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再難出貴子?窮其一生,我該如何縮短跟你的距離

最近有一則消息很讓人感嘆:“寒門女孩考上北大,感恩貧窮”。其實- -直以來,我就不太認同用“寒門”或“貴門”來給孩子貼標籤。什麼“寒廣]出貴子”或“寒廣丁難再出貴子”一類的話題,事實,上是在默認孩子的成功取決於金錢、門第。 比如,“寒廣難出貴子”觀點認為,出身貧窮的孩子,對於成功和財富的渴望要比“貴門”孩子強烈,更想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走出“農門”躍人“龍門”。確實,對於成功的慾望能激勵起一個人全部的鬥志,特別是在應試教育之下,憑著苦學專研,想要取得好成績考進大學,並非難事。但是之後呢? 還記得那篇《我花了18年的時間才能與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嗎?當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步人社會後,發現終其- - 生的努力,也趕不上富二代的時候,心裡失衡了,迷茫了。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對於成功的理解僅僅定焦在“物質財富”上,成功就是要賺更多的錢,沒有什麼個人的理想和對於人生價值的正確認識。 而“寒門難再出貴子”的論調則認為,如今的寒門學子在教育資源,上大大缺失,跟富家子弟比不再有優勢,甚至劣勢更多。比如,城裡的孩子都要,上一節課好幾百元的一對一-補習班;學英語更是要找外教學正宗的“倫敦腔”;光成績好還不行,還得要出國遊學長見識增強閱歷,才能更自信...而這一切,都需要錢,成功,難道不是用“錢”堆砌出來的嗎?

不可否認,如果有更好的教育資源給到孩子,會有一定的幫助,但前提是,孩子自己知道學習的意義,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