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壯士斷腕」關閉播放量,影視行業「流量爲王」誰是原罪?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切都以“流量”論“成敗”,流量成為一門顯學,其具像化後的各類數據成為娛樂工業背後的操盤手,各大平臺、製作方甚至整個影視行業都成為了數據的囚徒。

近年來,每一部新劇上線視頻網站,動輒首播當天或前三天播放量破億,完結時播放量破十幾甚至一百多億也已不稀奇。播放量數據可觀的背後,各種行業市場攀比之風隨即而來,好的故事內容反倒成了邊角配料,種種被詬病的市場風氣下,“播放量”似乎成了始作俑者成了原罪。

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稱,為抑制“唯播放量論”的盛行,平臺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愛奇藝“壯士斷腕”關閉播放量,影視行業“流量為王”誰是原罪?


愛奇藝這份聲明在行業內引起較大範圍探討的同時,也在各互聯網平臺上掀起了不小的聲量。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積極的評價佔多數,畢竟總有更多人不願繼續感受被流量支配的恐懼。更別說是在市場越發以“播放量”衡量一切的當下,這場“起義”來得頗是時候。

愛奇藝“流量起義”:播放量的“人間失格”

9月3日之前,作為愛奇藝暑期檔熱播大劇,《延禧攻略》的播放量已突破160億,現在再看,這一身披榮耀的數字蕩然無存,有的只是“熱度值”。不止《延禧攻略》,包括正在熱播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在內,愛奇藝平臺上的電影、綜藝、電視劇等視頻內容均已不再顯示播放量。

用“熱度值”取代“播放量”,那麼“熱度值”如何計算?愛奇藝在聲明中表示,基於‘唯播放量論’現象給產業鏈、平臺方、製作方以及用戶帶來的傷害,愛奇藝決心率先嚐試“結合內容作品的美譽度、社會影響力、價值導向等因素,搭建一個評價體系多元、綜合權重合理的熱度值評估體系。”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告別唯流量時代起義下,高數值的播放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延禧攻略》和《香蜜沉沉燼如霜》9758、8377的熱度。

愛奇藝“壯士斷腕”關閉播放量,影視行業“流量為王”誰是原罪?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道,愛奇藝的熱度算法是基於用戶觀看、互動以及分享行為等數據綜合不同權重計算得來,“用戶觀看行為數據是指一個視頻內容被用戶觀看的整體時長數據、以及用戶對一個視頻內容觀看完成度的數據;互動行為數據是用戶在觀看內容時產生的評論、點贊、轉發、彈幕、點擊拖拽等數據;分享行為數據是用戶在觀看內容時產生的對內、對外分享數據。”

以往視頻網站關注的多是內容本身的播放累計數據,愛奇藝的熱度值相當於從受眾用戶向提供了一個更多元化的參考指標,播放量只是包含在內的一部分。這一改變對愛奇藝而然自然是進一步增加了受眾用戶的粘性,讓內容作品發出的聲量相對更具“溫度”一些,對於商業合作方來說,自然也是好事一樁。對用戶而言影響其實並不大,喜歡的作品照樣喜歡,支持的演員和藝人照樣支持,不喜歡的也無需再疑惑其播放量問題。

當然,這也並非是愛奇藝第一次“起義”。

“刷量”:“灰色地帶”裡的“行業毒瘤”

在“數據為王”一度壓過“內容為王”的當下,包括視頻平臺在內的“刷量”現象似乎已成為市場潛規則。

在愛奇藝發佈“告別唯流量時代”聲明的不久之前,《天盛長歌》出品方也曾發表聯合聲明,稱:《天盛長歌》減持一直到底,不論面對多麼巨大的外部壓力,將不以任何形式參與收視數據的買假造假、點擊率數據的買假造假。該劇8月14日登陸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後口碑尚佳,但播放量不溫不火,被粉絲心疼的稱呼為“小糊劇”。這部劇如同一根細針,悄悄刺破了常年漂浮在內容網站之上的播放量泡沫,公眾也開始審視影視播放數據後的各類亂象。

7天前,國內視頻網站“刷量第一案”一審終落槌,巧的是這個案件也和愛奇藝有關。2017年年底,愛奇藝起訴杭州某家科技公司旗下三名員工的不正當競爭,據法院調查,三名被告在2017年2月1日至同年6月1日這4個月期間,以不斷更換訪問IP地址等方式連續訪問愛奇藝網站視頻,製造了不少於9.5億餘次的虛假訪問,非法獲益上百萬元。

最終一審判決結果顯示:被告違反公認的商業道德,損害視頻網站公司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構成不正當競爭,愛奇藝最終獲賠50萬。這件案子只是市場的一個縮影,“刷量”問題早已存在許久。

近年來,“刷單”一詞已然不是生詞,各行各業也早已深諳其道。打開購物網站,與“刷量”相關的商品比比皆是,從網站流量、訪問量,到廣告推廣和曝光率,“灰色產業”處處可見。

愛奇藝“壯士斷腕”關閉播放量,影視行業“流量為王”誰是原罪?


今年4月份,在《偶像練習生》的覆盤交流會上,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便曾就視頻網站視聽監測相關問題進行講解。據介紹,視頻網站數據流量造假的方式除了常見的pingback端口刷數據、利用錄屏軟件和變更硬件信息自動刷量、刷搜索關鍵詞外,還有一種較難監測也較難被發現的刷量行為,即造假公司用群控軟件破解手機、修改MAC地址和網絡路由器的MAC地址,模擬真實場景,讓每一臺手機都變得像一個真實用戶在使用。

網絡流量和商業模式息息相關,在分成模式下,平臺方和製作方的關係似是一種互相博弈的狀態,平臺方希望流量分成能在合理的情況下發生,自然不希望“被作弊”,製作方自然是希望流量值越高越高。

拋開外部利益,播放量和流量有錯嗎?其實並沒有,非要論對錯的話,錯的只是市場上的注水行為以及對“量”的過度看中。畢竟在當下的市場大環境中,“流量”早已成為大部分視頻網站的“命脈”。

但“利”字頭上一把刀,刷量行為看似短期能夠營造出一片繁榮景象,但從長遠來看,輕則是場騙局,重則更是能摧毀行業的健康發展。

愛奇藝的“退潮”之舉:摒除播放量就能逃離流量枷鎖?

毫不意外的是,此次愛奇藝的舉動毫不意外地得到了諸多行業人士的支持。

知名編劇汪海林在個人微博主頁如此說道;“在美國上市的民營企業愛奇藝,率先宣佈推出刷點擊量的惡性競爭,有人說下面看騰訊和優酷的了,我說不用看,愛奇藝已經退潮了,海灘上剩下的都是裸泳。現在應該看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的了,作為國營電視臺,你們還不如一個民企嗎? ”

愛奇藝“壯士斷腕”關閉播放量,影視行業“流量為王”誰是原罪?


去年8月,愛奇藝就曾調整過視頻內容播放量的計算標準,即站內內容的“播放量”僅包含正片和高相關度卡段的播放量,不再包含類似綜藝橋段、明星訪談等與劇集相關度較低的內容播放量。

據葛承志介紹,為規避流量作弊行為,愛奇藝不僅設有全國互聯網數據中心的IP地址,以進行安全信息校驗。此外還結合業務特徵評估數據的真實合理性,通過用戶的使用時間和地點,以及包含用戶行為等在內的多維大數據進行交叉識別,對行為偏差大的數據進行處理。

刷量有何危害?在視頻網站“刷量第一案”中,上海徐匯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王利民便曾說道:“訪問數據對視頻網站經營者而言,既直接影響經濟收入,也能通過系統分析後,成為作為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蘊含著大量的商業價值,能給視頻網站經營者帶來競爭優勢。”

愛奇藝“壯士斷腕”關閉播放量,影視行業“流量為王”誰是原罪?

但話說回來不再顯示播放量,市場“惡疾”就能好了?目前看來,未必如此。

“熱度”取代“流量”看似是衡量標準的多元化,但不代表就能杜絕刷量行為的存在。如今,視頻網站刷量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利益驅使下各種刷量組織或個人投身其中,幾十元或者幾百元就能獲得上萬甚至上千萬流量,投入少回報大的誘惑也讓有需求人士前仆後繼。從讓數據“好看”到讓數據“逼真”,這個不易被看到的行業越做越大,其背後的供應需求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停止。

這條路道阻且長,在去流量、迴歸內容和口碑本體的問題上,僅憑一己之力遠遠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