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有幾個人真正讀懂?盲目激昂之後必然是無情的絕望

導語:本篇文章源自一位網友的問題而寫,為什麼勵志書看完之後,自己會短時間的亢奮,但之後不久又會產生一種失落,甚至是絕望?這篇文章我會告訴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讀書人在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幾個坑,但很多人並沒有深刻的認識到,如果沒有認識到我認為是很危險的,因為讀書本來就是為了明智,如果你繞不過這三個陷阱,你就很容易被外界干擾,甚至會走進另一種無知而愚昧的世界,現在我就說的這三個讀書陷阱,首先就是銷量好的書不一定就是好書;第二就是名氣大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第三讀完後心潮澎湃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

雖然說這些話會讓人感覺我很主觀,但我要補充的是主觀的背後必然要有客觀的支撐,比如你說出這些見解的背後,你必須讀過很多書,並且和很多人進行交流,從而獲得很多客觀的見解,然後進行總結,做出主觀的判斷,如果主觀背後沒有大量客觀的認識,那這種主觀就應該叫臆斷、臆測,或者更甚之叫頑固。


《平凡的世界》有幾個人真正讀懂?盲目激昂之後必然是無情的絕望


在我這種主觀見解之前,我還是先寫下我經常用的那句套話,雖然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還是有一些極端的所謂“讀書人”總會在公共場合做一些讓人可笑的發洩行為,讀書就如吃一桌子菜,不一定大魚大肉的硬菜就適合每一個人,畢竟個人的身體素質千差萬別,年輕人可以多吃葷菜,但大年齡的人就建議少葷多素

讀書要有多種角度的閱讀理解能力,因為這是判別書裡營養價值的一種方式,就像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如果你認為這本書可以激發你的忍受能力,可以讓你擺脫那種迷茫的困境,就認為它是一本好書,那你就大錯特錯,如果你再為此而膜拜作者,拿他的個人意識當成心中的靈魂燈塔,那我就勸你自己要當心

我認為我有必要進行提醒,不管觀點是對是錯,我想如果有人把這套書放到什麼必讀書單裡,去感受那種對人生未來的亢奮,那我的觀點就是告訴你如何的學會冷靜,如今真的很少的書會有這樣大量的旁白,這種旁白又完全區別於西方的那種意識流小說,這種旁白其實是一種灌輸式的個人意志旁白,完全不同於意識流小說的那種對靈魂敞開式的展現,就像我讀到的那句:

(路遙旁白)是的,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看得多麼美好和重要。一旦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生活同樣會告訴你,親戚往往不如朋友對你真誠。這種主觀意識的教化,我想永遠不會再有其他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了!

這種旁白讓我想起上世紀的那種思想灌輸,我們經常會看到那樣的一種場景,一位領導給去一些科研部門,去給科學家進行指導,那些科學家在不斷的點頭,不斷的告訴領導,你說的對,這讓我懷疑,他們說話的內容到底是什麼?讓科學家他們如此的敬佩?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我想最好的就是記錄社會,記錄人性,只要你的洞察力足夠的尖銳,文字優美和章節結構,我都覺得那根本阻止不了成為一個優秀作品的結局。


《平凡的世界》有幾個人真正讀懂?盲目激昂之後必然是無情的絕望


就如剛才我引用書中路遙的旁白,很多人看到了高亢激昂的鼓勵,但我卻看到了這種高亢激昂之後必然的是一種失落,一種斷崖式的絕望,這種端倪的出現是因為看到了孫少安和孫少平他們的命運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這隻手就是權力,書中描寫很多的場景都有權力的影子,我們一直以來都把孫少安和孫少平的人生,當成我們的榜樣,是我們在艱苦的現實生活中的一盞明燈,但你們有沒有仔細的讀他們兩人的人生,有多少權力參與的成分,我想你如果沒讀出來,那你只要踏入社會,就會感到這種力量的存在?

大家仔細的讀一讀,一定會看到孫少平鄉村教師的工作安排,裡面有親戚權力參與的成分;孫少平農轉非,也有權力參與的成分;還有進煤礦也同樣有權力參與的成分。我們不可否認這裡有孫少平平日的艱苦奮鬥,我們也不可否認這裡的權利都是善良的,但我們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人生會讓我們如何看待?我們辛苦的奮鬥終歸需要權力的臨門一腳?

《平凡的世界》裡權力是善良的,能保證我們今天遇到的所有權力都是善良的?

推動孫少平的命運情節發展,總需要權力的參與,你不覺得這個平凡的世界是不平凡的嗎?這種披著善良外衣的“以權謀私”我們看到作者對其沒有一絲的擔憂和警惕,我是否可以這樣的解讀孫少平,這哪是自己奮鬥改變命運?這分明是權力、權威決定了他們的命運,路遙他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現實死穴,但他卻視而不見,停留在讚美和歌頌孫少平的拼搏和天使般的掌權者。


《平凡的世界》有幾個人真正讀懂?盲目激昂之後必然是無情的絕望


我記得從那個時代走出來的偉大作家史鐵生,我想讀過路遙書的很多人一定沒讀過史鐵生的書,只能說是很可惜,我記得他說過(大意):世間是一整部戲劇,權力如果偏袒任何一個人,就是對其他所有人的不公。一個在輪椅上寫下的內容,讓莫言他們都為之震動的一個人,我似乎看到了他的文字是橫跨在世間與天堂兩個世界。

有人會認為我的解讀有點歪曲,不具備普遍代表意義,那如果孫少平是個例,孫少安又是如何?我在他身上看到責任的偉大,也確實是這樣,但不好意思,他的第一桶金,他的事業發展期,又有權力在左右,你不覺得路遙的視而不見,簡直可以用麻木來形容嗎?孫少安原始積累來自鄉村政府的老同學,在那一個計劃經濟的時代,資源的分配決定了孫少安的命運,在之後上升發展期,孫少安與銀行貸款之間的矛盾,我們又看到了權力的決定性作用

其實如果這部書,沒有作者大量的主觀旁白,真實的記錄那個時代的現狀,作者不要特意的強加自己的主觀意識,不要讓當今我們大多數人,把它當成一本勵志書,而當成一本史詩性的著作,也許還值得我們一讀,就像《白鹿原》當我們看到結局,罪惡的白孝文仍然還活在白鹿原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會指責陳忠實,因為這就是現實。


《平凡的世界》有幾個人真正讀懂?盲目激昂之後必然是無情的絕望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對人性和現實過分的強調自己的個人意志,看到了社會的問題卻沒有警惕和轉告,只是一味的歌頌,對此麻木般的視而不見,一個優秀的作家我想絕不會是這樣的,優秀的作家之所以優秀,就是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真相和事實,如果連你都被矇蔽,怎麼能帶領大家走出人生的迷茫?

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國家的公眾對權利干預的漠視,就像史鐵生說的,一旦有權利干預,這是對所有人的不公平對待。你現在可以夢想成為孫少安和孫少平,他們可以給你振奮和鼓舞,但當你踏入社會,將會再次迷茫和失望,就是因為你缺少了他們兩人背後,那隻無形的“權利”之手,路遙的失敗就是他看到了,卻視而不見,他麻木,我們就會麻痺。

文: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