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英的學生——盲藝人高志鵬的艱難圓求學路

  人民藝術家郭蘭英接受了高志鵬的請求,答應收他做學生,並說“我就是要做一塊鋪路石,讓高志鵬踩著我走出去。”著名音樂評論家金兆鈞鼓勵他:“你要用對生命的熱愛、對聲音的敏感去尋找光明、創造光明。”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評價說:“民間音樂給了高志鵬特殊的營養,這是城市孩子少見的。對他來說是一種財富。今天,他已經成功了。”中國民間藝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田青在音樂會結束時感慨地說:“他的成功讓我們明眼人感到汗顏。他的成功讓我們知道什麼是自強不息。”

郭蘭英的學生——盲藝人高志鵬的艱難圓求學路

高志鵬和他的孫媽媽


盲孩子蹲在教室門外背課文

  1980年秋天,山西興縣高家崖村籠罩在一片宜人的秋色之中。

  虎子9歲了,和他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部挎著書包走進了校園。比他小兩歲的妹妹也上學了,但父母卻全然沒有讓他上學的意思。每天早上,他聽見妹妹穿衣服的聲音,就悄悄地摸索著起來,跟著妹妹出門,一路上,兄妹倆說說鬧鬧,不覺著就到了學校。

  妹妹進教室上課,虎子就蹲在教室的窗根外面,虎子的耳朵很好使,他聽見老師一句一句地教孩子們讀課文:八路軍,真勇敢,個個都是鐵打的漢……糟了,糟了,月亮掉在井裡了……他就默默地記在心裡。

  高家崖小學的老師們發現一年級的窗外總有一個盲孩子搗亂,就打發一個姓田的老師到虎子家,對虎子的父親說:你家虎子每天在學校院裡玩,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你們管管吧!

  虎子的父親把虎子從學校叫了回來,他認真地跟虎子說:“孩子,你不能上學,你跟別人不一樣,你跟著爸爸學拉二胡吧!”

  虎子懂事地點了點頭,接過了父親遞給自己的二胡。父親把簡譜刻在一個用瀝青、石蠟、雪花膏熔鍊戰的盤子裡,虎子就用手摸著學,學會後塗了再刻別的簡譜。虎子每天天不亮就到河灘去練二胡,一拉就是好幾個時辰,冬天,父親怕他到河邊摔著,就用乾草在院子裡搭了個棚,那便成了他的琴房。一年後,他的二胡已經拉得超過了父親。

  虎子終於在二胡中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他記得小時候燕子在屋簷下築巢,他記得與姐姐們曾一起數天上的星星,他記得那藍的天、白的雲、綠瑩瑩的河水。他把曾經有過的關於色彩的記憶全部融進那把古老的二胡中。

  拉起二胡,他就記起那個白色的冬天,父親帶他走進山西二院,一個白衣服的阿姨抱著他進了一間白色的房子,給他打了一針,他便失去了知覺,等他醒來,兩隻跟睛疼得鑽心,一次失敗的青光眼手術使他從此便再沒有見到過光明,奶奶從鄰居家借了一把手電筒,在他眼前晃著問:虎子看見了嗎?他搖了搖頭,奶奶就嗚嗚地哭,爺爺臨死的時候還在罵爸爸,是你們害了虎子,是你們害了虎子,我死不瞑目。虎子的二胡中有記憶,便有生命,有生命便有韻味,她有時抑揚高遠,有時低沉抑鬱,聽他的二胡,沒有人會認為他是個12歲的孩子。13歲,奶奶死了,一個鼓樂幫的幫主看上了虎子,虎子成了一個吹鼓手。臨走的時候,父親給他起了個名字,就叫志鵬吧。我知道你的心性高呢。

  1997年, 虎子學會了各種民間樂器,嗩吶、笙、簫、笛子……

 15歲那年,虎子的技藝超過了他的四位師傅,他開始領著一幫明眼人趟過結冰的黃河到毛澤東與胡宗南曾經周旋過的陝西榆林地區闖蕩。15歲的幫主有個難圓的夢想——讀書。

郭蘭英的學生——盲藝人高志鵬的艱難圓求學路

高志鵬和他的家人

小“幫主”揹著二胡闖省城

 聽說太原有一所肓童衛校,虎子動了心,他幾次求爸爸媽媽託人給他看看,結果都沒有消息,他決定親自去闖太原。他對爸爸媽媽說:我成功不了,決不活著回來見你們二老。爸爸媽媽不放心,說什麼也不放行。

 中秋節那天夜裡,18歲的虎子突然放聲大哭,他已經悄悄決定第二天起程,這次一走,說不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爸爸媽媽知道他明天要與朋友結伴去買樂器,早早給他裝了一大袋月餅,以備他路上餓了吃。八月十六,爸爸媽媽把他送到長途汽車上,車開遠了,爸爸媽媽才發現,車上根本就沒有他的同伴。從此,高家崖的虎子,成了那個叫高志鵬的求學人,他的背上是一把拉了9年的二胡。

 高志鵬被好心的售票員送到太原市2l路公共汽車上,他坐車來到王村,盲童衛校就在21路車站附近。下了車,一位賣菜的大嫂把他送到了校門口。然而,當他與衛校的領導說明來意後,領導們卻說,不行,這兒是中專,得經過考試,你以為想來就能來嗎?揹著二胡出來,高志鵬幾近麻木地拉起了二胡,他一天沒有吃飯了,他已經不知道什麼叫餓了。他的二胡聲吸引了很多人。天黑的時候,一個叫孫波的孩子纏著父母幫助這個大哥哥想想辦法,孫波的父母把高志鵬安排在路邊的一個簡易房裡。夜裡,刺骨的寒風凍得高志鵬無法入睡,他怕凍僵了,就在房外跑來跑去跑了一夜。聽到外面有了晨練的音樂聲,他想天一定亮了,就抱著二胡拉了起來。一位衛校的老師感動地告訴他,小五臺有一所肓童學校,是九年制義務教學,你去哪兒試試吧。高志鵬千恩萬謝地抱著二胡又摸上了21路汽車。從火車站2l路車站到盲童學校只有幾百米,高志鵬卻摸了將近一天,下午4時,磕磕碰碰的他才到達盲童學校,盲校的回答同樣不容置疑,不行。

 這不行,就意味著高志鵬永遠也沒有機會讀書了,他不甘心,抱著二胡,他在盲校門口拉了起來,他把心中的淚流到二胡的聲音裡。一位音樂老師聽懂了他的傷痛,悄悄指點他去省殘聯找一下有關領導。高志鵬來到省殘聯門口,機關裡一個人都沒有,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他一步也不敢離開殘聯,在那裡坐了一夜。第二天,他聽見街上有了響動,便調絃拉起了二胡,一位女人的腳步聲打斷了他,女人問;“小夥子,你拉的真好,會拉《江河水》嗎?”高志鵬說:“會”,他動情地拉了一曲,這首歌竟成了為他開啟求學之門的金鑰匙,他沒有想到自己碰到的竟是省殘聯宣教處的王處長,在王處長的幫助下,他終於被太原市盲童學校按摩班接納為一名正式學生。回到興縣,父親跑了幾十裡山路,在瓦壇鎮給他貸了500元款,又東挪西借湊齊了他的學習費用,父子倆日夜兼程趕到太原。

 從此,每逢節假日,太原的街頭總有一個盲人用極優美的歌聲極悠揚的吉他聲、二胡聲換一點路人的憐惜,他就是高志鵬,他要用節假日的賣唱所得支付他一個星期的生活費用呢。

郭蘭英的學生——盲藝人高志鵬的艱難圓求學路

終於收穫了鮮花和掌聲

難圓的長春求學夢

 1994年7月,按摩班畢業了,新上任的女校長孫彥晉考慮到高志鵬那驚人的音樂天賦,決定讓他留校任教,等待機會繼續深造。留校決定宣佈那天,高志鵬激動萬分,他一夜沒睡,製作出了吉他彈唱歌曲《滿天繁星屬於你》,在孫校長的支持下,連同他以前編創的歌曲《白雲啊白雲》、《心聲》等錄製了一盤帶子。

 1995年6月,聽說長春大學特教學院招生,高志鵬決定去試試,當時恰好孫校長去佳木斯開會,他借了l00元,揹著吉他拎著二胡就到了長春。

 高志鵬說,他從來沒有見過像長春大學特教學院書記孫鳳蘭那樣鐵石心腸的老師,他求她,希望她能收留他,孫書記卻百般推辭,讓他去了解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並說想上學得交6500元學費。在長春的幾天,高志鵬只能靠彈吉他掙點日常費用,哪裡有那麼多錢交學費呢?他坐著車返到北京,他想找中殘聯主席鄧樸方,但幾經周折未果,後來,他找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編輯周強,他說,大哥,您先聽聽我的歌,看我是否有培養前途。周強聽了他的彈唱,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的確是匹千里馬,只是沒有伯樂,你再到長春,讓他們給你出張同意接收你上學的證明,6500元學費我幫你募捐。

 因為還要取盲校的有關證明,高志鵬又返回太原,見到孫校長,他大哭一場,他說他還想去長春試試,孫校長給他辦好了一切手續,並給他拿了一柄盲杖,又塞給他50塊錢,告他不管能否成功,必須安全回來。高志鵬再一次叩響了長春特教學院的大門,再一次見到了那個孫書記,他說,學費沒問題,只要你們能同意接收我。孫書記卻再次給了他當頭一棒:不行,你說有人給你募捐,我們就更不能收你了,我們收了你,記者們馬上就會找到我們,責問我們:社會上還為你獻獻愛心呢,你們特教學院為什麼不能免了高志鵬的學費呢?這樣的事我們不能幹。

 連高志鵬自已都不知道是怎麼從長春回到太原的,記得因為他看不見買票,乘警將他關了起來,他在北京倒車的時候,沒處落腳,就睡在天安門前。孫校長說:回來那天,他靠在樓梯的欄杆上,臉色憔悴而蒼白,他已經徹底崩潰了。我趕緊鼓勵他,我說咱們不能灰心,只要你有才,就埋沒不了。條條大道通羅馬,長春大學不行,咱再找別的學校。

 1995年9月,胡書記要到盲校視察,孫校長通知高志鵬,讓他創作一首歌,沒幾天,他就譜出了《三晉之歌》。1995年12月11日,省委五大班子到萬家寨慰問,胡書記點名要帶高志鵬去。短短兩年時間,高志鵬創作出了十四首歌曲,並大都獲獎。

 1996年4月21日,在全國殘疾人會議上,高志鵬接受了中殘聯主席鄧樸方的接見。我國著名歌唱演員於文華的愛人、作曲家李帆在聽了高志鵬的演唱後,頗為吃驚,認為他很有天賦,可塑性極強,希望能培養他,然而十萬之巨的包裝培養費用卻讓孫校長與高志鵬望而生畏,他們懷著複雜的心情返回了太原。

 孫校長為高志鵬上學一事幾經奔波,太原師專藝術系對高志鵬進行了一系列音樂方面的測試,大家認為高志鵬不僅有很好的天賦,更有驚人的毅力,他們呼籲有關領導“救救高志鵬,使他能有機會與正常人一道接受正規的良好的高等教育。”

 10月10日,在太原市盲童學校,記者見到了那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盲人,他撫弄琴絃彈唱著他自編的歌:

 我曾經面對命運的不公義憤難平/我舉頭問蒼天低頭問大地命運這不公/大地它無言蒼天它不語我聲嘶力竭/疲憊茫然在十字街頭苦苦尋求/……我是男兒何懼這些險阻和艱辛/踏平坎坷扼住命運者事競成……

 這就是他,一個盲人的心聲,一個曾經蹲在小學的窗外聽讀的虎子的心聲,一個在長春大學特教學院門前苦苦相求的高志鵬的心聲。

郭蘭英的學生——盲藝人高志鵬的艱難圓求學路

 太原師專,能否成為他人生的又一個驛站呢?虎子期待著,孫校長期待著,千千萬萬關心高志鵬的人們期待著。我記起了顧城的一句詩: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習慣光明。

  2000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在德國資助中國視力殘障學生協會的資助下,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大學生,實現了多年的夢想。

  然而,大學教育不像盲童學校,學校不會因為他是盲人,就放慢教學進度。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高志鵬得付出超過常人若干倍的艱辛。聽課時,因為用盲文做筆記速度慢,他就用錄音機錄,下課後找同學補充。作業上的五線譜是立體的、有空間的,他沒有直觀感受,理解困難,便先讓同學講解清楚,然後用盲文做成一條一條的旋律,再口述給同學,請他們翻譯成明文。試唱課,他需要老師提前告訴試唱內容,紮成盲文進行預習。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

  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間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2004年,高志鵬畢業前夕,中國戲曲學院為他舉辦了《尋找心中的旋律》———高志鵬個人作品獨唱獨奏音樂會。在一陣陣掌聲中,他帶著他的歌,帶著他的嗩吶、二胡、吉他,走上舞臺,把心中的感謝唱給老師、同學,把自己的成就獻給母校。曾在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擔任朗誦的著名藝術家殷之光擔任音樂會主持。他說:“高志鵬的歌聲沒有嘆息、沒有憂鬱,有的是樂觀、憧憬和希望,我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