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的学生——盲艺人高志鹏的艰难圆求学路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接受了高志鹏的请求,答应收他做学生,并说“我就是要做一块铺路石,让高志鹏踩着我走出去。”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鼓励他:“你要用对生命的热爱、对声音的敏感去寻找光明、创造光明。”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评价说:“民间音乐给了高志鹏特殊的营养,这是城市孩子少见的。对他来说是一种财富。今天,他已经成功了。”中国民间艺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田青在音乐会结束时感慨地说:“他的成功让我们明眼人感到汗颜。他的成功让我们知道什么是自强不息。”

郭兰英的学生——盲艺人高志鹏的艰难圆求学路

高志鹏和他的孙妈妈


盲孩子蹲在教室门外背课文

  1980年秋天,山西兴县高家崖村笼罩在一片宜人的秋色之中。

  虎子9岁了,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部挎着书包走进了校园。比他小两岁的妹妹也上学了,但父母却全然没有让他上学的意思。每天早上,他听见妹妹穿衣服的声音,就悄悄地摸索着起来,跟着妹妹出门,一路上,兄妹俩说说闹闹,不觉着就到了学校。

  妹妹进教室上课,虎子就蹲在教室的窗根外面,虎子的耳朵很好使,他听见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读课文:八路军,真勇敢,个个都是铁打的汉……糟了,糟了,月亮掉在井里了……他就默默地记在心里。

  高家崖小学的老师们发现一年级的窗外总有一个盲孩子捣乱,就打发一个姓田的老师到虎子家,对虎子的父亲说:你家虎子每天在学校院里玩,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你们管管吧!

  虎子的父亲把虎子从学校叫了回来,他认真地跟虎子说:“孩子,你不能上学,你跟别人不一样,你跟着爸爸学拉二胡吧!”

  虎子懂事地点了点头,接过了父亲递给自己的二胡。父亲把简谱刻在一个用沥青、石蜡、雪花膏熔炼战的盘子里,虎子就用手摸着学,学会后涂了再刻别的简谱。虎子每天天不亮就到河滩去练二胡,一拉就是好几个时辰,冬天,父亲怕他到河边摔着,就用干草在院子里搭了个棚,那便成了他的琴房。一年后,他的二胡已经拉得超过了父亲。

  虎子终于在二胡中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他记得小时候燕子在屋檐下筑巢,他记得与姐姐们曾一起数天上的星星,他记得那蓝的天、白的云、绿莹莹的河水。他把曾经有过的关于色彩的记忆全部融进那把古老的二胡中。

  拉起二胡,他就记起那个白色的冬天,父亲带他走进山西二院,一个白衣服的阿姨抱着他进了一间白色的房子,给他打了一针,他便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两只跟睛疼得钻心,一次失败的青光眼手术使他从此便再没有见到过光明,奶奶从邻居家借了一把手电筒,在他眼前晃着问:虎子看见了吗?他摇了摇头,奶奶就呜呜地哭,爷爷临死的时候还在骂爸爸,是你们害了虎子,是你们害了虎子,我死不瞑目。虎子的二胡中有记忆,便有生命,有生命便有韵味,她有时抑扬高远,有时低沉抑郁,听他的二胡,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个12岁的孩子。13岁,奶奶死了,一个鼓乐帮的帮主看上了虎子,虎子成了一个吹鼓手。临走的时候,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就叫志鹏吧。我知道你的心性高呢。

  1997年, 虎子学会了各种民间乐器,唢呐、笙、箫、笛子……

 15岁那年,虎子的技艺超过了他的四位师傅,他开始领着一帮明眼人趟过结冰的黄河到毛泽东与胡宗南曾经周旋过的陕西榆林地区闯荡。15岁的帮主有个难圆的梦想——读书。

郭兰英的学生——盲艺人高志鹏的艰难圆求学路

高志鹏和他的家人

小“帮主”背着二胡闯省城

 听说太原有一所肓童卫校,虎子动了心,他几次求爸爸妈妈托人给他看看,结果都没有消息,他决定亲自去闯太原。他对爸爸妈妈说:我成功不了,决不活着回来见你们二老。爸爸妈妈不放心,说什么也不放行。

 中秋节那天夜里,18岁的虎子突然放声大哭,他已经悄悄决定第二天起程,这次一走,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爸爸妈妈知道他明天要与朋友结伴去买乐器,早早给他装了一大袋月饼,以备他路上饿了吃。八月十六,爸爸妈妈把他送到长途汽车上,车开远了,爸爸妈妈才发现,车上根本就没有他的同伴。从此,高家崖的虎子,成了那个叫高志鹏的求学人,他的背上是一把拉了9年的二胡。

 高志鹏被好心的售票员送到太原市2l路公共汽车上,他坐车来到王村,盲童卫校就在21路车站附近。下了车,一位卖菜的大嫂把他送到了校门口。然而,当他与卫校的领导说明来意后,领导们却说,不行,这儿是中专,得经过考试,你以为想来就能来吗?背着二胡出来,高志鹏几近麻木地拉起了二胡,他一天没有吃饭了,他已经不知道什么叫饿了。他的二胡声吸引了很多人。天黑的时候,一个叫孙波的孩子缠着父母帮助这个大哥哥想想办法,孙波的父母把高志鹏安排在路边的一个简易房里。夜里,刺骨的寒风冻得高志鹏无法入睡,他怕冻僵了,就在房外跑来跑去跑了一夜。听到外面有了晨练的音乐声,他想天一定亮了,就抱着二胡拉了起来。一位卫校的老师感动地告诉他,小五台有一所肓童学校,是九年制义务教学,你去哪儿试试吧。高志鹏千恩万谢地抱着二胡又摸上了21路汽车。从火车站2l路车站到盲童学校只有几百米,高志鹏却摸了将近一天,下午4时,磕磕碰碰的他才到达盲童学校,盲校的回答同样不容置疑,不行。

 这不行,就意味着高志鹏永远也没有机会读书了,他不甘心,抱着二胡,他在盲校门口拉了起来,他把心中的泪流到二胡的声音里。一位音乐老师听懂了他的伤痛,悄悄指点他去省残联找一下有关领导。高志鹏来到省残联门口,机关里一个人都没有,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一步也不敢离开残联,在那里坐了一夜。第二天,他听见街上有了响动,便调弦拉起了二胡,一位女人的脚步声打断了他,女人问;“小伙子,你拉的真好,会拉《江河水》吗?”高志鹏说:“会”,他动情地拉了一曲,这首歌竟成了为他开启求学之门的金钥匙,他没有想到自己碰到的竟是省残联宣教处的王处长,在王处长的帮助下,他终于被太原市盲童学校按摩班接纳为一名正式学生。回到兴县,父亲跑了几十里山路,在瓦坛镇给他贷了500元款,又东挪西借凑齐了他的学习费用,父子俩日夜兼程赶到太原。

 从此,每逢节假日,太原的街头总有一个盲人用极优美的歌声极悠扬的吉他声、二胡声换一点路人的怜惜,他就是高志鹏,他要用节假日的卖唱所得支付他一个星期的生活费用呢。

郭兰英的学生——盲艺人高志鹏的艰难圆求学路

终于收获了鲜花和掌声

难圆的长春求学梦

 1994年7月,按摩班毕业了,新上任的女校长孙彦晋考虑到高志鹏那惊人的音乐天赋,决定让他留校任教,等待机会继续深造。留校决定宣布那天,高志鹏激动万分,他一夜没睡,制作出了吉他弹唱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孙校长的支持下,连同他以前编创的歌曲《白云啊白云》、《心声》等录制了一盘带子。

 1995年6月,听说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招生,高志鹏决定去试试,当时恰好孙校长去佳木斯开会,他借了l00元,背着吉他拎着二胡就到了长春。

 高志鹏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像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书记孙凤兰那样铁石心肠的老师,他求她,希望她能收留他,孙书记却百般推辞,让他去了解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并说想上学得交6500元学费。在长春的几天,高志鹏只能靠弹吉他挣点日常费用,哪里有那么多钱交学费呢?他坐着车返到北京,他想找中残联主席邓朴方,但几经周折未果,后来,他找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周强,他说,大哥,您先听听我的歌,看我是否有培养前途。周强听了他的弹唱,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确是匹千里马,只是没有伯乐,你再到长春,让他们给你出张同意接收你上学的证明,6500元学费我帮你募捐。

 因为还要取盲校的有关证明,高志鹏又返回太原,见到孙校长,他大哭一场,他说他还想去长春试试,孙校长给他办好了一切手续,并给他拿了一柄盲杖,又塞给他50块钱,告他不管能否成功,必须安全回来。高志鹏再一次叩响了长春特教学院的大门,再一次见到了那个孙书记,他说,学费没问题,只要你们能同意接收我。孙书记却再次给了他当头一棒:不行,你说有人给你募捐,我们就更不能收你了,我们收了你,记者们马上就会找到我们,责问我们:社会上还为你献献爱心呢,你们特教学院为什么不能免了高志鹏的学费呢?这样的事我们不能干。

 连高志鹏自已都不知道是怎么从长春回到太原的,记得因为他看不见买票,乘警将他关了起来,他在北京倒车的时候,没处落脚,就睡在天安门前。孙校长说:回来那天,他靠在楼梯的栏杆上,脸色憔悴而苍白,他已经彻底崩溃了。我赶紧鼓励他,我说咱们不能灰心,只要你有才,就埋没不了。条条大道通罗马,长春大学不行,咱再找别的学校。

 1995年9月,胡书记要到盲校视察,孙校长通知高志鹏,让他创作一首歌,没几天,他就谱出了《三晋之歌》。1995年12月11日,省委五大班子到万家寨慰问,胡书记点名要带高志鹏去。短短两年时间,高志鹏创作出了十四首歌曲,并大都获奖。

 1996年4月21日,在全国残疾人会议上,高志鹏接受了中残联主席邓朴方的接见。我国著名歌唱演员于文华的爱人、作曲家李帆在听了高志鹏的演唱后,颇为吃惊,认为他很有天赋,可塑性极强,希望能培养他,然而十万之巨的包装培养费用却让孙校长与高志鹏望而生畏,他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返回了太原。

 孙校长为高志鹏上学一事几经奔波,太原师专艺术系对高志鹏进行了一系列音乐方面的测试,大家认为高志鹏不仅有很好的天赋,更有惊人的毅力,他们呼吁有关领导“救救高志鹏,使他能有机会与正常人一道接受正规的良好的高等教育。”

 10月10日,在太原市盲童学校,记者见到了那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盲人,他抚弄琴弦弹唱着他自编的歌:

 我曾经面对命运的不公义愤难平/我举头问苍天低头问大地命运这不公/大地它无言苍天它不语我声嘶力竭/疲惫茫然在十字街头苦苦寻求/……我是男儿何惧这些险阻和艰辛/踏平坎坷扼住命运者事竞成……

 这就是他,一个盲人的心声,一个曾经蹲在小学的窗外听读的虎子的心声,一个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门前苦苦相求的高志鹏的心声。

郭兰英的学生——盲艺人高志鹏的艰难圆求学路

 太原师专,能否成为他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呢?虎子期待着,孙校长期待着,千千万万关心高志鹏的人们期待着。我记起了顾城的一句诗: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

  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在德国资助中国视力残障学生协会的资助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然而,大学教育不像盲童学校,学校不会因为他是盲人,就放慢教学进度。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高志鹏得付出超过常人若干倍的艰辛。听课时,因为用盲文做笔记速度慢,他就用录音机录,下课后找同学补充。作业上的五线谱是立体的、有空间的,他没有直观感受,理解困难,便先让同学讲解清楚,然后用盲文做成一条一条的旋律,再口述给同学,请他们翻译成明文。试唱课,他需要老师提前告诉试唱内容,扎成盲文进行预习。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

  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2004年,高志鹏毕业前夕,中国戏曲学院为他举办了《寻找心中的旋律》———高志鹏个人作品独唱独奏音乐会。在一阵阵掌声中,他带着他的歌,带着他的唢呐、二胡、吉他,走上舞台,把心中的感谢唱给老师、同学,把自己的成就献给母校。曾在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朗诵的著名艺术家殷之光担任音乐会主持。他说:“高志鹏的歌声没有叹息、没有忧郁,有的是乐观、憧憬和希望,我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