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能變廢爲寶的陝西教授,打破國外壟斷,成果被認定爲世界先進

他是一名教師,堅持“給人一杯水,先有一桶水”的原則,先後培養了多名碩、博士生及博士後;他是一位科研人員,技術成果已應用於西安廣電中心、西安曲江文化中心等多項重大工程。他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白國良。

白國良,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和土木工程學科帶頭人,結構工程與抗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土木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

這位能變廢為寶的陝西教授,打破國外壟斷,成果被認定為世界先進

在教學中做到“授人以漁”

白國良教授始終恪守平凡本真的信條,治學嚴謹,教風端正,對待教學始終堅持“給人一杯水,先有一桶水”的原則。在傳授學生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十分注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做到既“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對於所教授的每一門課程,蒐集資料,認真備課,做到精心準備、合理安排、深入淺出、師生互動,力爭每一節課都使學生有新的收穫。他對學生負責,在與學生傾心交流的同時,也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課外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多年來,他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均得到同事們的高度評價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科研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效益顯著

白國良教授立足科技發展前沿,在鋼-混凝土框排架組合結構體系研究方面,創新提出了型鋼混凝土框架-鋼筋混凝土分散剪力牆混合結構體系,解決了高烈度區大型、複雜混凝土框排架工業結構體系應用的難題;研究了該結構體系的強震災變效應與抗震設計方法,建立了綜合考慮空冷結構和“工業設備內容物”系統耦合效應及環境多因素作用下空冷結構體系性能及設計方法,實現了空冷鋼-混凝土混合承重結構體系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應用。

這位能變廢為寶的陝西教授,打破國外壟斷,成果被認定為世界先進

2012年,陝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白國良教授課題組完成的“地震區大型火電廠混凝土框排架體系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成果進行鑑定,結論為:該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白國良教授針對鋼-混凝土空冷混合結構體系關鍵技術研究與國產化應用方面的科研成果,已成功應用我國“富煤缺水”三北地區的30餘項空冷島項目中,實現了空冷結構在高烈度地震區的應用和我國自主化設計,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同時節約了大量投資和水資源,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再生混凝土將建築垃圾變廢為寶

2018年5月22日,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西安召開,此次大會共表彰了251項科研成果。白國良教授團隊的“綠色低能耗材料結構體系設計方法與工程應用”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這項研究可以將建築垃圾變廢為寶,使再生混凝土實現循環使用。

這位能變廢為寶的陝西教授,打破國外壟斷,成果被認定為世界先進

白國良教授介紹,現在城市的建設步伐越來越快,伴隨城中村改造、舊城改等工程的實施,建築垃圾也成為環境保護的又一大難點,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理,將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於是,他們的團隊在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支持下,致力於再生混凝土材料、再生混凝土構件及結構的抗震性能研究。歷時3年形成再生混凝土結構體系抗震設計方法及其部品生產技術,使有限的資源得以再生利用,同時也解決了建築材料短缺問題。

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西安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與抗震實驗室官網和陝西省教育廳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