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我記得小時候要上臺表演,表現出異常緊張的狀態,小手掌心都在冒汗,我媽會安慰說:“別緊張,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其實,家長常常這樣教導孩子,孩子未必心裡是這麼想的,至少當時的我就不是這麼想的。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胖小子軒軒。在一場“摳玉米”比賽中,軒軒因為爸爸鄒市明在比賽中失利,所以大發脾氣,在現場大哭大鬧。

儘管他爸爸鄒市明安慰道說:“這只是一個小比賽,比賽都會有輸贏,這次輸了我們下次贏回來就好啦。”可軒軒依舊不依不饒地說:“我要你現在就贏!”

無奈之下,村長李銳只好增加一場拳擊比賽,結果讓鄒市明取勝,這樣軒軒才露出了笑臉。

不由地網友會發出質疑,難道冠軍家的孩子勝負心都會比較強嗎?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同在《爸爸去哪兒》中被觀眾熟知的楊威父子,在楊威帶著兒子楊陽洋參加《為她而戰》的節目中,楊陽洋也有過類似的情況。

楊陽洋因為怕自己爸爸輸,在節目上不停叫嚷,而當爸爸落水可能被判決輸了的時候,楊陽洋則不僅大喊:“你們都不要說話。”更飆淚疾呼對手“用腳”犯規。

我以觀眾的角度看,無論是軒軒,還是楊陽洋,他們的勝負心都太強了,以至於到了影響他人、傷害他人的地步,那父母和孩子之前真的有必要加強私底下的溝通,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之餘,還要擺正孩子的勝負觀念。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在現實生活中,我就真的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只是他們的表現不大相同罷了。

我參加過一場主題以兒童英語閱讀演講的比賽,當然我是以觀眾的身份參加的。在現場,我留意到了很多小朋友賽前賽後的心理落差,看到後很是讓人思考。

我看到一位低年級的孩子,他在上臺前,表現的略微有些緊張,但神情上還是嘻嘻哈哈的,在他一旁的媽媽溫柔地鼓勵著他:“你能行!你可以的!”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拋開這位小朋友在臺上的表現不說,他下臺後的表現,真的令我印象深刻。他很喪氣地下了臺,一句話都不說,默默躲在沒有人的角落,然後哭了起來。

是的,他沒有得到很好的名次,他哭了,比賽的結果打擊了他的勝負心理。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再說一位我看到的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他和上面低年級的小朋友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他會比較沉穩,上臺前還在默唸著自己的稿子。相比起孩子,他媽媽更有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覺得自己兒子一定能拿到好的名次。

孩子在舞臺上的表演有那麼些小瑕疵,但總體還是不錯的。他下了臺,區別於那位低年級的孩子,又有另一番表現。他只是默默低著頭,不吭聲,鞋子時不時踢著地板,彷彿在思考著剛才在臺上做得不好的地方。

他媽媽連忙過去摸了摸他的小腦袋,說:“只差一點點,沒關係,很棒了!”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其實,換做是那個年紀的我,精心準備過的比賽,到最後沒有得到好名次,我心裡一定很不好受!

所以,孩子有勝負心理,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在於,對於孩子的勝負心理,家長了解過多少呢?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1.孩子為什麼會有勝負心?

孩子的勝負心一般在三四歲就開始有了,有勝負心孩子的一般表現是爭第一,比如考試要考第一、跑步要爭第一等,這些都是孩子初次審美的構建。

專家在研究青少年心理特徵時發現——勝負心強的孩子主要是想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多數情況下的好勝都是在同伴面前展現自己的能耐。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孩子想表現自己的能耐,不甘落後,所以他們對新鮮事物都保持強烈的求知慾,並會為此努力學習和嘗試。

比如英國首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她從小也是好勝的人,她父親給她的教育就是要勇爭第一。撒切爾夫人為著這目標努力,也因此得到了現在的成就。

2.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勝負心過重?

任何東西都要有個度,那個度失衡了,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孩子的勝負心也一樣。歷史上就有幾位比較典型的人物,比如跟諸葛亮不能相容的周瑜,還有跟自己較勁了一生的林黛玉,他們就很好地詮釋了勝負心。

其實,孩子之所以勝負心過重,歸因於父母的教育方式,要麼過於專制,要麼過於寵溺。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孩子在專制教育下成長,他的勝負心表現就是怕輸,害怕自己輸了會受到父母的嚴厲懲罰。

相反,孩子在寵溺教育下成長的,他的勝負心表現為輸不起,因為父母什麼事都為他安置好了,根本不需要他動腦,因而孩子也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如何平衡孩子的勝負心?

①不要壓抑孩子的過度好勝

父母要告訴孩子,該爭的時候就應該努力去爭取,在不該那麼較真的時候,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理性地去對待這件事。比如,在學習上,就應該鼓勵孩子力爭上游;但在一些和朋友做遊戲之類的活動時,就可以告訴孩子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②教會孩子公平競爭原則

有些孩子在發現自己可能比不過身邊的同齡人時,會做出一些偏激、不厚道的事情,比如,在別人的某個東西上做手腳,導致別人不能正常發揮等。這時,父母應該發現孩子的這些小心思,並告訴他這是不公平的,要對他進行正確的開導和教育。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③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成敗

首先,父母不要過高地要求孩子,不然孩子心裡會很有壓力。其次,父母在閒暇時間可以和孩子進行遊戲,在遊戲中平衡孩子的勝負心。同時,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輸幾次,並從中告訴孩子,輸贏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過程中收穫到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

被勝負心拖累的中國孩子:我們學會了凡事爭第一,卻學不會認輸!

所以,家長不必因為孩子有勝負心而去過於操心,因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同時也是件好事。但是,有個很重要的前提是,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的話,勝負心也是潛藏的作案份子,會成為孩子永遠的心魔。

-END-

作者 ▎姨姨

設計 ▎Gerry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