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30道經典判斷題,稍不注意就失分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30道經典判斷題,稍不注意就失分

1、教育學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並隨其發展而發展的。

【答案】錯誤。理由:教育學作為一門科學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不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

2、馬戲團中的狗在馴獸員的精心培養教育下,智力得到發展,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

【答案】錯誤。理由: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在動物中不可能實施教育活動。所謂狗會“算術”,是狗經過訓練而形成的條件反射。

3、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

【答案】正確。理由:略。

4、講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學。

【答案】錯誤。理由:在啟發式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講授是啟發式教學,而在注入式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講授則是注入式教學。

5、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

【答案】錯誤。理由: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說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說服的方法不是萬能的,不是“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必須輔以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答案】正確。理由: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7、從本身存在的形式和複雜程度看,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下位學習和上位學習。

【答案】錯誤。理由: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複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根據新

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知識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8、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展創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確。理由:知識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

發展創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其次,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和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再次,知識學習是創造性產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觀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

【答案】正確。理由:直觀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10、心理測驗就是拿些量表來測測學生。

【答案】錯誤。理由:心理測驗是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系統程序,即通過觀察少數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象來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徵。為了減少誤差,測驗在編制、施測、評分以及解釋等方面都必須遵循一套系統的程序。

11、當代教育的發展中,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答案】正確。理由:現代社會隨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的轉變,以獲得文憑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漸降低,通過教育補充知識、豐富人生的目的越來越強,社會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1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學家稱之為“危險期”,因此,對這一階段的少年一定要嚴加看管。

【答案】錯誤。理由:十三四歲到十六七歲是個體發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為缺乏認識和準備,被突如其來的身心變化搞得驚惶失措。有些心理學家把少年期稱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對這一階段的少年如果管教過嚴,會使他們出現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導少年獨立的要求,豐富少年的內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理想。

13、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

【答案】正確。理由: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政治經濟制度,特別是政治制度是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4、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是知識授受的關係。

【答案】錯誤。理由:在教育過程中,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係;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係。

15、課程目標的確定取決於知識或學科的內容。

【答案】錯誤。理由:確定課程目標,首先應該處理好課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係。其次,要對學生的特點、社會需求、學科發展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確定行之有效的課程目標。

16、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就是為取得教師資格證。

【答案】錯誤。理由: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在實際運用中,能夠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問題;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教師資格證只是從事教學的資格證明,不能狹隘地把它作為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

17、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出版了《教育心理學》。

【答案】錯誤。理由: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18、人的心理發展具有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特點。

【答案】正確。理由: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它具有四個基本特徵:其一,連續性與階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順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異性。

19、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對社會、對自然的意識。

【答案】錯誤。理由: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20、聯結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S—R之間建立直接聯繫的過程。

【答案】正確。理由:聯結學習理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聯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刺激—反應聯結之中,個體學到的是習慣,而習慣是反覆練習與強化的結果。習慣一旦形成,只要原來的或類似的刺激情境出現,習得的習慣性反應就會自動出現。

2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答案】正確。理由: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22、課程只包括智育的內容。

【答案】錯誤。理由: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

23、學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重要途徑。

【答案】正確。理由: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高效率的科學知識再生產的主要途徑。

24、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忠於統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教育內容單一,方法較嚴厲。

【答案】錯誤。理由:題幹所指是斯巴達的教育。

25、生在改革開放時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答案】錯誤。理由:這是新時代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26、常規性問題和創造性問題是絕對的,不可因人而異。

【答案】錯誤。理由:二者是相對的,同樣一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對甲可能屬於常規性的,對乙可能就是創造性的。

27、態度是通過遺傳繼承的。

【答案】錯誤。理由:態度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並非天生的。

28、只要有強迫觀念,就有神經症的表現。

【答案】錯誤。理由:大多數人都有過強迫觀念,但只有當它干擾了我們的正常適應時,才是神經症的表現。

29、學生對真實性的問題不理解時,可以給以間接指導。

【答案】錯誤。理由:因為事實性的問題不能靠知識經驗和思維加以推理,因此對這些問題應給以直接指導。

30、非正式群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於教師對它的管理。

【答案】錯誤。理由:非正式群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於非正式群體的性質以及與正式群體的目標一致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