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親自指揮,在同一地點兩次伏擊日軍,村民送肥豬犒勞

兵法有云“兵不重伏”,在同一個地方多次設伏是兵家大忌,可是劉伯承卻反其道而行,3天內在同一個地方兩次設伏,殲滅日軍精銳400多人,戰損比例罕見。


劉伯承親自指揮,在同一地點兩次伏擊日軍,村民送肥豬犒勞


這兩次伏擊就是抗日史上著名的七亙村伏擊戰,戰鬥規模不大,所運用的戰術卻足以成為經典傳世,戰鬥得從1937年10月說起,劉伯承師長率129師的386旅進入山西平定地區抗日。

當時的抗日戰況是日本正在猛攻娘子關,日軍為了保證對正太路南平行大道的控制,陸續不斷從平定附近的小路往前線運送物資,七亙村是日軍運送物資的必經之地。

為了配合正面抗日,劉伯承從10月22日起,已經在長生口、東石門、馬山村三地對日發起作戰,在得知日軍打算從七亙村運送物資時,劉伯承親自到七亙村實地偵查。

發現從七亙村到石門的路上正好是10裡峽谷,谷深有數10米,谷邊的道路寬度不到3米,劉伯承在調查之後選中了伏擊地點,下令772團進入了埋伏地點,只等日軍來送死。

10月26日,天剛剛亮,從測魚鎮走出了一隊日軍輜重部隊,在300多名日軍步兵的保護下西進,上午9時左右,日軍運輸隊進入了伏擊圈,772團的第3營放過日軍前衛部隊。


劉伯承親自指揮,在同一地點兩次伏擊日軍,村民送肥豬犒勞


突然一聲令下,峽谷上埋伏的八路軍突然對下方日軍開火,這樣的地形太具有伏擊優勢了,手榴彈不用大力仍,隨手往下丟就行,日軍在峽谷狹窄的路面無處可逃。

在一陣猛烈的火力過後,八路軍衝下去和日軍拼刺刀,幾個日軍被逼到了斷崖邊,拒絕投降後被擊斃了,僅有極少數日軍逃回了測魚鎮,此戰殲滅日軍300多人。

繳獲的彈藥物資巨大,騾馬就達300多匹,這在抗日初期是一個大勝仗,八路軍打贏日軍的消息在七亙村傳開了,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抬著大肥豬,送到了386旅的駐地慶賀大勝。

就在伏擊萬日軍的當天,劉伯承又得到情報,日軍急於打通正太路,位於娘子關右翼的日軍補給仍要從七亙村經過,兵法講“用兵不復”,劉伯承卻反其道而行,決定再次在七亙村伏擊日軍。

在劉伯承料想,驕橫的日軍不會相信八路軍會兩次在七亙村伏擊,加上“用兵不復”的原則,日軍仍會繼續經過七亙村,為了更好迷惑日軍,劉伯承讓772團離開七亙村繞一圈後再悄悄回來。


劉伯承親自指揮,在同一地點兩次伏擊日軍,村民送肥豬犒勞


28日清晨,日軍運輸部隊果然再次走老路,這一次多配備100多名騎兵,外加300多名步兵,不過仍遭到了772團的伏擊,可惜這次日軍逃的快,只殲滅100多日軍,物資繳獲頗豐,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