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我們在上一期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一)中講述到:

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自2013年摘下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以來,一下子,蜚聲中外,她的所有小說更是都被譯成中文。愛麗絲門羅和大作家巴克扎克一樣才華橫溢,不同的是巴爾扎克構建的是一部“人間喜劇”的鉅作,而愛麗絲門羅構建了一個西臨休倫湖,南接伊利湖,北起戈德里奇,東至(安省)倫敦市的“門羅世界”。

愛麗絲·門羅幾乎所有作品的主人公,從少女到已婚婦女,再到老婦人,都生活在這片地域的小鎮上。門羅小說集《岩石堡風景》的中文譯者王芫更是一路辛苦輾轉:從加拿大溫哥華飛到美國芝加哥,從芝加哥租車開到多倫多,再奔波到門羅家鄉小鎮,“卻並沒有從親眼得見之中獲得新的認知”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1832年建成的休倫湖畔小鎮貝菲爾德(Bayfield)位於“門羅地域”裡,雖然只有一條短短主街道,但是氣質卻楚楚動人。街兩邊零零散散地分佈著老旅館、精品店、藝術工作室、風味餐廳,建築雅美,讓人不禁流連忘返,古色古香地主街充滿波西米亞風潮。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2007年門羅與讀者相見的獨立書店“村莊”,位於貝菲爾德主街上

其間,有家門羅喜愛的獨立書店“村莊”,雖說很小,卻是加拿大大作家輪番前來的寶地。大門兩邊窗上,一面是阿特伍德講座海報,一面是邁克爾翁達傑的。店內牆上,有門羅2007年與讀者交流的照片。一面全是加拿大作品的書架上,展示著她的最新自選集《傳家之物》。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帶鐘樓的郵局,方正、有用、一副實事求是的神態(門羅筆下的故鄉)

戈德里奇以獨特的歷史建築、柔軟的細沙灘、叫人屏息的“休倫日落”而誘人。這個七八千人口的小鎮,是休倫縣政府所在地,鎮中心為八角形廣場,以法院大樓為中心,街道佈局呈標準米字型輻射。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戈德里奇是迪斯尼公司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家族傳奇的發軔地

看過一個訪談,門羅對該地的一切稔熟於心,說得出每一棟建築的歷史。鎮上的圖書館管理員常幫她查找資料,這裡也是隱居寫作的門羅接待少數來訪者、記者之地。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愛麗絲·門羅圖書館(原文海姆鎮圖書館)

有趣的是,愛麗絲門羅,她與她的丈夫有一個“家中不談工作”的約定,正因如此,她會把遠道而來者安排在離家不遠的戈德里奇住宿,並在酒店裡接受訪問。

此次探尋門羅的足跡,我們還光顧了鎮上兩家門羅曾常常用餐的餐廳,可惜的是一家位於廣場附近的 Bailey’s Fine Dining已經關閉,另外一家歷史悠久的 Park House,坐落在通向湖濱一條道路旁的高地上。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愛麗絲·門羅出生的紅房子,後面帶新式護牆板的部分為現任房主所加蓋

這座灰牆紅窗框的戈鎮最古老建築極具傳奇色彩,翻閱它的歷史不難發現:最初是加拿大公司首任專員托馬斯瓊斯夫婦的居所,擁有典雅花園草坪,為當地最奢華社交場所,人稱“城堡”。歷經滄桑後,它一度成了鐵路旅館。

Park House 視野甚佳,從這裡還可俯視號稱世界最大鹽礦的Sifto公司建築群。夏日裡,坐在樹蔭下喝著奶油海鮮湯,覺得雙眼都快被湖水映藍。2013年,門羅得了諾獎之後,還有人見到她在此用餐。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倫湖畔的餐館Park House——門羅用餐和接待記者的地方

除了門羅家鄉溫厄姆,安葬著門羅父親羅伯特萊德勞和她第二任丈夫蓋裡·弗瑞林的布萊思(Blyth)鎮,也斐名中外,亦是門羅已指定的未來永久長眠地。

布萊思街上行人稀少,不過寧靜小鎮有個漂亮藝術中心,每年的“布萊思節”演出加國本地作品。當地人大約難得見到遊客,我們坐進一家咖啡館歇息,立刻引來鄰桌老人們的注意,更有人熱情地過來要為我們拍照。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此外,我也兩次拜訪了“門羅地域”內,以莎劇節聞名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 )。比起只有兩三千人的多數安省小鎮,3萬多人口的斯特拉特福是那一帶最熱鬧的城鎮。

斯特拉特福被稱為“莎士比亞的第二故鄉”。小鎮和蜿蜒其間的愛汶河,都是1832年由英國移民仿照莎翁故鄉“愛汶河畔斯特拉特福”命名的。它成功創辦的“莎士比亞戲劇節”,給該地帶來半個多世紀的繁榮。每年春、夏、秋三季,遊客蜂擁,60萬人次在15個場所欣賞演出。不僅莎劇,20世紀的當代名家劇作也紛紛登臺。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命運的播弄,門羅在她的小說《播弄》中曾以一個隱喻來總結:洗衣店主的女兒生病了,若冰那條鱷梨綠裙子沒熨好,臨時買了條酸橙綠的——“她穿錯了一條綠裙子”。是巧合嗎?這真是門羅作品裡最莎士比亞的。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以莎士比亞戲劇節名揚天下的安省小鎮斯特拉特福,是門羅小說《播弄》的故事場景地

走過了以上地方後,在這次帶大家探尋的“安省門羅之旅”中,除了門羅念過兩年書,成名後又做過駐校作家的西安大略大學,就剩下她住得最久的克林頓鎮了。

克林頓鎮肯定要去的,倒不是因為那一天響了很久的電話鈴聲。2013年10月10日,來自斯德哥爾摩的電話,就是打到了這小鎮上一棟綠屋頂平房裡。但憑著手機裡一張照片,能在上千棟房子中找到門羅隱居之所?毫無把握,我們還是向著那個誘人的綠屋頂,出發了。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克林頓小鎮就一條主街,兩邊卻排列好多小路,究竟是哪個16號?我們時間不多,行前沒抱很大期望,覺得即便感受一下克林頓鎮的氛圍也好。畢竟這是門羅住了40多年的地方,在這裡,她品嚐幾乎錯失的遲到愛情,將短篇小說開墾到近乎完美。

《逃離》是門羅最著名短篇小說之一,這部作品也被人津津樂道,而她自己也曾像小說女主角一樣“逃家”——為逃離保守家鄉小鎮和與母親的緊張關係。門羅20歲就嫁給大學同窗詹姆斯·門羅,只因“他答應帶我去西部”。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當時,他們去到的最遠之地是溫哥華和維多利亞島。在溫哥華和維多利亞島生活了20多年後,1973年,42歲的她再次“逃離”出了問題的婚姻,回到母校西安大略大學任駐校作家,期間重逢大學時代暗戀過的學長蓋裡·弗瑞林,兩人相約吃飯,以為蓋裡有妻兒的門羅,得知他竟然單身,於是在三杯馬丁尼之後,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比起不少安大略19世紀美麗小鎮,克林頓鎮平淡無奇且有點零落。車子駛上正確道路,慢行,目不轉睛向兩邊窗外搜索16號,然而到了盡頭也沒見那個綠屋頂,就在車子調頭的瞬間,我認出了照片上特徵明顯的小門廊和凸窗!現在屋子被一片黑屋頂覆蓋——幾年前照片上有些褪色的藍綠屋頂,已變成灰黑和粉褐交錯,房子裝修過了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安省小鎮克林頓,愛麗絲門羅與第二任丈夫的家,她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居住至今

超過百年的維多利亞式單層建築,在午後陽光下有一種安詳之美。木製門窗,白色松木板牆面,後來建築師朋友說,讓我印象深刻的小門廊和凸窗上的雕飾源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不過已是民間做法,殖民地風格。

剛在樹叢間蹲下拍了張房子背面的照片,就聽見招呼聲,一位健碩老者從馬路對面徑直走來。記得門羅說過,她能在小鎮隱居多年,與鄰居的守護有關。“你知道這房子裡住著誰嗎?”“當然,我是愛麗絲的書迷。”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從老人口中得知,門羅身體狀況看來不錯,每天出門一次,在附近散步,途遇鄰居會打招呼聊幾句。此刻,她應該就在家中。

天哪,近在咫尺!門羅就在門內,當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在房子外面走動、拍照,或許門羅正在某扇窗內看著我們。她會坐在餐廳一角麼?記得有報道說,蓋裡(在世時)有自己的書房,門羅則在餐廳一個角落的小桌子上寫作,桌子對著窗戶,可以看到馬路。

屋子正面,一棵婆娑大樹灑下濃郁翠影,角落停著輛小轎車,應該有家人陪伴照料87歲患過癌症的門羅,是代表母親去瑞典領獎的女兒珍妮嗎?門羅注重隱私,如此貼近她已是意外收穫,我們不再打聽了,也從沒想過攪擾她,只是享受著“門內門外”的微妙。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門羅的鄰居羅傑,看到門羅家附近有陌生人就會上前詢問

作家長期隱居、生活在偏僻小鎮並不罕見,艾米莉·狄金森一輩子住在父母家中,與書籍、針線為伴。威廉·福克納沒怎麼離開過“郵票般小小”的美國南方家鄉。與門羅恰成對照的是“閨蜜”阿特伍德,兩人一個是避世的“小鎮老嫗”,一個常現身媒體和大眾視野,明星作家和公知光環閃耀。

不論低調高調,能寫出好作品的都是好作家。如今,阿特伍德繼續寫作,堅持為公共事務發聲,已封筆的門羅則安享晚年,將隱居進行到底。

中年回到安省,定居離老家溫厄姆30多公里的克林頓時,門羅已經明白自己需要的只是一座安大略西南小鎮,“我無法以同樣感情再擁有其他任何一片風景,一個鄉村,一面湖泊或是一個小鎮。我現在意識到了這點,所以永遠不會離開了。”

不用雅思7分,不用百萬投資、千萬資產!正規穩定的項目政策、超高性價比的辦理費用、其他項目無法睥睨的移民成功率,無疑不是您和您的家人移民加拿大、改變人生的首要選擇!

加拿大住家保姆移民,走成功之路!

探尋!愛麗絲·門羅的足跡(二):桃源小鎮避世的老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