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孝子的好名聲,都是媳婦在背後負重前行

​​前幾天家裡一個堂叔的兒子結婚,媽媽回了一趟老家,回來告訴我:你奶奶隔壁的孫奶奶還記得不?死了,餓死的。

什麼?都什麼年月了,還能餓死人。

1

小的時候一放假就回奶奶家,那時的孩子沒有輔導班,沒有興趣班,放了假就是一個字------玩。爸媽工作比較忙,一有小長假就把我放回鄉下的奶奶家。

奶奶隔壁住著一個孫奶奶,老頭子早早就沒了,自已將兒子拉扯大。人們都說孫奶奶是個有福的人,因為她家兒子那可是十里八村的有名的大孝子。村裡很多老人都會指著他家對自已兒子說:瞧瞧人老孫家的兒子多孝順,都學著點。

孫奶奶跟著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兒子孫大叔在鄰村的村工廠打工,兒媳孫大媽則在家種幾畝薄田另外侍弄著80多歲的婆婆。

孫奶奶一直都是穿的乾淨利落,人也精神的不像是80歲的。前幾年逢年過節回家看望奶奶的時候,也經常會看到孫奶奶拿著柺杖在門口曬太陽。周圍的人都說:拉扯兒子就得像孫大叔這樣的,看人家把老孃照顧的多好。別人提起來的時候,孫大叔都說:那是我娘啊,生養之恩大於天,不對她好對誰好?

老太太耳不聾,眼不花,就是腿腳不太利索。聽爸爸說,是年輕的時候一個人撫養兒子,經常沒日沒夜挪著小腳做農活,累出來的毛病,厲害的時候也是數月下不了地,吃喝拉撒都得需要人照顧。

這個孫大叔,有個兒子叫大彬,大學畢業後和女朋友留在了城裡。後來呢,就在那安了家。年前,懷孕數月的媳婦兒,反應特厲害,並且胎像不太穩定,大彬就把媽媽請了過去,幫著照顧。孫大媽一走,家裡家外的事情自然落在了孫大叔的肩上。

農村孩子多,養老基本也都是兒子們輪流制,像孫大叔這樣獨子的,很少。平時孫大媽在家,伺候老人、洗洗涮涮、端屎端尿的活兒他也基本不沾邊,只需要動動嘴,賢惠善良的孫大媽就把一切都管的好好的。

剛開始,孫大媽一個月也能回來一趟,裡裡外外給婆婆拾掇一遍。兒媳臨盆前及生產後,孫大媽便也不再得空回老家,兒子工作忙,她在城裡既要伺候身體虛弱的兒媳,又要幫著月嫂照料寶寶。

結果,月子還沒伺候完,一個電話,孫大叔就把孫大媽喊了回來。原來,孫奶奶病倒了。

2

那段時間,孫大叔早晨出工前,給老母親做好飯放在床前,中午怕折騰就不回來,老太太就對付著吃點早晨的剩飯。後來孫奶奶開始拉肚子,實在不想吃涼飯,拄著拐下來煮碗麵條,結果又重重的摔了一下,就徹底躺下來。

孫大叔這個孝子,平時對母親是言聽計從,老婆哪裡做的有一點不到位的地方就耳提命面的對孫大媽進行思想教育,可哪有這麼撲下身子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的伺候啊?時間一長,就有些不耐煩了。加上老孃要麼嫌他做飯不好吃,要麼嫌他空閒了出去打牌不陪著說話,要麼吵吵著要出去曬太陽。嘟囔他幾句,他就煩躁,更不愛伺候。

孫奶奶很生氣兒子這副不耐煩的樣子,想想遠在市裡的媳婦平時周到細緻的照顧,更是心裡涼的很。又想到年輕的時候對媳婦的挑剔刁安,和媳婦的不計前嫌,各種情緒湧上心頭,病情就更嚴重了。

一天,吃午飯的時候,孫奶奶突然大便失禁,手忙腳亂收拾的時候,弄的滿身都是,孫大叔噁心的當場吐了出來,趕緊給孫大媽打電話,讓她回來幫忙。

孫大媽成香饃饃了,80歲的婆婆、未出月子的兒媳都需要她。可咋辦?和兒子緊急商量了一下,先讓兒子請了幾天假,加上月嫂,這邊還能脫得開身,收拾了一下,趕回了老家。

到家已經是三天後。孫奶奶大便失禁後,孫大叔潦草一收拾就不管了,屋裡已經是臭味熏天,又不知該如何下手清理,所以他每次送下飯,把碗放在床頭上就急急撤離。

等孫大媽趕回來的時候,孫奶奶已經不行了。沒過多久,老太太就走了。

這就是十里八村人眼中、嘴裡的大孝子,將80多歲的老母親,硬生生的“照顧”死了。

聽完媽媽的講述,我不免唏噓。

是啊,中國多少家庭,其實都是兒媳婦在盡孝!

“好男兒志在四方”,“男主外,女主內”,“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句句的傳統名言強綁在這些為人兒媳,為人妻子的賢惠女人身上。

男人,往往會以情人的美貌為榮,以妻子的賢惠為耀。為什麼呢?風情萬種的情人帶出去自然是引羨無數,而如果妻子賢惠,間接的就是將本該是自已的責任轉嫁。

3

數月前,因家中裝修而認識一做建材的美女姐姐,非常喜歡看她的朋友圈,每日除了分享笑話就是家中的一些趣事。點點滴滴中,能看出,這個姐姐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她的丈夫,起到了一個主導性的作用。

某天,看了她分享了一條朋友圈:下班到家,我陪婆婆在客廳喝茶、聊天。老公在廚房做飯、炒菜,兒子在書房學習,生活很簡單卻很幸福。

因為寫作方向的原因,我忍不住在微信裡和她攀談起來。

這位姐姐告訴我:平時工作很忙,也很累,老公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婆婆年近80歲,身體硬朗,我們一直住在一起,老太太在家,既要買菜,又要收拾衛生,還要接孩子放學,也很辛苦。

所以這麼多年,老公很少外出應酬,下班一回家就趕緊洗手做飯,有的時候我和婆婆打個下手,飯菜簡單的時候,我就只管陪婆婆聊天喝茶,說說這一天在店面上的事情,也免得老太太在家一天悶的對外界一無所知。真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健康家庭啊。

做為兒子,親力親為的孝敬老人,做為丈夫,體貼照顧操勞的妻子,當然,人家這個婆婆也是不挑事的,有幾個婆婆能忍受自已兒子整天圍著灶臺轉的?還不給你攪和的人人仰馬翻。所以說,一家人的和睦,不是一人之力。

4

前幾天,一個朋友對妻子大打出手。原因很簡單,他出差去國外,他母親生日的前幾天,恰好孩子生病住院,妻子一直一人在醫院忙活,就忘記給婆婆過生日。朋友出差歸來,老太太向兒子訴說了自已的委屈,說兒媳不重視,連個生日都不給她過。結果,這位朋友不分青紅皂白,和妻子一通吆喝,最後動了手。

他在群裡和我們說,埋怨妻子不懂事的時候,我和其他幾個朋友確實是很鄙視他,這種男人,簡直愚孝可悲,自已不在家,妻子一人照料生病的孩子,只是因為沒時間給你母親過個生日,這有錯嗎?

男人會不會做人,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給老母親補個生日禮物,找個週末再重新過一次,不行嗎?妻子照料生病的孩子,本就辛苦,此時找事,枉為男人。這家老太太也真不錯來,這個麻煩找的,真是天衣無縫。

再看看周遭,但凡女方有那麼一丟丟的賢惠,那麼,好了,恭喜你,照顧公婆、撫養孩子,裡裡外外的,沒人和你搶了。

5

有多少男人,一臉牛氣沖天的表示:我主外,負責賺錢養家,你主內,負責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可是,主內的那位,又有幾個是全職在家的?一句賺錢養家,可以將本該他負的責任推的乾乾淨淨。

又有多少男人,對自已的妻子說:我媽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孝敬她。你媽不容易,跟我有多大關係嗎?結婚前我長這麼大,一沒吃你家一粒米,二沒喝你家一口水,你媽不容易,找你爸啊,找媳婦幹嘛?

千萬不要說給你結婚買房的事,因為無論你娶的是不是她,這房都會買。

將老母親餓死的孫大叔,嫌妻子不給母親過生日而大怒的某朋友,這些所謂的孝子,真的是孝順嗎?

在我看來,只不過是自私心在作祟而已。

孝敬老人,這是中華美德,無可厚非。那麼問題來了,孫大叔們真的是孝順嗎?他們的孝名承擔的雲淡風輕,背後是妻子們辛苦的負重前行。

養兒防老,在中國,尤其是在農村,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可是在養老這條路上,往往勞動的都是兒媳,是這個跟自已沒有血緣關係,沒有在小時候給她把過屎把過尿的“外人”。

6

所以我很喜歡建材姐姐的這種健康家庭。男人有擔當,老人明事理。

很多責任是需要共同分擔的。妻子娶進門,不是娶了個不花錢的保姆,上要孝敬老人,下要撫育孩子,還得收拾家務,工作還要出色。那這就有點扯淡了吧。

所以我在群裡也毫不客氣的對那位吐槽妻子的朋友說:你的媽媽,她生你養你,確實不易,可憑什麼你沒時間做的事,而要求同樣沒時間的妻子去做?你的義務,你的責任,那是你的,可未必是她的。你憑什麼發火生氣?

同樣,換位思考,出國的是你的妻子,而過生日的是你的丈母孃呢?還有,不就是個生日嗎?不過能怎麼著?能怎麼著?這種人,懟完後我也沒指望再交往,對自已家人都如此,還是遠離些為好。

看多了男人甩手,女人背鍋的事例,大部分的人似乎也都習慣了。兒女們看著自已父輩母輩這樣生活,似乎也就習慣了。可是最大的不同在於,奶奶輩、太奶奶輩一直再往上數,女人們是沒有事業,不工作的。在家侍奉老人,似乎是每個已婚女人的必修課。

而現在的我們,我們要工作,我們有自已的事業,我們還要輔導孩子功課,要陪孩子上才藝課,我們也有自已的同事、自已的圈子需要維護。

當然,我們也願意孝敬老人,陪他們說話、陪他們旅遊,陪他們過生日,這都沒問題,但這並不應由某個人一力承擔,責任共擔,更能促進家庭和諧。

男人,有的時候多做一些,多承擔一些,不僅能分擔一下女人的辛苦,更能體現出一種家庭責任感。女人很多的怨氣,其實都是長期處於不公平待遇中衍生出來的。

孝敬老人,如此美德,攜手共擔豈不更好?可千萬不要徒擔孝名卻度身事外,餓壞了自已的老孃,那可真就是千古罵名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