故事

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餘人,護相國靈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暫住。此時,河南洛陽書生張珙(字君 瑞)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順便遊覽普救寺時與鶯鶯相遇,產生了愛慕之情。張生為了追求鶯鶯,遂不往京師,在寺中借廂住下。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張生的住所西軒與鶯鶯所住的西廂鄰近。一天晚上,鶯鶯同紅娘在園中燒香禱告,張生隔牆高聲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立即和詩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經過詩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在為崔相國做超生道場時,張生、鶯鶯再次相遇,兩人默默地相愛了。就在這時,守橋叛將孫飛虎帶兵圍住寺院,要搶鶯鶯為妻,崔夫人四處求救無援,因而許願:“誰有退兵計策,就把鶯鶯嫁給誰。”張生挺身而出,寫信給白馬將軍杜確。杜確救兵趕到,孫飛虎兵敗被擒。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不料崔夫人言而無信,不肯把女兒嫁給張生,只許二人以兄妹相稱。張生因此致病。紅紅娘為張生出謀,讓他月下彈琴,鶯鶯聽後十分感動,便叫紅娘前去安慰。張生叫紅娘給鶯鶯帶去一信,鶯鶯回信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約張生相會。當晚,張生赴約,由於紅娘在場,鶯鶯只好假裝生氣,訓斥張生不禮貌,張生從此一病不起。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紅娘前來探望張生,暗示當夜鶯鶯一定前來相會,張生病即痊癒。深夜,鶯鶯來到張生書齋,與張生訂了終身。此事被崔夫人覺察,她怒氣沖天,拷問紅娘,紅娘拒理相爭,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崔夫人雖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但又逼迫張生立即上京考試,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兒嫁給他。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張生與鶯鶯惜別,上京應試,中了頭名狀元。然而崔夫人侄兒鄭恆造搖說,張生已做了衛尚書女婿,逼崔夫人把鶯鶯嫁給他。就在這時,張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馬將軍的幫助下,揭穿了鄭恆的陰謀,與鶯鶯喜結連理,有情人終成眷屬。


《西廂記》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普救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