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记吴起县邮政局职工薛景军

康彦创

有人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但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家住吴起县政府沟的薛景军,原本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但却在人生中年遭遇了不幸。疯狂的上帝从此关闭了他美好人生的一扇门,但性格阳光爽朗的他,凭着自己对艺术深入骨髓般的执著追求,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在烙画艺术的道路上开启了一扇窗。

盛夏的阳光洒满了吴起县政府沟的一处窑洞院落,让这个颇有陕北特色的民居小院显得格外安详而静谧。接通了我的电话,薛景军电话那头爽朗的话语让人丝毫没有觉得他是一个残疾人,从他的身体状态和衣着打扮看出,他也是一位朴素而有性格的艺术爱好者,他与他的窑洞小院格调及其一致。

不幸已过去几年时间了,此时的薛景军虽然拄着双拐,但他的身上没有丝毫的邋遢迹象,我知道他是一个爱好生活的人,更是一个温暖的人。

薛景军的日常起居在窑洞二层的平房里,这可能是和他平时注重身体锻炼有关吧。他的房间打理的整洁明亮、温馨舒适,一张木质长条形书案摆放在窗台下靠近阳光的地方,他的烙画作品就装订在房间的墙壁上,整个起居室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气息,让人很难看出他曾经遭遇的不幸。

在这个阳光透亮、干净清爽的房间,并处于轻松的心态下我与薛景军展开了对话。

遭遇不幸

“回想起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情,我算是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性命,这都离不开母亲的爱,老婆孩子体贴入微的照顾,兄弟姊妹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和付出的结果”,薛景军说。

今年55岁的薛景军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姊妹弟兄六人,自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父亲十几年前就已去世,现在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常年有病,儿子没有固定职业,全家靠妻子开个小烟酒门市维持生活。2008年经检查他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2009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颈椎碰伤,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经西京医院诊断患有脊椎管狭窄、骨增生等疾病,之后就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大夫告诉他颈椎再不能有任何撞伤,否则会伤及中躯神经,这让他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正处于人生中年,家里的顶梁柱,全家上有老下有小,身体状况不容许他有一点点的异常。但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行又遇打头风。任凭薛景军对这个家庭如何努力付出,可命运之神还是跟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不幸的是发生在2012年的那次遭遇,对于这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塌了一般。

2012年12月4日,那是个黑色的日子,晚上,热情好客的薛景军在招待完朋友回家后,在上厕所途中不慎滑倒,从二楼摔下酿祸,家人连夜将他送往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救治,诊断为颈椎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因需要手术治疗,所以又转入西安红会医院进行救治。当时处于昏迷状态的他,经过及时抢救,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用手术大夫的话说:“他的命算是保住了,但要做好终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心里准备。也就是除过思维正常,会说话外,其它身体状态与植物人没有两样。除非奇迹出现”。

说起这几年与病魔斗争的经历,薛景军说:“2013年6月份由于家庭困难等原因只好出院回家,直到2015年春在家里睡了两年,全身麻木,各个关节像刀砍斧凿一样,皮肤针刺状的疼痛,像掉进了冰冻的河水里一样,几年没有睡过半个小时的安稳觉,每次都是在噩梦中惊醒,吃喝拉撒不能自理,身心承受了莫大的打击与煎熬,无数次想到一死了之,但连死的力量也没有,人已经到了奔溃的边缘” 。幸好他的妻子、家人和朋友都鼓励他,相信奇迹会发生的。经过妻子的悉心照料,每天坚持按摩,2015年春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妻子扶着他起床,扶着他走路,经过不停锻炼,最后他竟然奇迹般的能够拄着双拐单独走路了,他说他创造了奇迹,从此对活下去有了信心,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大的欣慰。

薛景军不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随着身体状况的逐渐康复,他每天给自己做好日程计划,由于手指不能抓握,吃饭、穿衣、上厕所都不能自理,所以每天除去其它身体部位的锻炼外,他从拿勺子、叉子到点鼠标、握铅笔练写字等开始锻炼手指。直到2016年底基本生活能够自理。妻子也终于解放了出来。2017年初他又办理了病退手续,每月仅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这也是他一家人生活的依赖。

精神状态好了许多,但他的四肢却不能正常行动,双手就连握笔的力量都没有。现在薛景军一人在家里一边学习画作,一边休养身体,他的妻子和儿子在临街打理一家店铺。看着妻子为了一家的生活很累,薛景军很是心疼,但他却是无奈。采访中得知,治疗期间,他家前前后后开支了几十万元,不仅花去了全部积蓄,还背上了债务,但家里人看着他的病情日渐好转,精神状态良好,对他没有丝毫怨言,一家人对生活还是充满希望。

薛景军说:“在我人生最为艰难的时期,亲戚朋友同学都来看望,并给我带来了安慰和鼓励,我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对生活也充满了祈盼”。

浴火重生

薛景军有一颗艺术的心,他说:“从小我就喜欢绘画,也喜欢文字”。在休养期间,百无聊赖中他学会了上网,并接触到了烙画。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2017年,薛景军开始学习烙画,选择学习烙画,是因为他的身体条件所决定。薛景军说:“烙画是一种耐心细致,但不需要耗费过多体力的艺术,即使这样,我在时常作画时也会全身乏力,汗湿衣襟”。

十指无力的薛景军学习烙画技艺更是费尽心力,有时候他创作之前,先要构思,迟迟难以下笔。就是做起画来,他也要凝神聚力,稍一分神,他画了十天半月的作品因为一笔只差就彻底废了。从整体构思到用笔力道薛景军逐渐掌握了熨烫画作的火候,但这也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取得的,在反反复复的描摹烙烫中练成了他的“绝活”。

学习烙画技艺,一方面是薛景军对艺术的追求,另一方面也磨练了他的性情,让他从病痛带来的浮躁易变情绪变得气定神闲,豁达开朗。薛景军说:“烙画之于我不仅是一项文化传承,更是治愈我身心病痛的良药。”。

身体虽然残疾,但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薛景军在钻研烙画技艺的过程中,他总是能做到心外无物,置身其中。

身残志坚放在薛景军身上最为合适不过,虽然学习烙画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他凭借坚强的毅力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硬是在一笔一划,一熨一烫中完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从《红楼梦》的十二金钗到《三国演义》的五虎上将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

烙画非常耗时,但他有一种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像这位一尺见方的武圣关公画像,从描摹到烙烫成画他足足用了十天的时间,比正常人花的时间更长些,”,薛景军说。看着墙壁上一幅幅装订完好的烙画作品,从花鸟虫草形态到春夏秋冬四时景象的二十余副作品,每一副都倾注了薛景军的心血与汗水。

薛景军一边拿起毛巾擦拭着他的画作,一边告诉我说,烙画起源较早,但一度曾经失传,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目前在陕西范围内很少有人去学习,由于身体不便他只能靠自学,所以进步慢,但不管耗费多少精力,他想把这门技艺学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烙画,欣赏烙画。现在,他以一位艺术传承人的角度去钻研烙画技艺,更以一位文化保护者的心态让我们的文化符号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

薛景军还说:“我的梦想是希望自己在学习烙画的道路上有所收获,更希望烙出好的作品,如果再练习三五年时间,有了更多更好的作品,就在当地办个烙画展,分享给喜爱它的人,如果有人愿意学,也可以免费教,把它发扬广大。“。他还说:”今后要把烙画艺术当做自己后半生的事业去追求,在人生的后半程创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美好风景,让自身的残疾之躯也能发光发热。”。

现在,在经历过不幸的痛苦之后,虽然落了半身残疾,但他彻底从灾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用一种更加乐观自信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祝福他,也祝福和他遭遇同样不幸的人们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人生的后半程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幸福。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残臂似巨椽 妙手绘风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