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開元通寶一枚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隋唐國公,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攻克隋都大興,自封唐王,立隋煬帝孫楊侑為帝。不久廢楊侑並自立為帝,改大興為長安,建立唐朝,隋亡。唐朝初建,為統一全國,簡化軍餉籌集步驟,故唐朝建國伊始仍然沿用五銖錢。在唐朝始鑄開元通寶之前,始於漢代的五銖錢在全國已流通700餘年之久。期間歷經王朝盛衰,大小輕重已無統一標準。即使是版式最簡單的隋五銖也有大小多種規格。再加上前代的北周,北齊和南朝錢幣的流通,通貨之狀極其混亂,又由於隋末戰亂,貨幣大幅貶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所以當唐朝局勢穩定後,為適應其統治需要,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頒詔廢五銖錢,由唐高祖李淵親自主導,給事中歐陽詢監製,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 歐陽詢題寫,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最近,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徵集到一枚唐代開元通寶。

鑑賞:開元通寶一枚

這枚開元通寶直徑:4.0cm 重:22.3g,表面呈現烏黑色,用的是外圓內方的傳統設計,象徵天圓地方,而“開元通寶”四字在中間,端莊秀雅,象徵唐代開元年間的“人”。“天圓地方,人在中間。”的三才格局,成為中國錢幣的普遍風格。錢幣背面古樸素雅,無文字。整個錢幣看起來有一種厚重的、樸素的質感。

鑑賞:開元通寶一枚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開元通寶”改寫了篆書錢幣一統天下的歷史,首次將初唐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楷隸書搬上了錢幣,也可以說是開了名人書法鑄錢幣的先河。

此“開元通寶”,內圓外方,“開元通寶”四個字端莊秀麗,鑄造精美,不僅折射出初唐開國的鼎盛之氣,也使人們領略了代表中國書法最高峰時期的唐代書法的藝術風采。中國的古幣不僅成為研究歷代政治、經濟、金融、鑄造業等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成為研究、欣賞中國書法藝術,銅鑄鐵澆的“大碑林"、“大觀園”。此四組錢幣保存完整,值得珍藏。

錢幣是經濟領域的產品,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標準化。“開元通寶”採用“砂型鑄錢”,極大地提高了鑄造工藝的效率,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了生產與商品領域的交換與流通。我國在盛唐時年鑄錢3億多,宋代鑄幣量又超出唐代20倍,如果沒有翻砂新工藝的技術支撐,那是難以達到的,它承載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卻是極其豐富的,他在中國錢幣歷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可替代的,是獨一無二的錢幣,值得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