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氏公司的這5條管理原則,適用於所有的中國公司

美國瑪氏公司是一家低調且神秘的公司。它旗下擁有諸多赫赫有名的大品牌,“此刻盡絲滑”的德芙、“橫掃飢餓”的士力架、“天上彩虹色,人間彩虹糖”的彩虹糖、“只融在口,不融在手”的M&M’S牛奶巧克力鬥、“清新口氣,你我更親近”的綠箭口香糖……如果你家有寵物,一定在商場買過皇家、偉嘉、妙鮮包,沒錯,也是這家公司生產的。

因為一直堅持不上市,公司財報從來不向外披露,瑪氏公司的精確營業額並不為外人所知,據稱2017年已經達到了330億美元(合計人民幣2200億元),比連鎖巨頭麥當勞要高出三分之一。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榜單,瑪氏家族擁有900億美元的財富,僅次於沃爾瑪家族和科氏工業家族,在美國排在第三位;家族成員甚少和公眾傳媒打交道,上一次接受大眾媒體採訪,還是老布什當總統的時候。

在激烈競爭的快速消費品市場,這家公司憑什麼做到這一點?答案在於瑪氏公司長期堅持的“五大原則”:品質(Quality)、責任(Responsibility)、互助(Mutuality)、效率(Efficiency)、自主(Freedom)。

橋水創始人Ray Dailo曾經說過:“原則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構成了行動的基礎。”可見“原則”對於一家公司的重要性。瑪氏公司的這五大原則已經編寫成為小冊子,放在公司的每一間辦公室;公司官網上也有完整闡釋。這些原則,不僅是瑪氏公司基業長青的秘笈,也適用於所有的中國公司。

瑪氏公司的這5條管理原則,適用於所有的中國公司

瑪氏五大原則:品質,責任,互惠,效率,自主

原則1:品質

第一個原則是品質,實質上是“以客戶為中心”,將公司的戰略重點投放在市場和客戶身上。瑪氏認為:“顧客至上是我們的信念;保持高質量是我們的工作;令產品物有所值是我們的目標。”公司的成功完全依賴於消費者,每一位消費者都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如果忘記這一點,就有可能滿足於過去,而忽略了未來。

瑪氏公司的品質要求非常嚴苛。舉個例子,一家在紐澤西的海科斯頓市生產M&Ms的工廠,地板每45分鐘要徹底擦洗一次;每一條士力架上面,要不多不少地擺上15顆花生米,而且巧克力外皮要維持平滑狀態。瑪氏公司也是糖果業中第一家在產品包裝上標示食用期限的廠商,如果產品到期以後仍未售出,公司將禁止零售商繼續出售,以保持產品的新鮮度。

原則2:責任

如果說“品質”的戰略投向是消費者,那麼“責任”則關注的是公司員工,旨在企業內部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文化氛圍。瑪氏認為:“

作為個人,我們要求每個人各盡所能;作為同事,我們支持其他同事各盡其責。”

大公司難免形成階層劃分和官僚主義,弗瑞斯特取消了辦公室隔間和主管用餐區,包括他在內的主管都要親自接電話、複印材料、倒咖啡,破除白領和藍領之間的階層劃分,減少繁文縟節,在公司內部營造出了一種人人平等的氛圍。

上世紀60年代,瑪氏公司的“中興領袖”曾在瑪氏公司內部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取消了辦公室隔間和主管用餐區,主管階層沒有秘書,沒有專車,親自接電話,複印材料,倒咖啡,這些舉措破除白領和藍領之間的階層劃分,減少繁文縟節,在公司內部營造出了一種人人平等的氛圍。

一位瑪氏中國公司的HR在職場社交網站領英上寫道:“我在瑪氏待了6年,並且以後也不打算跳槽。”六年的時間,他的好多外企或者諮詢的同學已經換了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份工作了。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上海見到了瑪氏公司的董事會主席Pamela Mars,Pamela女士提著一個帆布的coach包包,如果不做介紹,這位億萬富翁和美國家庭主婦沒有什麼差別。

原則3:互惠

互惠是衡量業務關係的標準,是前行的燈塔。瑪氏公司認為:“互惠就是分享利益,可以分享的利益才會持久。”瑪氏公司努力保持著和消費者、同事、供應商、經銷商以及社區的良好關係,只有給他們公平的回報,公司才能盈利。瑪氏公司特別重視產業鏈上的互惠共贏,他們曾經提供給科威特的商人冷藏用的糖果展示櫃,這樣就不用擔心糖果融化,而其他商家只提供一般冰箱,這樣的做法使得商店和瑪氏公司都能夠賺錢。

原則4:效率

在瑪氏的工廠,機器都是24小時開工,沒有通過產品品質檢驗的產品都會被丟回重新攪拌,因為這家公司認為,“

我們充分利用資源,絕不浪費;務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剛剛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瑪氏公司雖然未必採用這一概念,但生產效率所對應的正是循環經濟,比如“本大叔的米”,穀殼用來發電,電力用於工廠生產,生產廢棄物賣給鋼鐵廠,53%的工業用水得到了循環利用。憑藉這樣的流程設計,瑪氏公司得以用最少的成本、最低的資源消耗量,製造並交付了最高質量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效率不單單體現在生產上,資金和人力資源也力求實現最高產出率。特別是總資產收益率,瑪氏公司通過最大限度地減持固定資產,為消費者提供物有所值的產品,同時以相對較低的利潤收益提供充足的資金回報,以此釋放更多現金,促進企業發展。

原則5:自主

瑪氏公司的最後一個原則是自主。“

我們需要獨立自主來塑造我們的未來;我們需要利潤來保持獨立自主。”作為全球最大的私營企業之一,瑪氏公司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決定將企業性質定為私營。因為企業有較強的贏利能力,並且備有充足的週轉資金,因此無需以上市換取資金,上市意味著犧牲部分自主權,這是瑪氏無法接受的。

事實上,很多美國家族企業一開始也不願意上市,但隨著企業的擴展壯大,需要拓展新的資金來源,他們則開始利用出售股票或借貸限制性債務來推動企業發展。上市後,公司就不得不在華爾街基金經理的要求下,在追求短期利潤和中長期目標之間進行艱難抉擇。這樣的難題,對瑪氏公司來說是不存在的。

因為有自主性,瑪氏公司的員工享有很多自由,公司也得以保持高度隱私。

瑪氏公司的這5條管理原則,適用於所有的中國公司

瑪氏公司曾經連續5年被評為“全美最受員工歡迎的100家公司”

雖然瑪氏公司和大眾傳媒接觸很少,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注重和消費者溝通。事實上,作為一家快消品企業,瑪氏在營銷上非常捨得花錢,它贊助了1984年和1988年的世界盃,贊助了1988年和1992年的奧運會,德芙、士力架、彩虹糖等等產品,在電視臺的廣告更是鋪天蓋地。弗瑞斯特的低調和瑪氏公司的高調,現成了鮮明的反差。

儘管瑪氏公司是弗蘭克·瑪氏在1923年組建,但真正的“企業帝國”確實由他的兒子——弗瑞斯特·瑪氏締造的。弗瑞斯特是個私生子,他給父親提出了不少金點子,仍然難逃被“放逐”的命運,懷揣5萬美元到歐洲開拓市場。富有商業頭腦的弗瑞斯特在歐洲乾的風生水起。父親過世之後,第二任妻子和女兒掌管公司,此時的瑪氏公司經營江河日下。直到1964年,弗瑞斯特才重新掌握公司實權,擔任董事長、總裁和首席執行官。

弗瑞斯特雄心勃勃,擁有強烈的進取心,他說:“我不是一個糖果製造商,我想建造帝國。”還在讀大學期間,他以折扣價格買進肉品,再賣給伯克萊大學的學生餐廳賺取利潤,經商天分就顯現出來。

大權在握的弗瑞斯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他將公司一些不重要的東西全部拿掉,包括管理階層的用餐室、法國廚子、橡木裝飾、藝術收藏品、地毯,以及專用直升機,節約成本,將資金用在了生產和營銷上。這種簡樸的風氣,瑪氏公司一直保留到了現在。用了9年時間,重塑了瑪氏的組織結構和企業文化。1973年,69歲的他決定退休,將經營權交給兒子小弗瑞斯特和約翰及女兒傑奎琳。

弗瑞斯特1999年去世,他給繼任者留下了一個年銷售額超過百億美元的“糖果帝國”。根據他的管理經驗,瑪氏公司提煉出了五大原則——品質、責任、互惠、效率、自主。這些原則,值得所有的中國公司學習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