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行業洗牌加速,中小團隊謀生難

【摘要】:劉葉在時代財經的採訪就坦言,“以往一個品質稍微用心的遊戲便可以收割大批用戶,如今即便是精品,也需要殺出一條血路才能生存。”

文 | 時代財經 黃淑妹

遊戲行業洗牌加速,中小團隊謀生難

“因版號問題,《BD》遊戲無限期推遲上架,感謝大家的支持!”

劉葉在朋友圈發出這條消息後反而感覺解脫了,畢竟掙扎了這麼久。

後來,有很多朋友私信詢問,他都以“拖不起,本來6月上線,現在CP都跑了”一一回應。

近段時間,像劉葉這樣推遲遊戲上線、停運甚至是散團的中小團隊越來越多。

一位長期研究遊戲領域的分析師向時代財經分析稱,“遊戲行業增速放緩、人口紅利觸底,中小遊戲團隊生存空間本就狹窄。如今,隨著版號限制時間越長,被‘洗掉’的團隊就越多。”

“凜冬”已至

今年,不僅中小遊戲團隊感到焦慮,一二線遊戲企業的發展也不容樂觀,騰訊、網易、完美世界、博雅互動等遊戲企業財報表現均不甚理想。

騰訊上半年的財報數據顯示,網絡遊戲收入252.02億元,同比增長6%,環比下降12%;完美世界的上半年財報則顯示,遊戲收入為26.63 億,同比下滑13.26%;金山軟件今年上半年的網絡遊戲營收達到12.14億元,與去年的16.22億元相比下降約25.1%。

此外,凱撒文化、晨鑫科技、天神娛樂、愷英網絡、中南文化等也都在較早之前發佈了向下修正業績的公告。

一位資深遊戲媒體人告訴時代財經,“今年,遊戲行業相比以往更加不平靜,很焦慮,不僅遊戲從業者,投資商也很焦慮。ChinaJoy期間,很少大佬談成績,更多的是在‘謀出路’”。

其中,最為焦慮的或許是棋牌遊戲企業,今年6月,監管部門出手整頓涉賭棋牌遊戲。多家涉及“德州撲克”品類的遊戲企業產品被下架。國內知名棋牌遊戲企業聯眾遊戲甚至被爆“涉賭”。而另一棋牌巨頭,博雅互動在整頓旗下“德州撲克”品類遊戲之後,業績銳減三成,據其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博雅互動營收2.84億元,同比大降31%。

“洗牌”加速

事實上,遊戲行業整體發展趨緩,並非一朝一夕促成的。近年來,遊戲行業經歷了從粗放式發展到精細化運營階段,在這一過程中,行業的“洗牌”從未停止。

今年,隨著行業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逝、政策監管以及版號申請等情況出現,行業的整頓、洗牌亦在加速。

今年8月,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和伽馬數據聯合發佈的《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050.0億元,同比增長5.2%。與過去幾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出現新低;中國遊戲用戶規模5.3億人,同比增長4.0%。結合2015年以來的數據觀察,中國遊戲用戶規模的增長已經穩定在較低水平,趨於飽和。

與此同時,國內遊戲產業 “寡頭效應”愈發明顯,目前App Store遊戲暢銷榜上前20名中,約75%為騰訊和網易遊戲產品。這也是為何遊戲行業有人戲稱“行業只有三家,騰訊、網易和其他”的原因。

在騰訊、網易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其他”遊戲企業的發展空間也在不斷銳減,並且這一趨勢還將延續。

盛大遊戲副總裁譚雁峰曾在遊戲高峰論壇上感慨道,“很久沒有人跟我講紅利這個詞了,現在更多的是紅海。”

一二線遊戲企業尚且感到憂慮,更何況是中小遊戲團隊。劉葉在時代財經的採訪就坦言,“以往一個品質稍微用心的遊戲便可以收割大批用戶,如今即便是精品,也需要殺出一條血路才能生存。”

“版號”是壓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上半年遊戲版號審批通道因監管部門架構調整而無限期關閉,遊戲企業的新遊無法正式投入市場,企業收益來源被生生攔截。

在中國,遊戲上線必須通過文化部的審批,拿到“文號”,並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批,拿到“版號”,兩者缺一不可。

但今年3月份以來,版號的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重啟時間未知。不少已經完成但沒來得及趕在3月前拿下版號的遊戲,只能無限期推遲上線。

遊戲行業洗牌加速,中小團隊謀生難

根據遊戲媒體GameLook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6000款遊戲等待審批。遭此政策影響,不少中小遊戲團隊因產品無法商業化回籠資金而感到焦慮甚至是散團,劉葉和他的團隊,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沒辦法,只能靠著老遊戲‘續命’,希望熬到版號開放新遊戲上線”這是時代財經在有關採訪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也是眾多中小遊戲企業如今共同的心聲。

不過,版號何時開放至今未有音訊。

行業內當前的一個聲音是:版號申請問題將加速行業洗牌。但上訴分析師則對時代財經表示,“版號申請問題只是誘因,中小企業被‘洗’,歸根到底還是大環境以及自身的問題。”

事實上,除了版號申請受限制之外,當下的遊戲行業同質化嚴重、創新不足、資本外逃等都是加速遊戲行業“洗牌”的因素。

不可否認,今年“遊戲版號審批暫停”導致行業相對低迷。但是目前也有許多遊戲企業向外界宣佈下半年將發力多款手遊,一旦版號審批解禁,大量優質遊戲產品將接連面世,遊戲行業的銷售額必然會迎來一波“小高潮”。

屆時,熬過“版號暫停”期的遊戲團隊又將如何在“紅海”中生存,避免被“洗”?說到底,企業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許在某一細分領域較為強勢,或者是在某一渠道上特別突出。如此才能生存下去。

正如掌趣科技CEO 劉惠城所言,“在大環境不好時,我們要練自己的內功,依託優質的產品和內容,建立核心競爭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