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正值高校軍訓季,700多萬大學新生體味著自己的“開學第一課”。這場洗禮中,不少人經受住了身體和意志的雙重磨鍊,但也不乏學生叫苦連天,“軍姿站得腰痠背痛”“太陽曬得腦袋發暈”,還有人專門跑到問答平臺發帖,質疑軍訓意義何在、是否有存在必要。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軍訓該不該存在”“軍訓有沒有意義”,這些疑問很幼稚,甚至根本不是個問題。放眼世界,人們熟悉的大國都保留著軍訓的傳統:在美國,很多學生每週要進行2至3小時的軍事訓練;在英國,大學中設有三軍訓練團,就連王子也必須參加;在俄羅斯,大學生軍訓接近實戰,“戰鬥民族”名不虛傳。

01.民國:每年暑假都有三週以上的嚴格軍訓,及格才能考大學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在《普通教育暫行法》中明確規定,軍事教育要列入教育宗旨,全國各地學校注重軍訓,許多學校甚至在小學階段就組織“少年義勇團”或“童子軍”,藉以培養學生的尚武精神和軍事技能,學校軍訓很快鋪開。

但在一站結束之後,全世界興起反對戰爭的潮流,中國的軍國民教育思潮一度衰弱,1920年,全國教育聯會將“尚武”從教育宗旨中剔除,學校軍訓隨之停滯。

但在1929年

,軍訓重啟,因為當時日本對中國虎視眈眈,軍事教育重新受到重視。

1929年到1931年,國民政府頒佈了兩條學校軍訓的法令,規定“凡大學、高級中學及專門學校、大學預科並其他高等以上學校,除女生外均應以軍事教育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內,各校學生應連續三星期之嚴格訓練”。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1931年,嶺南大學軍訓)

簡單來說,當時所有大學、高中的男生都必須軍事教育,每年暑假進行連續三週的軍訓,由陸軍學校畢業生擔任教官。

軍訓的內容包括傳授軍事技能和培養生活習慣。前者又包括學科和術科,學科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務、射擊教範、防控常識、戰車常識、衛生急救等;術科包括徒手教練、持槍教練、實彈射擊、夜間演習等。

當時的軍訓考核及其嚴格,不及格的學生要跟下一屆學生重新訓練,如果畢業時仍不及格,就不能畢業。而高中學生軍訓不及格,就不能考大學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1940年浙江省某生軍訓合格證書)

02.夏商:中國人4000年前就開始軍訓了!

據考證,由於諸侯間戰爭的增加,商代統治者頗為重視軍事訓練,除了正規軍的軍事訓練,還通過學校對各級貴族進行軍事教育。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古代軍訓圖)

西周開始,官學分為“國學”和“鄉學”,並有“小學”和“大學”兩級,其中的“大學”,以“禮、樂、射、御、書、數”為標準課程,其中的射(射箭)、御(駕戰車)就是古代的軍訓,教師由軍官直接擔任。

而大教育家孔子,指出“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把射御這類軍事教育看得和禮樂教化一樣重要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西周“大學”學習科目:六藝)

春秋時期,普通人的軍事訓練和實戰演習是通過參與田間狩獵的活動來實現的。而除此之外,排演戰鬥舞蹈(“武舞”),也是春秋時期列國軍事訓練的重要項目。

03.秦至唐宋:一千多年間,軍訓逐漸被廢棄

秦漢之時,由於儒家學術被封為正統,軍訓的只能漸漸變成一種禮儀形式

統一政權之後,除了加強邊防之外,用兵的機會變得很少。為了防止平民造反,秦政府下令拆除各諸侯國的城郭,收繳全天下的兵器,連老百姓家的菜刀也是幾家合用的…

隋朝

時,由於提倡“偃武修文”大力削減裝備,國家教育由學武轉變為修文,科舉成為教育的主流。而在科舉又分為文舉、武舉後,由於文舉不考武學,文人為了謀求功名,無暇學習軍事,軍訓漸漸被廢棄了。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古代科舉)

宋朝時,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大力削減軍事力量。宋時興文教、抑武事的政策又被推向高潮,武將地位被讀書人全面超過,所以軍訓也就很弱啦。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04.清朝:軍訓時而興盛時而停滯

清朝發源於東北的遊牧民族,以武功開國而得天下,因而開國之初舉辦教育是文武並重。從官學、國學到地方學校,課程都會開設有騎射課

文科考試也會先考騎射,滿族八旗子弟如果武功不及格就不能考文舉,這個規定極大地促進了學校軍訓的開展,民間也競相效仿。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清初尚騎射,重軍訓)

而由於明清時期,社會的思想主流是程朱理學,要求“半日讀書、半日靜坐”,所以學校軍訓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到了1894年甲午戰爭慘敗,國家上下意識到“強兵尚武”的重要性,於是很快全國實行“軍國民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加入“尚武”教育,實施學校軍訓

然後,故事就回到了民國魔鬼式的軍訓啦!

而說回中國,軍訓的設立還與一段屈辱歷史有關。甲午戰爭,泱泱大國慘敗於蕞爾小國,癥結何在?有識之士認為,“重文輕武”的傳統教育是其中之一。打那以後,校園中便有了“一二一”的口令聲,1955年的《兵役法》更明確要求對大學生、高中生進行軍事訓練。可見,軍訓就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05.新中國:軍訓是法定的義務

那麼我們現在的軍訓又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新中國的軍訓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第一部《兵役法》的頒佈,第一次在法律上作出了大學生、高中生進行軍訓的規定。

然後文革期間......大家懂的。

1981年開始,軍訓又恢復啦!1984年新的《兵役法》頒佈以後,還把高校和中學的軍訓單列一章。然後慢慢地,軍訓逐步在全國擴大。

所以現在全國大多數大學、中學都要軍訓,甚至在一些企業,為了培養員工的精神,也會安排軍訓......

有人質疑“軍訓沒意義”?別忘當年這段屈辱歷史……

根據法律規定:

1、大學生要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男生一般為10-30天,女生一般為5-7天。

2、高中生要訓練基本的隊形排列,以及訓練內務整理緊急疏散等日常能力,還要聽國防知識講座。

3、小學生和初中生主要訓練基本的隊形和動作,不宜過度軍訓。

今天出現對軍訓必要性的質疑,還得到不少贊同,恐怕跟當前的社會氛圍有關。千禧一代在蜜罐里長大,很多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加之應試與升學的重壓,不少學校只重視書本,不重視體育;只重視成績,不重視意志,最後輸送出了一批“溫室花朵”。

如今突然被推至一定強度的軍事訓練之中,自然是難以承受。換個角度想,這恐怕更證明了軍訓的必要性。“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軍訓不僅不能取消,還應該嚴肅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