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7月湖南對非洲雙邊貿易總額達92億元

近年來,長沙和湖南與非洲各國之間政商交流日益密切,經貿發展往來頻繁。在昨日的第四屆對非投資論壇上——

湘企簽約合作意向金額達7億美元

長沙晚報記者吳鑫礬

作為剛剛閉幕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配套活動之一,第四屆對非投資論壇昨日在長沙開幕。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長沙、湖南與非洲各國之間政商交流日益密切,經貿發展往來頻繁。今年1月至7月,湖南省對非洲雙邊貿易總額達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在昨日論壇的簽約儀式上,16個簽約項目涉及13.71億美元的合作意向。其中,中聯重科、遠大住工等湘企,簽約合作意向金額達7億美元。

長沙首位國際“夥伴”來自非洲

湖南與非洲的友誼源遠流長,“黑石號沉船”展示的長沙窯陶瓷產品足以證明,早在唐朝時期,湖南與非洲就有經貿往來。

近年來,湖南與非洲的交流合作突飛猛進。目前,湖南與非洲締結的友好城市關係達到8對,其中省級友好城市2對、市級友好城市6對。

作為湖南省會,長沙與非洲各國之間的往來走在全省前列。1982年8月9日,長沙市與剛果(布)布拉柴維爾市共同簽署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布拉柴維爾成為長沙首位國際“夥伴”,這是湖南與外國城市締結的第一對友好城市,更是中國與非洲國家締結的第一對友好城市。多年來,兩地在經貿旅遊等方面深入合作,長沙曾多次對其提供支持和援助。

2002年9月25日,長沙市與南非金伯利市正式締結經貿合作友好關係。2003年4月14日,長沙市與烏干達恩德培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

非洲成為湘企“走出去”的新選擇

有了強大的友誼基礎,長沙、湖南與非洲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據統計,2017年湖南省對非投資達到20.7億美元,約為2008年的3倍。今年1月至7月,湖南對非洲雙邊貿易總額達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其中,出口50億元,增長27.1%;進口42億元,增長56.4%。

目前,我國首個省級政府層面在非洲推動建設的樣板開發區——埃塞俄比亞湖南工業園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已簽約意向入園企業18家。該工業園總投資近3.5億美元,佔地面積122公頃,產業定位以機械製造、建材建工、傢俱家電、紡織服飾等為主。

湖南企業在非洲的投資項目越來越多,從2000年的40多萬美元增至如今的上億美元。2008年到2017年,91家湖南企業在非洲有投資項目,湖南企業在非洲的投資總額達8億美元。

作為長沙工程機械的代表,中聯重科從2007年進駐非洲市場至今,參建了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項目、南非世界盃場館建設等諸多重點工程,各類設備在非洲總計超過4000臺,成為非洲排名前三的中國工程機械出口廠商。

從2001年起,威勝集團對埃及、坦桑尼亞、南非、馬裡等非洲國家開展貿易,出口智能電錶、水錶等,並針對非洲市場自主研發出多個產品系列,對非業務佔到其海外業務的7成以上。今年10月,該企業在坦桑尼亞的工廠將投入運行。

三諾生物、湖南中芯供應鏈有限公司、華自科技……越來越多的湖南企業和項目落地非洲,涵蓋新能源、精密製造、基礎設施、礦產、建築、醫藥等領域。

湘非文化往來越發密切

長沙、湖南與非洲的友誼還在不斷延伸。

在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很多來自非洲的青年學子正在努力學習。目前,湖南省的高校在非洲烏干達、加納、利比里亞、剛果(金)設有孔子學院;湖南省高校招收非洲留學生累計達1102人,佔湖南省接收國際留學生的50%以上。

去年7月,長沙開通到非洲的首條直飛航線,長沙到埃及只要11個小時左右,長沙與非洲進入“半天(12小時)時空朋友圈”。2017年,湖南共接待非洲遊客78000餘人次。

湖南也是承擔我國政府援外培訓任務量最多的省份之一。2016年,湖南省共培訓發展中國家學員3000人,2017年培訓人數達到4000人,其中75%以上學員來自非洲。

湖南人走進非洲,也將友誼傳遞到了非洲大陸。湖南自1973年起承派援塞拉利昂醫療隊,1985年起承派援津巴布韋醫療隊,截至目前共派出援塞醫療隊20批次、援津醫療隊16批次,累計派出援外隊員438人。

文化交流也沒落下,2017年2月湖南省組團赴突尼斯共和國參加海外“歡樂春節”活動,2018年2月在摩洛哥開展了“湖湘風華·湖南書畫展”,讓非洲人民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戲曲、舞蹈、雜技、民樂、書法的獨特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