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進行了各種發明創造。對於其中的部分發明,被譽為“群經之首”的《周易》曾有過記述,這就是著名的“制器尚象”“觀象制器”)十三卦。《周易·繫辭》中是這麼說的: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包犧氏)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意思是:伏羲氏編繩結網,製作捕魚捉鳥的工具,是取象於“離”卦。離卦的卦象為,目即孔,象網。)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蓋取諸‘益’。”(伏羲氏死後,神農氏興起。砍削樹木製成耒耜,教民運用,是取象於“益”卦。益卦這個重卦從卦象上看,下為震卦,為;上為巽卦,為;第二至第四爻為坤卦,為上木震動而入土,有犁地之象。耒耜是一種原始農具,可看作犁的前身。)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此外還有舟楫的發明取象於“渙”卦,渙卦上巽為木,可作舟楫;下坎為水,可以行舟,等等。限於篇幅,我們就不全部引述了。總之,《周易·繫辭》將一系列發明創造歸於上古的聖賢,並認為古人制造這些器具,是效法《周易》的卦象而來。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對於《周易·繫辭》中“觀象制器”的這一段文字,後世的爭論很多。近現代學者多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比如認為這段文字是後人偽加進去的,不是《易傳》的原文;認為將這些器物和工具的發明,歸之於古聖先王,實在“謬以千里”……

其中爭論的一個焦點,在於“觀象制器”的可能性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不少學者認為,所謂“蓋取諸某卦”(創造某種事物取象於某一卦形),是“穿鑿附會之說”,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比如顧頡剛先生就認為:

“創造一件東西,固然是要觀象,但這個象乃是自然界之象而非八卦之象。例如看了一塊木頭浮在水面,從此想下去,自然可以想出造船;至於卦象,則僅木在水上耳,並沒有表示其不沉的德性,如何可以想出造船來呢?如繫辭傳所言,看了‘巽(木)上坎(水)下’的“渙(卦)”會造出木頭船,為什麼看了‘乾(金)上坎(水)下’的‘訟(卦)’想不出造鐵甲船?為什麼看了‘離(火)上坎(水)下’的‘未濟(卦)’想不出造汽船?又為什麼看了‘離(電)上坤(地)下’的‘晉(卦)’想不出造無線電……”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顧頡剛

胡適先生卻認為:觀象制器是一種文化起源的學說。所謂觀象,只是象而已,並不專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號,見物而起意象,觸類而長之。顧的駁斥太不依據歷史上器物發明的程序,乃責數千年前人見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發明汽船,似非史學家應取的態度。瓦特見水壺蓋衝動,乃想到蒸汽之力,此是觀象制器。牛頓見蘋果墜地,乃想到萬有引力,同是有象而後有製作。雖然觀象制器不能完全解釋歷史的文化,但也不應當完全否定

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論戰:“觀象制器”可能嗎?

胡適

可見,兩位先生都認為,古人是通過觀察自然物象來設計與製造器具的;只不過,顧頡剛先生完全否定了古人觀“卦象”制器的可能性。其實,卦象也是從物象抽象出來的,而問題就在於,我們的祖先除了直接效法自然物象,還有沒有可能從抽象的符號悟出一件新器具來?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