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文物」戰國夔鳳菱紋青銅鏡

「忠州文物」戰國夔鳳菱紋青銅鏡

戰國夔鳳菱紋青銅鏡

□周李

人們常說“破鏡重圓”“明鏡高懸”“以史為鑑”(古書“鑑”與“鏡”常互通),古代銅鏡除了作為照面飾容的日常生活用具外,還被用來裝飾、饋贈、祈求吉福以至傳達情誼,蘊含了幾千年來人們的美好心願和祝福,承擔著鎮宅辟邪、追求圓滿等功能,濃縮著深厚的“鏡”文化。

這面戰國青銅鏡,2006年發現於忠縣鄧家沱土地巖墓群的13號墓,在三峽庫區文物搶救性發掘時出土,屬國家一級文物。鏡呈圓形,青銅材質,直徑22.8釐米、厚0.6釐米、重709克。背面為橋形鈕,三絃鈕座,分兩個區,圍繞鈕座的內圈為寬帶夔紋,外圈主體紋飾為夔鳳紋,中間以菱形穿插,滿鋪渦旋底紋,鏡緣為凸寬外緣。夔鳳紋是戰國時期十分流行的一種銅鏡裝飾紋飾,夔鳳是以傳說中的鳳凰概念為基礎,以雉雞、孔雀等為雛形幻構出來的一種神鳥形象。幾何圖案形狀的夔鳳,一般有細長的“臣”字眼,頭上有冠、鷹嘴,有變形化的雙翼、身軀和長長的尾翼,偶見一腿、爪。由於是幻化的,所以無定型。

忠州博物館收藏的這面青銅鏡年代久遠,規格大,保存完整。如此精美少見的雕刻及紋飾,在銅鏡上清晰可見,實屬罕見,對於研究戰國時期的社會風貌和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