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近日,瀋陽不少媒體和學者紛紛大肆宣揚“瀋陽是打響14年抗戰第一槍的地方,是打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的地方”的言論。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王建學教授表示,“瀋陽是中國14年抗戰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由此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這裡說的是一個完整的抗戰概念體系,這是有歷史根據的。”

“九·一八”事變之夜,時任東北軍620團團長的王鐵漢代表東北軍在蔣介石不抵抗命令的重壓之下,在北大營附近面對兇惡的來犯之敵,率眾憤怒地扣動了扳機,實現打響抗日第一槍。但無奈,軍人不服從命令是要被殺頭的。在蔣介石不抵抗命令之下,王鐵漢不得不隨著東北軍大部隊撤離北大營,撤離瀋陽。儘管如此,王鐵漢與部下還是擊斃了兩名日本士兵。由日本本土出版的書刊,對這兩名陣亡日軍士兵進行了記載。

——瀋陽日報 2018年5月17日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5月23日,瀋陽市政府新聞辦特意為瀋陽出版社出版的《十四年抗戰在瀋陽打響第一槍——瀋陽抗戰故事集》一本書,舉行新聞發佈會。全書共遴選和收集了王鐵漢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故事、中國第一篇抗戰宣言的故事、東北義勇軍的故事等13篇對中國抗戰史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的故事。

——鳳凰網 2018年5月23日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7月13日瀋陽抗戰故事會百千萬宣講工程”首場報告會暨啟動儀式在瀋陽創新天地舉行。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表示,北大營突圍戰是中國軍隊愛國官兵一次英勇、悲壯的突圍戰。沒有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的支持,有的是對日不抵抗命令的干擾;沒有東北軍大部隊的援助,有的是東北軍當局執行不抵抗命令的困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以王鐵漢為首的東北軍第7旅愛國官兵奮起進行“不抵抗之抵抗”,打響了十四年抗戰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瀋陽晚報 2018年7月14日

此番言論明顯有悖與史實,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此類言論竟然能夠在瀋陽各媒體和公開場合被肆無忌憚地大肆傳播,這樣的行徑嚴重干擾了民眾對歷史真實性的判斷,影響了人們對歷史的認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日軍佔領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以此為藉口突襲瀋陽北大營,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瀋陽九一八紀念館 來源曹博皓

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電令駐守北大營的官兵不許抵抗,導致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事變中,時任第七旅第620團團長的王鐵漢曾不顧軍令帶領部下還擊,後不得已放棄抵抗,隨軍撤離。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北大營鳥瞰圖 來源網絡

所謂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所指的便是王鐵漢的還擊。在九一八事變中,日軍並非完全沒有遭到抵抗,但是“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概念不能因此混淆。

說起抗戰第一槍,首先要清楚“抗戰”的含義,“抗戰”既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是中國軍隊有領導,有組織,有序列的抵抗日軍侵略的戰爭。

在江橋抗戰之前,東北地方當局和國民政府對日軍的侵略採取的一直都是不抵抗態度,導致遼寧、吉林兩省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相繼淪陷。雖說也湧現出瞭如王鐵漢一般的愛國志士,不顧軍令對侵略者還擊,但都屬個人行為,並未上升到戰爭層面,也並未對後期抗日戰爭的爆發產生推動作用,並不能歸為後期爆發的抗日戰爭之列,所謂“打響抗戰第一槍”的言論根本站不住腳。

戰火一直燃燒到了黑龍江。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江橋抗戰紀念館 來源曹博皓

在利用投靠日軍的偽軍張海鵬部攻取齊齊哈爾的陰謀破產後,侵華日軍於1931年11月4日公然派兵向我軍駐守江橋(今齊齊哈爾泰來縣江橋鎮境內)守軍發動襲擊。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剛剛臨危受命,代理黑龍江主席(後任主席)的馬占山將軍立刻下令抗擊日軍的入侵,於是江橋戰場上,正式打響了中國軍隊有組織,有領導武裝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鬥。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為阻止日軍,馬占山下令炸燬江橋 來源張樹明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片來源/張樹明

中國14年抗戰和世界反抗法西斯侵略戰爭的序幕由此拉開。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江橋抗戰紀念館 來源曹博皓

江橋抗戰的打響鼓舞了全國的抗日士氣,各界人士紛紛捐款捐物,支援江橋前線,掀起了全民抗日救國高潮。一時間中外報刊爭相報道江橋抗戰的戰況。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北洋畫報正面 來源張樹明

泰來縣民間收藏家張樹明老師的藏品中,有一張十分珍貴的張北洋畫報,這張北洋畫報發行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11月24日,正值江橋抗戰時期。報紙的正面佔用很大的篇幅印繪了馬占山將軍的照片,並題字:誓死抗日孤軍衛國之馬占山將軍。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北洋畫報背面 來源張樹明

而在報紙的背面,則是一篇署名秋塵撰寫的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

一月以前世人不知有馬占山其人;一月以來,世無不知馬占山其人,馬將軍抗日一戰,而名垂千古矣!

國人盡如馬占山,則馬占山不足貴,中國僅有一馬占山,而馬占山三字,乃始有其無之價值!

馬占山之所以為馬占山,在能盡軍人之天職,在有遠謀偉略,在有必死之心,在知其必敗而戰!

馬占山及其部屬,不畏風雪,不避艱苦,不畏暴日之堅甲利兵,不受暴日之貨利籠絡,故其動業乃不朽,其人格乃不可及!

吾人未聞馬占山參加內戰,未嘗聞馬占山為名將,其部卒為精兵,而兼旬之聞,受舉世欽仰,寒強敵膽魄,為國家長城,作軍人表率,又豊悻致哉!

馬之位,初不過一旅長耳,馬之貌,酷似一淳厚老農,能為中國【死守田園】者,此老農允當【前無古人】知譽矣!

【馬首是瞻】,國人瞻對馬將軍玉照,於肅然起敬以外,尤亟當奮然以起也。

"

從文章的字裡行間中不難看出當時國人對於馬占山將軍和抗日將士的敬佩之情,以及對抗戰的支持,可見當時國內的抗日情緒也是十分高漲的。

雖然江橋抗戰最終不可避免的以失敗告終,但是,這場戰役卻將全國反抗侵略的火種點燃,照亮了之後14年的黑暗歲月和歷時的長河,為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直接提供了素材。也正是因為江橋抗戰,黑龍江省中國政權一直支撐到了1933年初,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在抵抗。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圖| 江橋抗戰紀念館 來源曹博皓

1939年,馬占山將軍到延安醫治槍傷,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親切關照,並特地為他召開了隆重的歡迎大會,尊稱他為“抗日英雄”,可見毛主席和當時的共產黨領導人對馬占山將軍江橋抗戰功績的肯定。

無論如何偷換概念,歷史都是不容篡改的,抗日戰爭的起點更不會因為某些不負責任的言論而更改。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如若硬是把有人開槍射殺日軍就算作是拉開了抗日戰爭序幕的話,在1931年6月27日的“中村事件”中,興安屯墾區公署第三團第三連連長寧文龍和第四連連長王秉義就曾令手下秘密處決潛入我國領土從事間諜活動的日軍參謀部大尉中村震太郎等一行四人。中村事件的時間比九一八事變更早,如此說來,所謂抗戰第一槍仍然與瀋陽無關。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的言論不知是出於無知,還是對歷史的惡意歪曲,無論何種原因,與史實背離的言論必然會導致人們對歷史的曲解。忘記歷史等於背叛,對歷史的篡改更是不可饒恕的罪惡。希望媒體和學者們能夠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做篡改歷史的罪人。

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齊齊哈爾江橋有話說!

撰稿:趙偉男 版面設計:曹博皓

(文章照片未標明出處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