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通升級 「造富」百萬小店

零售通升級 “造富”百萬小店


9月3日,阿里巴巴零售通舉辦戰略發佈會,面向全國數百萬街邊小店發佈數字化產品

“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和魔術差不多。”1962年,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說。

這一年,IBM研發的“西洋跳棋”程序在和盲人跳棋高手的戰鬥中取得了勝利,而山姆·沃爾頓在阿肯色州羅傑斯城開辦了第一家沃爾瑪百貨商店。IBM為人工智能帶來第一次熱潮,但一直要到55年後的2017年,人工智能才真正大放異彩,而此時進入暮年的IBM已不能引領風氣之先;零售業的發展也遵循了一條類似的軌跡,沃爾瑪開闢的全球化零售業繁盛時代,已被更能代表未來的“新零售”模式所取代,在被稱為“新零售元年”的2017年,往常並不顯山露水甚至有倒閉之虞的傳統小店,開始展露出引領時代的趨勢。

零售小店數量突破100萬家

9月3日下午,阿里巴巴零售通宣佈,覆蓋的零售小店數量突破100萬家,已成為快消B2B領域最大平臺。“數字化重構快消行業分銷渠道;數據化重構百萬線下門店;提供即時性、便利性消費行業解決方案;和阿里巴巴其他新零售BU一起為快消品牌提供全渠道服務;幫助阿里巴巴經濟體觸達更多消費者。”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這樣總結零售通在新零售中的定位和價值。就如同阿瑟·克拉克所說,“新零售”連接線上線下的數字化重構技術,像魔法一樣,給了傳統小店以新的生命力和發展形態。

這幾年,全國600多萬家小店的生存狀態不佳。按照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的說法,由於房租、人工等成本不斷增加,過去一年全國小店減少5%,活下來的有30%生意下滑,3%的被調查店主打算關張。而接受了零售通賦能的天貓小店營收卻普遍增加,日均營業額達到5000元至6000元,與改造之前相比,日均營收平均增長超過30%。

預計2020年快消品行業將達到3000億

與此構成對比的是,快消品行業的高速發展。快消品B2B行業預計到2020年能對比2017年實現3倍規模增長,達到3000億。這彰顯出小店的機會。從消費者維度看,這些年也變化甚大,小店對他們的吸引力從即時性、便利性向更求便利、更高品質和更有個性的趨勢發展。這同樣意味著小店的機會,但要求它們必須充分利用最新的技術進行迭代。

在現代社會的社區構成中,小店是靈魂所在,它伴隨消費社會一起成長,滿足周邊人口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小店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在某種意義上,小店承擔著社區服務供應商的角色,但在現代化進程中,固守常規的傳統小店,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變得不再重要。

零售通實現小店技術和分銷渠道跨越式迭代

追溯其根源,導致小店沒落的核心原因在於,它未有匹配消費升級變化的技術突破,在大數據對快消行業的重要性將越來越突顯的時代,很容易成為新零售變革的棄兒。而零售通的“天貓小店”,所要做的恰恰是補足傳統小店的短板,搭建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賦能讓小店實現技術和分銷渠道的跨越式迭代,重新站回社區生活服務的C位。

這並非隨便說說。從零售通剛剛公佈的“十大法寶”亦可窺見,“天貓小店”的野心是要打造一個300米便利生活圈,為周邊民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小店不僅瞭解“鄰居”們的喜好,還能送貨上門、24小時服務,甚至提供打印、洗衣、共享雨傘等服務,解決“鄰居”們的燃眉之急。而在這個過程中,小店也將跳脫虧損、關店的怪圈,成為名副其實的賺錢機器。更好地服務民眾,更多地賺取財富,這種正反饋機制,將進一步讓小店成為社區的消費主導和服務主宰。

社會上曾經擴散有一種擔心,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衝擊了線下的實體商業,包括傳統小店。

這是一個已被證明的錯誤認知。傳統小店的衰落其實恰恰在自身沒能跟上“大數據”的步伐,導致其面對人們的消費升級需求時,無能為力。時代發展的趨勢已經確定,沒有人能改變潮水的方向。與其在虛妄的抵抗中自甘墮落,毋寧主動去擁抱新技術和新商業形態——去見識魔法的魅力所在!

其實線上線下並沒有判若冰火的分界,零售通以數字化技術賦能線下小店的實踐成果,可以讓所有的擔心煙消雲散。最直接的受益者首先是小店店主,與全球領先的新零售平臺產生聯結,接受賦能,意味著經營收入的增多。在這個連鎖反應中,圍繞“天貓小店”300米便利生活圈的民眾,成為更廣泛的受益人群。

隨著天貓小店服務項目愈加便利和繁多,社區的互動,也因此超越簡單的買賣關係,而有了更溫暖的社交化商務內涵。在這個意義上,零售通啟動的是一個有關社區重建的故事,是一個有關生活夢想的故事,也是一個有關商業財富增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