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的幕後故事:85個團「沒打招呼」就投入戰鬥

從1940年7月22日發佈預備命令到最後下達行動命令,八路軍總部部署的都是20來個團參加的正太戰役。直到8月22日八路軍總部作戰科首次對戰情進行綜合整理時,彭德懷、左權才意外地發現竟有105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也就是說,其中有85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戰鬥了。

百團大戰的幕後故事:85個團“沒打招呼”就投入戰鬥

彭德懷在百團大戰

1940年,日本急於將侵華戰爭告一階段,以集結更多的兵力南下,奪取英法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殖民地。為此,日軍一方面扶植汪精衛偽政權,加緊與蔣介石政權“和談”;另一方面在桂南、粵北、河套、鄂北、鄂西發動新的攻勢,對重慶持續大轟炸。

在華北地區,日軍則實施“囚籠政策”,先後建立3000餘個據點、1萬多個碉堡、5000餘公里鐵路、3萬餘公里公路,把抗日根據地與其他地區、根據地與根據地之間隔離開來。八路軍被封鎖在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對此,中共希望打破“囚籠政策”,以往那種小規模的游擊戰肯定不行。彭德懷認為,必須打一場大的戰役。

從1940年7月22日發佈預備命令到最後下達行動命令,八路軍總部部署的都是20來個團參加的正太戰役。直到8月22日八路軍總部作戰科首次對戰情進行綜合整理時,彭德懷、左權才意外地發現竟有105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也就是說,其中有85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戰鬥了。

根據“戰役和戰鬥的分散指揮原則”,不但八路軍總部只部署了20來個團參戰,各集團同樣也只具體部署了部分部隊參戰。因此,“百團大戰”實際上不是由任何人和任何一級機構發動的,而是華北八路軍全體將士積極主動參戰的結果。

百團大戰還有人數與八路軍正規部隊相當或更多的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並有至少20萬民眾參加。山西陽泉的老民兵王德順說:“我們實在是受夠了漢奸和小日本的氣了!聽說正規部隊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著部隊跑。 ”

8月20日,八路軍在以正太路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時發起攻擊,戰區內那些小據點、鐵路、公路、橋樑、電線杆,絕大多數成為八路軍、游擊隊和群眾進行破襲的對象,日軍一片混亂,參戰抗日部隊因此越來越多。

最初,八路軍總部對於百團大戰並沒有規定戰期,只是在預備命令中要求從部隊出動之日起準備一個月的糧食,這大體可理解為作戰一週左右。而最終,百團大戰卻進行達半年之久。

戰鬥打響後的幾天內,戰區內日軍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百團大戰前期的勝利,使彭德懷產生了開展第二階段戰鬥的想法。 9月20日夜,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的戰鬥打響。 1940年12月22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從延安致電彭德懷說:“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告結束,蔣介石正發動反共高潮,我們尚需利用百團大戰的聲勢去反對他。 ”

百團大戰開始後,日軍於1940年9月底部署了一場“毀滅戰”,對八路軍進行報復。編入戰鬥序列的部隊多達5個師團、10個獨立混成旅團和1個騎兵旅團,實際出動兵力約15萬人。於是,八路軍各部繼續反“掃蕩”,直至1941年1月24日,百團大戰才宣告結束。

中共中央書記處曾於1940年9月10日發佈 《中央關於擊敵和友的軍事行動總方針的指示》,要求華北“應擴大百團戰役行動”,山東和華中地區“應仿照華北百團大戰先例”,“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 9月18日和9月20日,延安各界連續舉行群眾集會,隆重慶祝百團大戰的勝利。中央軍委副主席王稼祥在集會上發表了《慶祝百團大戰的勝利》的講話,毛澤東出席了這次集會。

抗戰期間,百團大戰獲得了抗日統一戰線的高度評價。但長期以來,這一偉大壯舉卻又遭遇是是非非。由於日軍的瘋狂報復,百團大戰的確加劇了華北根據地和八路軍的困難,其困難程度,今人很難想象。如1943年3月,彭德懷在左權縣一個村莊召集一個地方幹部會議,與會者餓得連坐都坐不穩,彭德懷只好請大家躺在炕上開會。

最為根本的是,多年來游擊戰的思想影響了許多人,他們認為,抗日戰爭的正確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撲一下就跑”,而不是百團同時參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