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山城小湯圓現在是重慶的招牌小吃之一,同時也是既營養又健康的甜點。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名叫餘國華的杭州人遷到重慶,同時也帶來了江浙一帶的甜點——杭州小湯圓。

解放後,便改名為山城小湯圓。

其玲瓏小巧,皮薄餡多,香軟滑糯。作為“舶來品”,在重慶已有60餘年的歷史。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秀氣小巧、皮薄餡多、糯而醇、香軟滑嫩。

一般而言,山城小湯圓皮重7.5克,餡兒是1.5釐米的芝麻方塊兒。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製作方法

自制山城小湯圓,首先準備湯圓面,然後製作餡料,最後“搓”成比龍眼稍大的湯圓。

材料:糯米、膘油、白糖、黑芝麻粉、核桃仁

步驟: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NO1.選擇的糯米的顆粒儘量飽滿,將其去沙洗淨,用清水泡3至7天;

用石磨磨成米漿,用乾淨的白布袋吊漿;幹後用面盆裝起來備用。

NO2.將豬膘油(櫻桃般大)、白糖粉、黑芝麻粉攪拌勻,再撒上核桃仁和白糖粉,切成1.5釐米厚小方塊,作為湯圓的餡料。

NO3.面盆中揉湯圓面時,加少許清水,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捏薄湯圓面,逐漸“搓”成圓形胚子,中間留一個裝餡料的“洞”。每個湯圓的皮重大約7.5克。

NO4.用小勺子盛適量芝麻餡料放入“洞”中,再逐漸“搓”圓。

NO5.在“搓”湯圓的同時,用大鍋燒水,等水燒沸了就下湯圓。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煮的過程中加入適量冷開水調解水溫使其微開,同時用湯瓢輕輕推轉。

當湯圓全部浮在水面上並不斷翻滾時就可盛出食用,一般每碗10個。

價值

糯米富含糖類、蛋白質、脂肪、鐵、鈣、磷、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索B2等營養物質。

“山城小湯圓”具有健脾養胃、止虛汗、益氣的功效。同時能夠緩解腹脹。

來源

1949年9月,杭州人陳秀卿和湖州人餘國華夫婦在重慶解放碑八一路擺攤賣以浙江做法的糰粉湯圓。

剛開始,他們只賣糯米粉加水搓成的團,沒有餡料的湯圓,吃的人也不多。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在賣的過程中,有食客建議她賣吊漿大湯圓,(吊漿就是將糯米泡過之後,磨成的糯米漿),一開始,他們害怕競爭不過隔壁的凌湯圓,經過考慮,認為大湯圓太大了,咬一口,心糖流出,弄得滿嘴就是,顯得不雅觀。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思慮過後,還是賣小湯圓。

這個湯圓的皮,採用的是吊漿糯米粉,皮細膩爽滑可口,餡採用的是杭州的油厚香甜的做法,就這樣做成了一口一個的包心小湯圓。

一上市,就獲得了重慶湯圓佼佼者的地位,人們紛至沓來、生意火爆。

由於陳秀卿是杭州人,他們也把這種湯圓叫做“杭州小湯圓。”

後來,大家覺得這種湯圓是在重慶創造而成,所以1964年才更名為“山城小湯圓”,1997年獲得“中華名小吃”的稱號。

目前狀況

除了在家中自制,也將糯米做成袋裝或糯米粉銷往北京等地。

山城小湯圓承載了60年的歷史,最平淡也最持久。

山城記憶:重慶這種美食最早來自杭州,在重慶有60年的歷史……

現在從很多經營山城小湯圓的餐館都獲得了“重慶老字號”稱號,它們講述著山城小湯圓的前世今生。

同時,在保持原有味道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創新。例如,用火龍果代替原有的碗碟作湯圓的盛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