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尋根:占卜是古人對未來的探索

易經尋根:占卜是古人對未來的探索

周秋鵬

占卜發生在科學誕生之前,甚至可能產生在文字誕生之前。而古人發明占卜的目的,是為了提前預知未來,或者說探索未來。

周易原文系統和六爻納甲系統是兩個運用最為廣泛的占卜工具。這兩個系統的功能和性質是不同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回答了未來發生的事情,究竟是註定的,還是隨機的。

人類最早對占卜的認識,是建立在註定的基礎上的。認為一切都是天註定的。人的一生遇到的所有事情,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提前編排好了。所以算命可以成為一種職業,因為很多人都認同一個人出生的時間,就是一生編程的源代碼。解讀那一串源代碼,就可以看出一生中編好的程序。人的一生只是在執行那個程序。這就是一種天註定的思想和概念。既然一切都是天註定的,那麼占卜的結果就會在未來實現。

周易原文就是用六十四個卦象,設計了六十四種天註定的模型。只要佔到哪個卦象,未來就會按照那個模型運行。民間還有一種占卜詩,也是從周易原文中引申出來的,求佔的人起一卦,卦象會帶八句詩文,就是占卜結果。不管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和地點,以及佔問什麼事情,佔到那個卦象就是那首詩文。一些寺廟裡還有求籤、問卜,求到上上卦、下下卦什麼的,籤文也是跟每支籤配好的,拿了籤直接可以找負責解籤的人查閱籤文。

而後來人類又發現了事物發展的隨機性一面。開始認識到未來不一定完全符合占卜的結果。一方面認為可能是占卜師的水平問題,或者占卜者是否心誠,另一方面也有點懷疑,未來到底是不是絕對註定好的,有沒有可能是隨機變化的呢,或者部分是註定的、部分是隨機的呢。

六爻納甲系統就被髮明出來了。這個系統雖然也是把卦象當作一個模型,但是模型裡面的內容,變成了五行的元素,然後與時空環境中的五行元素產生相互作用,由此進行推斷事物在未來時空中的運行狀況,去尋找和覺察事物發生隨機變化的線索與跡象。這個系統實際有點接近科學。

如果說周易原文系統比較側重歸納法,六爻納甲系統則在歸納法的基礎上,又相對側重推演法。歸納法傾向於未來是註定的,推演法傾向於未來是隨機的,或部分是註定部分是隨機的。

在實際的應用中,這兩個系統各有所長,也都有不足之處。可能跟占卜者的思維模式有關。一般偏文科的,容易接受歸納法,如周易原文系統。偏理科的,比較喜歡推演法,如六爻納甲系統。這兩個系統,都是探索未來的工具。

那麼未來究竟是註定的,還是隨機的?很可能大部分是註定的,小部分是隨機的。所以歸納法和推演法,可能都是有用的。但是占卜是一種非常重視靈感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特殊方式,從個人的經驗來看,一個習慣使用歸納法的人,可能更適合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