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整理自《一席》演講余世存·失格

人間社會的失格是人種的退化,或者是我們以前常常講的東亞病夫的狀態。是我們在人生社會中生活著,如何變成了大同小異的閏土。

我們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人生旅途,但有時候走著走著,你就會發現我們自己掉隊了,落伍了,或者是因為貪看沿路的風景忘記了走路,或者有時候因為迷路了誤入了歧途。我們有時候感覺自己像做了一場大夢一樣,夢醒之後,我們發現自己最好的人生歲月已經被耽誤掉了。

就在三十年前,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的中國人都在控訴、揭露文革,都在傷感自己的人生被文革耽誤了十年,所以當時流行的是傷痕文學和尋根文學,就是從文學的角度來控訴中國人的人生被耽誤了。

所以當時的政治家也順應民意全面地否定文革,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而且很快,我們整個社會各個階層都感受到了社會快速發展的活力。流行歌曲甚至稱讚年輕人趕上了好時候,那個時候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被稱為“80年代的新一輩”。

“80年代的新一輩”是那個年代的主旋律。

但是到了今天你們可能其實也知道,80年代這一代人其實都在檢討人生的理想成了夢幻泡影。當年唱得那麼激動人心的歌,包括那種旋律,現在想想是非常傻非常天真的。 而且這一代人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幾乎都是心力交瘁、疲於奔命,很難得有自在的生活。

不僅僅是80年代新一輩,不少80後、90後,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也都在說自己的生活被耽誤掉了。 他們說他們把自己抵押給了銀行,抵押給了老闆,不得不為巨大的生存壓力疲於奔命。

更多的年輕人,都在不可知的時代命運面前讓步或者說投降。而且更為荒唐的是,很多人生活在這種所謂的時代氛圍裡面,他還為這種生活辯護,認為這才是或者這就是人生社會的常態。

其實換一個角度,我們把自己的生命抵押出去了,我們聽任超經濟強制地壓榨自己和剝削自己,我們在過一種沒有人格、沒有尊嚴的生活,這其實就是人生被耽誤掉了。而且已經導致了我們幾代人的心智的重新矇昧,心智的退化。

看到周圍的朋友,包括年輕的朋友的人生被耽誤。在身心發育方面,在社會人格的權利義務方面,幾乎是全面滯後或者說全面退化。換一個詞,人生一旦被耽誤了,不僅僅是你趕不上趟了,而且是心智矇昧、人種退化。 我們經常說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我們因為拜金主義、因為功利、因為受外界的不良影響而停止了人生的精進之路,那我們可以說自己就是沒有進步,只有退化。

有一個例子。一個朋友,他的兒子在中學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他特別討厭政治課。後來發展到一聽說要考政治就有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感,他這樣的人就很難參加高考很難上中國的大學。 好在他的父母比較開明,比較通融,所以就讓他自己做主。

於是他的同學都在備戰高考,他自己就無所事事在網上東看西看,看到奧地利的一所大學招考,他就試著申請。考試通過了,就這樣去了奧地利讀書。 讀了一年,他回來之後就跟他的同學交流,那些同學都上了國內一流的大學或二類大學。

他就發現,那些同學跟他相比還是小孩,還是中學生,而他已經是大學生了。他自己覺得自己獨立自主了,自己對很多問題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主意。他那些同學也願意聽他的也願意聽他的意見。

後來發生的更有意思。大家都畢業了,他的同學拼命地擠在、留在北上廣這些地方打工。而他在父母的支持下,跑到江西的農村去跟茶農合作,買農民的茶園,自己做了茶農。一兩年之後,他不僅成了茶葉領域的行家,也成了一個小老闆。

這兩種生活道路它帶來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我們可以說無論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它其實都在深刻影響我們的人生。只不過很多人都想當然地接受了所謂的現實的合理性,以為自己大學一畢業,就成人才了。

他沒有想到自己跟另一種教育制度下的人生的差別。 當然,他更沒有想到社會同樣還在影響他,甚至在欺騙他、愚弄他。最後,他就會發現自己跟自己的理想漸行漸遠,他的人生被耽誤了,他的心智其實也是退化了。

社科院的學者資中筠曾經說過,在中國現在的問題當中,她認為最嚴峻的問題是教育。這位老先生已經80多歲的高齡了,她原來是美國所的所長,她的丈夫是陳樂民先生也是個大學者。 資中筠先生就說過,中國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傳授的就是極端扼殺人的創造性、想象力的功利主義。

中國現在的教育現狀如果再不改變,中國的人種都會退化。資中筠說,這種過程就像退化土豆一樣。 然後我的老師北京大學的錢理群,他前不久也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我們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在內正在培養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尤其善於利用體制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錢理群說比一般的貪官汙吏的危害更大。 但是很可惜,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大批地培養這樣的“有毒的罌粟”。

假如把資中筠先生、錢理群先生談論的話題放大,延伸到我們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當中,可以說,他們的結論同樣是成立的。當然從表面上看學校教育的危害,學校教育的失誤是一目瞭然的。

大家也知道這個道理,也知道這個事實。所以我們這個社會里稍有條件的家庭都在想辦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受教育。 但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危或者它的失誤,不是那麼明顯一時看不出來。所以當大家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可能又在受矇騙,又在受矇蔽。特別是很多人走上社會,他會想當然地以為一切都是自己做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自己掙來的。

又有一句話,自己混得不好也是咎由自取。這個觀念,其實在文明社會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他不明白,他對社會有責任;更重要的,這個社會首先要對他有責任。這個社會對他應盡的最為基本的責任就是免於匱乏、免於恐懼。他失業了、他飢寒交迫了,這個社會是有責任的。

汶川地震的時候有一個細節。有一個小孩,她被軍人救出來了,那個解放軍叔叔遞給這個小孩一瓶礦泉水。這個小孩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叔叔,多少錢?我當時看到這個報道,特別難過辛酸。 因為你們可能都知道,在發達國家,在這樣的災難面前,難民和國民最常問的就是責問政府和救援者,你們為什麼來得這麼晚?

也可以說,現在國民的心智和現代公民的心智之間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所以說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它在欺騙人它在失格,它培養了很多很傻很天真的國民,同時也培養了前面錢理群教授說的很精明、很自私的國民。特別是後一種,他們現在甚至認為只要自己活好了就對社會有貢獻了,而且據說這叫消極自由。

但是這些人忘了,在目前這樣一個國家甚至在現代社會,這樣一個人際關係、階層關係依存度非常高的社會里生活。一個人的生活肯定與他人相關,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是與周圍發生關係的。我們不能把消極自由跟自私劃等號,這是不成立的。這種自私的人生,就像你們學過的詩人臧克家的有一首詩,叫“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可以說我們今天社會上有太多這樣精緻自私的國民,但是好在無論他們多麼成功,在我們這些人眼裡,特別是在在網絡,目前看中國最有效的輿論監督裡,這些人是缺德的。他們是專橫的,是喪失人生正義和社會正義的,而且他們是沒有品格和人格的。

當然我們總體上看,今天的社會既有我們窮苦人的失格,也有所謂精明自私人的失格,這種人我們可以說他們是暴發戶。但是無論哪一種失格都帶來心智的矇昧、人種的退化、人生社會都被耽誤了。

國有國格,人有人格。如果一個社會失格了,一個國家失格了,我們人都失格了,那麼我們的言論、我們的行為就會經常出格,也就是失格了。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網絡上,大家總結“最雷人的語言”,因為它出格所以把人雷倒了。中國和中國人,在目前的文明世界為什麼這麼容易雷人,因為大家都是失格的。我們也因此說,我們的中國大陸目前遭受了生態環境、心態環境還有世態環境的空前的汙染。 其實更準確地說是生態、心態、世態退化掉了,完全退化了。

大家也都知道魯迅筆下的閏土。一個小時候一起玩的夥伴後來分道揚鑣,形同陌路,成了兩個階層的人。更重要的,成了兩種不同生命質量的人一個是麻木的、愚昧的,一個是生活在現代,呼吸著現代的空氣。

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從本質上來講,大家都是閏土。一種是麻木的、愚昧的閏土,一種是精明自私的、愚蠢的閏土。所以,我們不應該在小康生活、物質生活中陶醉。我們要去了解我們和文明人之間的差距,我們不能讓自己活成了閏土。 因為很悲慘的是什麼,閏土永遠不知道自己只是活成了閏土。比如說,那種精明自私的閏土,他不知道自己的位格,不知道自己的義務,也不知道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還有一種是麻木的閏土,他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不知道自己的尊嚴。

希望大家在這個被耽誤的人生歲月裡,真正的有所收穫。就是說,這個環境是很糟糕但是自己要知道。而且從我現在對中國社會的判斷來講,我是希望我們不要去作惡。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我們活著不要去造業,不要去作孽。

還有一點很重要,在這種很苦難的歲月裡,在這種用網絡語言“很悲催”的生活當中,我們不要怨天尤人,而且也不要吝惜我們這種正面的情緒,明亮的東西,要回歸明亮的東西。 英國的作家、政治家丘吉爾的話說,在嚴峻的歲月裡,我們也不要吝惜讚美。 這個話我覺得很好,就是凡事我們知道就好。

我們的人生被耽誤了,心智可能比別人要落後了很多年,可能有時候是趕不上趟的。但我們要努力去守住我們自己的那點東西,守住我們的良知、我們的尊嚴、我們的權利。而且要去禮讚,要去讚美那些,用我的話是自由和文明的、善和正義的事物。

最後跟諸位分享馬克思女兒燕妮的一個故事。馬克思的大女兒燕妮曾經問一個歷史學家維特克,她說,你能用最簡明的語言把人的歷史濃縮在一本小冊子裡嗎? 維特克說,不必。只要四句德國諺語就夠了。 第一,上帝讓誰滅亡,必先讓他膨脹。 第二,時間是篩子,最終淘去一切沉渣。 第三第四,暗透了,更能看得見星光。

群木先生整理自《一席》演講餘世存·失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