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第一站:回民街

來到西安的人,

都知道的回民街是美食之地,

無數貨真價實的美味,

百年老店在街道兩旁林立,

本地人前來覓食心儀的經典,

外地人到此拔草網紅上的美味,

而在這老舊古樸的房子內,

居住著西安的食魂。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場地介紹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回民街

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是西安小吃街區。回民街所在北院門,為清代官署區,因陝西巡撫衙門在鼓樓之北,故名北院。西安回民街不是外地人眼裡人滿為患的北院門,而是一個具有西安文化的街區。這裡的傳統小吃居多,沒有高大上的環境,貼心細緻的服務,有的是熙熙攘攘的遊客,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院門、北廣濟街、西羊市、大皮院等數條街道組成。當地人習慣稱那裡為回坊。它以濃郁的穆斯林文化和氛圍,為古城構築了一道特異的風景線。

美食介紹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美食

那麼,如果作為一個遊客去到西安,該如何體驗西安的美食小吃呢?該如何在回民街這千家林立的小吃攤中找到值得品嚐的特色小吃呢?米食小編接下來捨身奉獻嚐遍了眾多西安美食,總結了十大西安必吃特色,快拿小本本記下來吧。

涼皮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涼皮

涼皮,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美食,是擀麵皮、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因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 涼皮歷史悠久,據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臘汁肉夾饃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肉夾饃

肉夾饃可算是西安最最著名的小吃了,不僅味道好,而且分量足。源於古城西安著名小吃,有中式漢堡美譽。實際它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臘汁肉歷史悠久,聞名中國,配上白吉饃,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揚名中外,深受人們喜愛。無窮。

牛羊肉泡饃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陝西西安最富盛名的小吃,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嚐,以飽口福。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吃泡饃要蘸辣椒醬以及醃的糖蒜,當然這個辣椒醬以及醃的糖蒜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剛開始吃的時候先直接吃泡饃,等感覺膩的時候,就一口糖蒜或者蘸點辣椒醬,吃幾口後喝點清湯那真是極美的!

biangbiang面(褲帶面)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Biang biang面

Biang biang面是陝西名特小吃,這段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產地特性,是陝西關中特色傳統風味麵食,是傳統的陝西褲帶面。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

餃子宴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餃子宴

餃子宴,是以餃子為主的宴席。一般有100多種餡料,根據食客多少,如果一桌人有七位,每碟只上七個餃子,一碟吃完上第二碟不同餡的餃子,直到吃不。餃子宴盡為止,一頓飯決不會有相同餡的餃子。1、.二龍戲珠宴它的主籠是用若干餃子組成中國傳統的二龍戲珠圖案,並配以蝦球蒸餃、玉龍出宮、群龍鬧海、彩蝶飛舞等24種藝術餃。所有的餡料以魚蝦為主,突出海味。

鏡糕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鏡糕

鏡糕是與甑糕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傳統小吃食品。說鏡糕是小吃,不如說是零食。鏡糕很小,材料及製作簡單,是把糯米粉裝入直徑約六釐米大小的籠裡蒸制而成,僅幾分鐘即可蒸熟。從籠裡倒出來的鏡糕,厚約三釐米,白白嫩嫩,形狀若小圓鏡,故名為“鏡糕”。

灌湯包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湯包

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緻,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羊血粉絲湯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羊血粉絲湯是陝西關中地區漢族特色的傳統小吃,講究“麻、辣、鹹、香、光、嫩”。羊血鮮嫩爽滑,沒有絲毫腥味,辣椒油讓整個碗都是通紅的,吃得嘴角發麻、滿頭大汗,感覺很是舒服。吃粉湯羊血,可以要了湯自己拿餅泡著吃,也可以掰成銅錢大小,交給大師傅來泡。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臊子面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臊子面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傳統麵食,以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最流行。也是西府(今陝西省寶雞市)名小吃。陝西省臊子面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葫蘆頭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葫蘆頭

葫蘆頭,陝西西安傳統特色小吃。源於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腸”。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像葫蘆,因此叫葫蘆頭。葫蘆頭的基本原料是豬大腸和豬肚。吃時顧客先把饃掰成碎塊兒,廚師再把豬腸肚和雞肉、海參、魷魚等排列在碎饃塊兒上,用煮沸骨頭原湯泡三四次,然後加熟豬油和青菜等。吃時佐以糖蒜、辣醬等,鮮香滑嫩,肥而不膩。相傳,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將烹製豬腸肚的方法傳授給長安一家飲食店店主,並將一個藥葫蘆贈給店主調味。店主按照孫思邈的指點改進製作方法,長安“葫蘆頭”從此有名,千年流傳。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回民街

舌尖上的西安 走進西安

回民街

怎麼樣,作為吃貨的你,看完之後餓不餓?有沒有一種衝動到西安回民街去逛一逛,品嚐西安各地的各種美味呢?那麼,就關注米食公眾號吧,我們帶你遨遊在美食的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