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向上流動的階梯,還是「被掩蓋的失業」?|文化縱橫

博士后: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被掩盖的失业”?|文化纵横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訂閱《文化縱橫》2018年8月刊。

博士學位和學術性工作市場

在當今美國,博士學位是從事大多數學術性工作的前提條件。所謂“學術”,指的是高等教育機構中的一種工作環境。然而,並不是所有科學和工程學領域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最終都從事學術性工作。從事學術性工作的人僅有一半左右,而且近幾十年這個比例在下降。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中有41%的人在四年制大學工作。分領域看,數學科學家(不包括計算機科學家)在學術部門工作的比例最高(59%),而工程師比例最低(28%),生物科學家的比例與數學科學家接近(51%),物理科學家的比例和工程師接近(34%)。

相對於估計的科學和工程學勞動力總量(2007年為480萬人)而言,在學術界工作的科學家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僅佔2%。然而,幾乎所有以科學出版物形式存在的研究成果都來自這一小部分人。事實上,如果考察科學家的產出數據,毫無疑問,我們會發現大量的科學成果其實都是由非常小的一個群體--科學領域中效率最高的一部分人--發表的。相比其他領域(比如教育或服務領域),學術領域本質上更加重視突出的研究成果,因而也就間接地促成了學術界研究成果和回報的不平等,即極少的一部分人獲得了大多數的榮譽和認可。

當然,學術性工作並不是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的唯一選擇。他們另外一個重要的工作領域是營利性私營企業。2006年,幾乎同等比例(38.3%)的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或工程師在私營企業工作。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一大優勢就是收入高,其中,在私營企業工作的科學家的收入會比在學術界工作的科學家高出50%,工程師會高出30%。儘管如此,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因為很多非經濟的因素而願意在學術界工作,包括學術聲望、學術貢獻和更大的工作自主性。下文摘自一本名為《學術領域的科學家》(Academic Scientists at Work)的書,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給年輕科學家一些建議:

或許學術生活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任何一個你選擇的領域裡都有足夠的自由。需要提醒的是,你需要自己尋找研究資助,你要能夠說服他人“你的工作值得你長期待在這個部門”(長期聘用問題),你還要能夠接受許多對你的觀點的客觀或主觀的批評。所以,自由是有代價的。

對科學家來說,找一份學術領域的工作越來越困難嗎?這是目前許多報告尤其是生物醫學領域相關的報告在討論科學發展現狀時關心的問題。分析擁有博士學位並在學術機構工作的科學家的數據,我們發現,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學術職位數量在穩步增長,從1973年的82400個增加到2006年的188900個,年均增長率為2.5%,儘管這個比例看起來很小,但仍然比同期科學/工程學博士學位的增長率(1.5%)要高。不過,這個數據可能有一定的誤導性,因為它包含了非長期聘用的職位和博士後職位,這些工作既缺乏獨立性也不穩定,所以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真正的學術性工作。仔細考察1973~2006年擁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在大學的任職情況,我們發現,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學術性工作市場狀況確實有惡化趨勢。第一,全職教職人員所佔的比例從1973年的86%下降到2006年的71%;第二,博士後職位從1973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11.1%;第三,非教職的工作人員的比例從1973年的7%上升到2006年的13.6%。大量有關學術領域勞動力市場的爭論實際上集中在博士後上面,尤其是在生物醫學領域。

博士後:向上流動的階梯,還是“被掩蓋的失業”?

國家博士後協會(National Postdoctoral Association)將博士後解釋為“擁有博士學位但為了獲得必備的專業技能去追求自己選擇的事業而暫時從事有指導的研究或學術訓練的個人”。博士後職位的設置意在給博士學位獲得者提供專業領域的更深入的訓練,但是也可能延長教育過程從而使一些有潛力的青年放棄追尋科學道路。

博士後職位起源於19世紀70年代,當時技術學徒在歐洲非常流行。在美國,博士後職位數量的增長並不是聯邦政府的政策促成的,而應歸因於經濟和政治因素。美國博士後群體數量的第一次激增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冷戰的開始促使聯邦政府增加了在科學上的投入。20世紀70年代,博士學位蕭條的勞動力市場和由於外國學生進入而造成的研究者供給數量的上升迫使許多科學和工程學畢業生不得不選擇博士後職位。

博士后: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被掩盖的失业”?|文化纵横

有一種調侃的說法是畢業即失業

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都處在博士後職位上。從1993年到2006年,科學領域(不包括社會科學)的博士後職位數量從3.3萬個增長到4.8萬個。此外,科學和工程學中明確計劃畢業後繼續進行博士後學習的博士比例從1988年的46.8%上升到2008年的52.3%,這也反映了博士後職位的重要性。博士後系統已經成為美國當今科學界的一個顯著特徵。

近年來關於博士後的一個新現象是,擁有博士後經歷已成為能否獲取教職的實質性前提條件。在生物化學領域尤其如此,相對於傳統的博士學位,博士後職位已經成為年輕科學家的主要試驗場。

很明顯,如今的博士後系統是美國“大科學”的產物。在大科學中,許多科學家在一個有大量政府贊助的研究團隊中工作,而每個研究團隊都是有勞動分工的:一般都是有一個資深研究者(PI,項目首席科學家)申請研究資金、監督實驗室工作,以及展示和撰寫文章。初級研究人員--博士後或“軟錢”(Soft money)研究人員--通常只能獲得很低的薪水和地位,在發表的科學論文中以合作者的形式出現。博士後的吸引力當然在於它能夠給這些研究人員一些期望,即從實踐中獲取經驗,之後能夠獲得正常的教職工作,以及自己管理實驗室。因此,博士後經歷有時候被當作成功科學家職業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科學領域博士後的現狀主要有三種批評的聲音。第一種批評的聲音是這種體制扼殺了創造性。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發明創造都是科學家在年輕時完成的(比如,40歲以前)。如果今天的年輕科學家們都在博士後職位上依賴他人的陳舊觀點開展研究,他們將失去自己獨立主持創造性研究項目的機會。讓人擔憂的一個現象就是由年輕科學家承擔的研究項目基金數量和份額明顯下降。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贊助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研究資金總量在增加,但35歲及以下的年輕科學家獲得的資助卻在下降,在1980~2005年短短25年時間裡下降了75%。

第二種批評的聲音認為博士後都是在為自己的僱主、資深研究者和大學的利益而工作。科學作家本德利在他的文章中充分闡釋了這個觀點,他認為現在的博士後職位實際上是一種“被掩蓋了的失業”。這些年輕的、訓練有素的、雄心勃勃的、充滿活力的博士後能夠為資金充裕的實驗室提供最優質的勞動,而且他們的工作時間長,需要支付給他們的工資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頒佈了“國家研究服務獎學金”博士後津貼(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postdoctoral stipends)指導方案。這一指導方案對其他研究機構的博士後薪水設置也有很大的影響。2010年,博士後津貼的波動範圍為37740(之前沒有博士後研究經歷的人)~52068美元(之前擁有七年或更長時間博士後研究經歷的人)。對比博士後和流動農業勞動力,本德利引用了一所知名大學的博士後事務負責人的一句話:“博士後和流動農業勞動力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這些博士學位獲得者不用去採摘果實。”當然,如果所有的博士後最後都能找到教職、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博士後,那麼這個體系還是公平的。然而,事實是研究領域並沒有足夠的教職工作。博士後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實際教職人員的需求,生物醫學領域尤其如此。所以,今天大多數博士後不可能成為未來科學領域的教授。

對博士後體系的第三種批評聲音是它打擊了有天賦的年輕人追求科學事業的積極性,從長遠角度看,它甚至有可能降低科學人才隊伍的素質。對有志於成為科學家的青年人而言,博士後的條件意味著教育生涯的延長以及未來事業更大的不確定性。除了研究生和博士學習經歷外,現在許多學生在獲得教職工作前都期望完成博士後訓練。近些年來,博士後培養的時間也在延長。在那些很重視博士後經歷的領域,比如生物科學,博士後的培養週期可能在五年以上。由於博士後培養時間的延長,博士後群體的人口學特徵也在變化。目前許多博士後都在30~40歲年齡段的中後期,他們一般要到40歲出頭才能開始獨立研究。這些數據可能會給美國的大學生傳遞消極的信息,他們必須想清楚,在同齡人都已結婚成家的這個年齡,他們是否還願意繼續學業。儘管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但已有事實表明學習時間的延長確實是很多優秀學生放棄科學事業的重要因素。

獲得博士學位後的工作

目前的博士後和研究資金體系可能對年輕科學家的事業選擇發揮阻礙作用。然而,通往教職的道路的延長本身並不能成為“過剩觀點”--對科學和工程學教育的利用嚴重不足--的證據。2007年城市研究所的報告聲稱:“科學人力資源是十分充足的,有很多受過科學訓練的人最終並沒有成為科學家,或者即使進入科學/工程學領域隨後也會退出,這意味著大量私人和公共教育投資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我們在本章前面部分已經糾正了僅有1/3的學士或碩士學位獲得者在科學和工程學領域工作的錯誤觀點。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博士教育的利用問題。

前文已經討論過,博士階段的教育和學士或碩士階段的教育有明顯的區別:博士學位獲得者接受的訓練是為研究和教學工作做準備,而不是一些日常性的事務工作。因此,針對科學和工程學領域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我們選擇一個不同的指標去衡量對他們訓練成果的利用情況:主要或第二職業是否在研發或教學領域。我們假設只要對科學發現有貢獻或者從事科學教育工作,那麼博士教育和訓練成果就算得到了利用。這樣的假設當然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從事其他類型的工作--比如從事管理和行政工作--的科學家也可能充分利用自己博士階段的訓練成果。跟以往一樣,我們考察博士學位獲得者對博士訓練成果利用程度的變化趨勢。數據源於SED調查,這是一項針對研究型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年度普查,我們選取1976~2006年之間的一些隊列。分析對象限於對職業或博士後研究有明確計劃的人,排除了對自己的僱主或機構還沒有明確想法的人。

總體上,獲得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對博士訓練成果的利用程度確實呈現下降趨勢。1976年隊列中從事研發或教學工作的比例為81.7%,而2006年隊列中這一比例降到了72.8%。這種下降趨勢不只發生在某一個領域,而是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出現了。其中,生物科學從1976年的78.5%降到2006年的68.6%,物理科學和數學科學從1976年的86.1%降到2006年的79.0%,工程學則從1976年的80.4%降到2006年的71.1%。然而,總體而言,整個時期,絕大多數新近獲得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投入了研究或教學工作(比例在70%~82%之間)。

文化縱橫

博士后: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被掩盖的失业”?|文化纵横

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

博士后: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被掩盖的失业”?|文化纵横

(長按識別二維碼打賞)

進入微店

[email protected]

本文已參與“最佳評論計劃”,入選留言者,有機會獲得贈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