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地產商問:我們還能混多少年?︱劉德科

答地产商问:我们还能混多少年?︱刘德科

更多問題 請在文章下留言

我們會整理對大家都有借鑑意義的問題 推文回答

本文整理自2018年8月4日劉德科在企投會演講《重新理解房價》之問答夜場

這時候去縣城是不是晚了?

提問:我們企業在上海做地產,上海的門檻很高,盈利空間很小,甚至虧本。但是因為上海一直很火爆,所以我們只在上海做,其他地方就不去。但是聽你說縣城、地級市,甚至一些四五線城市也是可以做的,覺得很受啟發。

其實五六年以前我們也想過去縣城做小城市綜合體,但是被我們的董事會否決了。現在幾年棚改,地級市的房價也漲了很多,有的地方翻了一倍,現在再去做,會不會過時了?

DK:過去的一兩年,在縣城裡做住宅,幾乎是撿錢,就算造的是垃圾都能賺錢。現在很多縣城房價差不多翻了一倍,但縣城仍然是個巨大的市場,比上海還要大。但是,接下來一個階段,有專業能力才能夠賺到錢;沒有專業能力,在縣城照樣被套牢。

五六年前,確實有很多企業到了縣城賠本了。為什麼?五六年前,中國智能手機的擁有臺數還不夠,信息沒有像現在這麼對稱,高能級城市與低能級城市的房產品流行並未同步;縣城裡的人們對自己的居住場所已經很滿意了,住房的消費升級需求未必激活;當時高鐵也不夠多,除了萬達,很少開發商願意進入縣城。資本是看不起縣城的。

但即便萬達那麼標準化的企業,在縣城裡面有些都沒有激活,因為他不是按照生意邏輯去做,而是按照規模邏輯,個數多就行,至於好不好,不太管。

智能手機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慾望。現在進入縣城,要依賴專業,既要造得漂亮,讓人覺得買得有面子,又要成本控制住,這就是能力。第二,能不能利用當地的規劃規則,合法地讓面積變得更大。第三,有沒有前置性規劃的能力,不能拿下一塊地還要琢磨半天該怎麼蓋,應該是先做好前置性規劃,一拿下就可以進入施工程序。

董事會否決你們的建議很正常。凱德是一家新加坡企業,新加坡的董事會沒法理解中國的縣城,在他們眼中,中國只有北上廣深是值錢的,加上蘇州、南京、重慶、成都、武漢等強二線城市,其他就沒了。我們很崇洋媚外,認為凱德是對的。

基於大家崇洋媚外的心理,我就經常拿星巴克說事。有一次跟龍湖集團的總裁聊天,本來只是象徵性地吃頓飯,後來我們聊了三個小時,專門聊星巴克。

他說龍湖跑去歐洲的法蘭克福考察,那裡的人口才 70 到 100 萬,有一家商業地產公司在法蘭克福有十幾個購物中心,活得很好。他們徹底把那家公司梳理了一遍,發現要改變自己的策略,不能只在北京或上海蓋兩個龍湖天街,而是要蓋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

這是他跟我吹的牛。我跟他吹的牛是什麼呢?我說你們龍湖太精英化,你們只看見了中國的一小塊,沒有看見整個中國。北上廣深杭寧成都武漢周圍孤懸的那些縣城,有沒有價值?是有價值的,星巴克就是這麼做的。他聽完之後,說回去得重新梳理一下城市的研究模型。

所以,專業才是最重要的,同時要平等地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千萬不要帶著一線城市的精英眼光,否則就會錯失很多機會。

旅遊地產

提問:我從事房地產研究十幾年了,最近在考察一個項目,位於江西的廬山頂上,土地證的用途就是綜合旅遊。我們初步的想法是自己打造一個超五星級的旅遊度假酒店,然後把其他的開發成旅遊地產的產權式酒店公寓。

DK:我不知道你幹過多少年的房地產,不管幹了多久,這樣的項目建議跟綠城管理集團合作,讓綠城代建,做超小的別墅。不要心疼他賺走你的錢。聊一聊,雙方未必能達成合作,聊完之後,你們的思路可能會稍微不一樣一點。

你的五星級酒店,如果是我,我一定不幹。再講一個故事:龍湖蓋了這麼多天街,沒有一個五星級酒店——現在剛剛有了一個,全中國唯一一個,什麼品牌呢?全中國五星級裡面最低的品牌,假日皇冠。龍湖選他,因為他能賺錢,那些高檔的寶格麗們賺不了錢,都是玩玩的。

那麼,你們蓋酒店的邏輯是什麼?把產權式酒店賣掉,當然可以有足夠的現金,貼補三五年可以,貼補三五十年肯定不行。所以非常難,如果是我,我就不敢做。

站在購房者的角度來思考,你們這種產權式酒店公寓我也不會買。當然,中國太大,不管我怎麼說,你的房子還是賣得掉的。只是很不好意思,我還是要提醒,對於購房者來說,這種房子能迴避則迴避,除非你是買一個玩具。

房價拐點

提問:我總體感覺你對房價的判斷是審慎、樂觀、曲折上升的。我自己做過開發商,現在手上也還仍然持有不少的房產,我自己就有比較大的焦慮,因為現在我們中國經濟,債股匯基本上大幅調整,樓市作為一個支柱產業,如果出了問題,對中國的經濟殺傷力非常之大。

再過十到十五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今後的家庭可能有 6 個老人,老人有房留給下一代,那麼可能就沒有剛需了,也沒有購買力了,還要贍養老人。這會不會是房價的一個拐點?

DK:大家都聽過用「六個錢包」來買房,是個經典的問題;你提的六套房子,同樣是一個經典問題。六套房子是「六個錢包」的反面。

中國房地產現在處在瘋狂階段,雞犬升天。但是我們必然進入到一個分化的階段,分化到有的房子是越來越值錢的,有的房子就是不漲的。

華東地區的很多縣城,新房價格都翻倍了,但是你沒有看到的是,華東這些經濟強縣裡面,很多的老破大,在過去五年、過去十年,一毛錢都沒有漲過。這才是正常的。像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等這樣所有的房子都漲,這是不正常的,是人為控制出來的。

所以,未來繼承的那六套房子,大概率都是不會漲價的房子,除非學區房很好。就算六套房子都是非常好的房子,可是中國有大量的年輕人,進入到城市,他能用的就是「六個錢包」,他要用「六個錢包」來換你其中的一套房子。

中國是一個人口規模太大的國家。就像剛才吳曉波老師講的,他在歐洲感覺時間停滯了,歐洲的年輕人沒有夢想。不要說歐洲,日本的年輕人也是沒有夢想的。

但是在中國,哪怕是在縣城裡面的餐廳服務員,他也有夢想,想著有一天可以來到上海,上海不行,崑山、太倉也好。

當然,我只是提供一種我的解釋。不同的有人不同的解釋。潘石屹十年前就說中國的房地產不行了,所以他把整個企業撤出住宅開發。我不是嘲笑潘石屹,未來還有很多的潘石屹,看空和看多都有,這很正常。但是我們要看中國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在中國這樣的制度下,房價是沒法真的下跌的;因為真的下跌,第一個受不了的不是開發商,不是購房者,而是地方政府。

答地产商问:我们还能混多少年?︱刘德科

「德科地產頻道」付費音頻節目

DK樓市政策日誌

DK樓市政策日誌·更新至第194期

推新期第二波第二天(2018.8.20-2018.8.26)

期內享受¥299特惠價/原價¥365

▎收聽最高

答地产商问:我们还能混多少年?︱刘德科

▼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DK樓市政策日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