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升級 助力自貿區(港)建設|我爲自貿區建設建功立業」主題徵文活動作品展「七」

服务升级 助力自贸区(港)建设|我为自贸区建设建功立业”主题征文活动作品展「七」

服务升级 助力自贸区(港)建设|我为自贸区建设建功立业”主题征文活动作品展「七」

服務升級 助力自貿區(港)建設

——三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初見成效

服务升级 助力自贸区(港)建设|我为自贸区建设建功立业”主题征文活动作品展「七」服务升级 助力自贸区(港)建设|我为自贸区建设建功立业”主题征文活动作品展「七」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繁榮公共法律服務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行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提出要“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國務院《“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對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出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大及時回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歷史性轉變,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作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決策部署。早在2014年,司法部就制定出臺了《司法部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2017年以來,司法部確定以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抓手,統籌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的工作思路,並推陳出新,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研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同年9月,司法部制定出臺了《司法部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建設。2017年10月,海南省司法廳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海南省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對建設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進行整體規劃、全面部署。這些決策部署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指明瞭目標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繪就了宏偉藍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廳決策部署,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新需求,三亞市司法局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局黨組高度重視,積極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央12號文件和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自貿區(港)建設,出臺全市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高標準、高質量部署建設了市、區和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

三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三亞市司法局落實黨中央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打造的以“窗口化、綜合式、一站式”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普惠性、公益性、人性化和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的實體平臺。

中心整合了法律諮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服務、法治宣傳、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辦理、法律服務資源庫、律師相關業務等多項法律服務功能,服務面積約1000㎡,分為窗口服務區、自助服務區、學法宣傳等候區、調解服務區、便民服務區、法治大講堂等功能區,並設有“12348”熱線、小鹿機器人、法律服務觸屏、微信公眾號等多種科技化服務。“一門進入,多窗口服務,一攬子解決”,努力實現讓群眾“最多跑一次”,助推公共法律服務“全省一盤棋”。

三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自6月11日試運行以來,接待來電來訪6756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61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33.71萬元,辦理公證5685件,各區級平臺處理矛盾糾紛574件,開展法治宣傳46場,發放普法資料4000多份。

——12348熱線平臺提檔升級

“揚社會正義,助弱者維權”,近年來,我市法律援助處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法律援助事項,始終堅持以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與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不斷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在全市149個村(社區)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配有187名聯絡員,形成了市、區、村(社區)三級法律援助服務網絡全覆蓋,為廣大困難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優質的法律援助服務,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提升。今年完成了12348熱線平臺提檔升級,升級後熱線平臺將發揮職能作用和專業優勢,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的法律需求和權益訴求,真正成為“市民身邊的法律顧問”。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法援案件1198件,免費提供法律諮詢服務2814人次,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挽回或取得經濟利益1670.7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4%。

——科技引領,跨越創新

三亞市司法局以群眾多元需求為導向,堅持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層次的戰略性工作來抓,主動擁抱大數據,推動“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開闢公共法律服務新陣地。積極引入智能法律機器人“小鹿”,“小鹿”具有強大的法律數據庫,其收錄了包含12000個常見問題,40000多個訴訟程序問題以及60000多個常見的實體法律問題,法律法規庫中收錄了8800多部法律,25萬多法條,3000萬個案例,能夠解答勞動爭議、鄰里糾紛、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多類常見的社會矛盾和公證諮詢等服務,幫助精確計算訴訟費、工傷賠償、交通事故賠償等費用,提供起訴狀、離婚協議、各類合同書等常見文書模板的查看與下載。同時,“小鹿”還有線上版本,只要關注“三亞司法”公眾號,選擇“微顧問”即可進入24小時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自我加壓,主動作為

中心還聯合市委政法委、市兩級法院等部門延展服務空間,通過開展司法確認對接、聯合調處、訴調對接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聚集解紛力量、形成解紛合力,為群眾提供“一體式”的糾紛化解服務。積極謀劃建立國貿仲裁機構和國際爭端調解機構,主動服務自貿區(港)建設。

——多元普法,視覺盛宴

在取號等候期間,市民還可以在法治宣傳區觀看普法電視、博覽群書,享受法治薰陶,提高法治意識。亦或者在自助區辦理業務,除此之外,服務大廳還貼心的為群眾提供輪椅、老花鏡、雨傘、充電器等便民服務。

在法治大講堂,兩側牆上的“中國法制史話”和“憲之路”將夏王朝開始至民國期間四千多年的法制歷史及新中國修憲過程娓娓道來,讓市民猶如徜徉在法治時空當中。同時,精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典型案例用“身邊事說身邊法”,潛移默化培育市民法治信仰。

——魚水之情,常談常深

為進一步傾聽民意,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三亞市司法局還在服務大廳設置了領導接訪席位,各分管領導主動摸排問題線索,接受意見建議,面對面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將公共法律服務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區級平臺,穩中有快

各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也在加快建設,其中吉陽區和育才區已初步建成,海棠區、崖州區已落實資金和用地,天涯區已向區政府爭取到了建設用地。村(居)一級基層平臺將在我市149個行政村法律顧問全覆蓋的基礎上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

去年,市司法局率先全省,與市中級人民法院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涉及5大方面38項深度合作內容。8月2日,市司法局以佈局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契機,主動落實《框架合作協議》“資源共享、藍圖共繪”的精神,因地制宜,與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協作,率先在育才生態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引入環境資源巡回法庭。未來,育才司法所將在環境資源犯罪社區矯正、環境資源人民調解、環境資源法律諮詢等方面,與巡回法庭展開合作,共同守護育才生態區優美的自然環境,積極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人民利益靠法律保護,公平正義靠法治保障。三亞市司法行政系統將繼續堅定捨我其誰的信念,保持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爬坡過坎的壓力感,努力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久久為功,在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實踐中勇當先鋒、做好表率,積極做出三亞司法行政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