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能变废为宝的陕西教授,打破国外垄断,成果被认定为世界先进

他是一名教师,坚持“给人一杯水,先有一桶水”的原则,先后培养了多名硕、博士生及博士后;他是一位科研人员,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西安广电中心、西安曲江文化中心等多项重大工程。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白国良。

白国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土木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这位能变废为宝的陕西教授,打破国外垄断,成果被认定为世界先进

在教学中做到“授人以渔”

白国良教授始终恪守平凡本真的信条,治学严谨,教风端正,对待教学始终坚持“给人一杯水,先有一桶水”的原则。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十分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做到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对于所教授的每一门课程,搜集资料,认真备课,做到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深入浅出、师生互动,力争每一节课都使学生有新的收获。他对学生负责,在与学生倾心交流的同时,也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多年来,他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均得到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科研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效益显著

白国良教授立足科技发展前沿,在钢-混凝土框排架组合结构体系研究方面,创新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分散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解决了高烈度区大型、复杂混凝土框排架工业结构体系应用的难题;研究了该结构体系的强震灾变效应与抗震设计方法,建立了综合考虑空冷结构和“工业设备内容物”系统耦合效应及环境多因素作用下空冷结构体系性能及设计方法,实现了空冷钢-混凝土混合承重结构体系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应用。

这位能变废为宝的陕西教授,打破国外垄断,成果被认定为世界先进

2012年,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白国良教授课题组完成的“地震区大型火电厂混凝土框排架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结论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白国良教授针对钢-混凝土空冷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国产化应用方面的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我国“富煤缺水”三北地区的30余项空冷岛项目中,实现了空冷结构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应用和我国自主化设计,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同时节约了大量投资和水资源,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再生混凝土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2018年5月22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西安召开,此次大会共表彰了251项科研成果。白国良教授团队的“绿色低能耗材料结构体系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项研究可以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使再生混凝土实现循环使用。

这位能变废为宝的陕西教授,打破国外垄断,成果被认定为世界先进

白国良教授介绍,现在城市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伴随城中村改造、旧城改等工程的实施,建筑垃圾也成为环境保护的又一大难点,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理,将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他们的团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致力于再生混凝土材料、再生混凝土构件及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历时3年形成再生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及其部品生产技术,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生利用,同时也解决了建筑材料短缺问题。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西安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官网和陕西省教育厅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