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布局

扇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明代羅欣《物源》有“舜始造扇”說,沈從文《扇子史話》在闡釋扇子作用時說:“出於招風取涼,驅趕蟲蚊撣拂灰塵,引火加熱種種需要,人們發明了扇子。”從現已出土的文物看,最早的戰國時期扇子是用細竹篾編織而成的。

後來,隨著手工業的不斷髮展,從制扇材料的多元化(如竹葦、羽毛、絹布、錦司絲、紙等),進入了扇形的多元化(長方形、橢圓形、掌扇形、多角形、曲線形、海棠形等),並且逐步完成了從實用走入藝術的歷史進程。不知是誰首創在扇面上題字,現已無從查考,傳說應該早在宋徽宗以前。宋徽宗以後,出現了扇面書法,如宋徽宗團扇。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趙佶《草書紈扇》

釋文:“掠水燕翎寒自轉,墮泥花片溼相重”。

明代以後,扇子得以廣泛流傳。關於摺扇,據說是由日本傳入的。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些扇面書法的章法形式。

1、 團扇書法。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團扇,因有團圓如明月而得名,相傳出自漢代。這幅作品共22行,每行字數不等。少則4-5字,多則40字以上。章法圍著圓邊走,行間留白與環圓留白勻稱,款和題頭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真是用心良苦。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是團扇變形款式,人稱蘋果式。系趙之謙所作,以魏入行草,拙中見巧,方中見圓,中間空白為蘋果之手柄痕跡,使左右有著一種上下闕的感覺。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是吳昌碩先生獨具匠心的作品,一楷一行,一短一長,疏密對比明確,瀟灑無比,風姿綽約。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四邊去圓為方,亦系趙之謙所作,正文畫界格,用魏碑寫出,嚴謹中現出浪漫氣,清逸富貴。上款暑正文出處和贈送對象,下款暑時日和作者名。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人稱芭蕉扇式。章法圍著扇邊走,行間留白與環圓留白勻稱,款和題頭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人稱方扇式。相傳在戰國時期就有方扇出現,扇面用細竹篾編制而成。

2、摺扇書法。

摺扇書法創作難於其他書法創作,究其原因:一是體積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紙面不吸水,四是開頭不規則。其中,紙面不吸水的問題好解決,只要用滑石粉擦一擦,不吸水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的章法為二行居中式,為清代書法家翟雲生所書,他以隸書名世。此幅作品給人以天空地闊、任意翱翔的感覺。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的章法為隔行長短式,為明代書法家婁堅所書,長行從扇面的上沿一直寫到下沿,而短行則每行只寫二字,且平上不平下。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的章法為隔行取半式,即一行寫滿,一行寫半,以次類推。整幅章法滿而不侷促,空間佈局合理。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的章法為長虹式,每行二字,沿扇面的上沿寫,若彩虹一般,且款文的底部也與正文齊平。給人以寬闊無比的想象空間。

創作小品扇面的章法佈局

上圖的章法為疏朗式,系明代陳鴻壽所書。扇面書法太擠則悶,太空則虛,此作不擠不空,恰倒好處。留出的空間,正好用來表現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