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不如「補」習慣

補習班不如“補”習慣


01

新學期又開始了,瘋魔了一個暑假的孩子們迴歸了學校,又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很多老母親在滿懷著喜悅的同時,為了讓孩子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更好地掌握知識,都會選擇給孩子報名參加補習班。

然而,河南鄭州一位五年級的小學生,卻因為逃避上補習班,而離家出走。

於是母子倆因為上補習班的事在大街上大吵起來。

兒子覺得母親太壓迫他了,所以寧願離家出走,也不願意上補習班。而母親對孩子的不領情,感到心痛萬分,哭著說“我可是借錢給你上的輔導班啊,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我都是為了你好,沒有學位怎麼中呢?”

網友們紛紛指責這孩子不懂事,上輔導班又有什麼錯呢?而且還是媽媽借錢給你上的啊!怎麼一點都不懂得母親的苦心呢?

02

從孩子開始步入小學的那一刻起,很多老母親就陷入了糾結之中,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去上補習班呢?特別是看到周圍的孩子紛紛加入各類補習班的大軍之後,心裡更加焦慮了。

誰不想做一個開明寬容的父母,母慈子孝地讓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自然生長呢?可是看到朋友家的孩子一個個從小開始補習英語、學習國學甚至啟蒙奧數的時候,看到他們的老母親喜滋滋地在朋友圈曬各種證書時,內心裡那種滋味又特別不好受。

於是,各種補習班迫不及待地報了起來,今天去學作文,明天去學奧數,後天去補英語。

交了錢,報了班之後,內心的焦慮感頓時減輕了很多,覺得只要花錢把孩子送進補習班,自己就可以輕鬆做一個學霸家長了!彷彿看到孩子在補習班老師的輔導之下,成績蹭蹭蹭地往上直升。

想到這,老母親的臉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實,補習班的作用沒有那麼神奇,甚至過於依賴培訓班,不僅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績,反倒可能扼殺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補習班不如補“習慣”。

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差,主要原因還是學習習慣有問題。

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勝過上100個補習班。

03

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老師有一個特別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品學兼優,曾連跳兩級,2007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當年超過清華錄取線22分的成績。

她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裡提到,“我們一定要理解什麼叫好習慣。按時按點地坐在書桌前,並不等於有了按時按點學習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

因此,新學期剛開始,老母親們不要兩隻眼睛只盯著孩子的成績,想要成績,先培養習慣。去補習班還不如先給孩子“補”好學習習慣。

一.補主動學習的習慣

想讓孩子更主動地學習,父母首先要做出榜樣,多和孩子一起看書,當家裡有了學習的氣氛,孩子也會受到不知不覺的影響,大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並且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可以和孩子平靜地討論,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父母只要監督就可以了,這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

還要讓孩子自主安排學習時間,父母可以給孩子的學習時間做記錄,幾天後再和孩子討論,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拿出記錄來,讓孩子自己制定改進方案,這樣可以讓孩子最大發揮主動性。

二.補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孩子上課時的注意力,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教會孩子在預習時對要學的內容進行認真研讀,理解,對不清楚的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這樣上課時就能聽明白老師說的重點和難點。

三.補專心聽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只有讓孩子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邊聽邊思考,生成自己的觀點,才能真正參與教學活動,所以說培養孩子的認真聽講的習慣十分重要。

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過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入手,如做作業、繪畫、練琴、手工製作等等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從開始的十分鐘,慢慢過渡到四十分鐘。

四.補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注意時間和效率。

可以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並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做,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還可以讓孩子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五.補善於思考問題的習慣

鼓勵孩子多提問題,而且要明確告訴孩子,提不出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平時為了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孩子問問題的時候,應該先進行啟發引導,讓孩子自己找出問題,家長不應急於給出答案。只有孩子經過啟發引導,看書思考,最終找出了答案,才能體會到積極思維的樂趣。

04

最後還要補一下孩子的自信。

自信是人進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

俗話說: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會情緒低落,灰心喪氣。

補信心要靠父母多鼓勵,告訴孩子“你能行!”並且教會孩子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

當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的時候,學習對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肯定會逐漸找到學習的樂趣,成績就會越來越好。

到那時,還需要去補習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