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乘“峰”而上再出发

□本报记者 薄克国

青山拥碧海,岛城聚宾朋。

“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这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留给世界的“青岛印象”。峰会已然圆满落幕,但给这座城市留下的印记仍随处可见,成为青岛向更高远目标迈进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弘扬好的作风,放大办会效应,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今日之青岛,正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峰会留下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总要求中始终率先走在前列。

峰会后,青岛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峰会效应”加持下,峰会后首个小长假“端午节”,全市共接待游客409.44万人次,同比增长35.8%。乘“峰”而上,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还有青岛的文化底蕴。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青岛举办,精彩的文化活动、非遗文化展示等,让“丝路文化”与“上海精神”在这里交相辉映,拉紧了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

峰会将青岛推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向全世界展现了青岛开放包容的形象,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青岛;也为青岛更加深度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提供了重大契机和核心优势。青岛举办了以“相约青岛、共享上合机遇”为主题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进口商品展,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57家企业参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指出,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更是成为青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的助推器。站在服务国家大局的新起点,乘势而上提升城市地位,建设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全国全省多作贡献。8月8日,中亚班列首列回程专列抵达胶州,不仅对于提升中亚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综合竞争力,构建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示范区建设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乘峰会东风,抢历史机遇,青岛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立足实体经济,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打造以新动能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和动能也在海洋。青岛积极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部署,切实打好“经略海洋”牌,大力推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打造全球一流的海洋经济集聚区,努力争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51.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比重达到24.3%。

同舟共上合,风劲再扬帆。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乘势而上增强城市实力,青岛市全面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站在城市面貌改善的新起点,乘势而上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好时尚美丽之城;站在市民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的新起点,乘势而上提升民生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站在干事创业的新起点,乘势而上强化作风建设,努力实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