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2018年,我已经六十一周岁了,然而,回眸四十年所走过的路,可以说:经历非凡、变化万千、不敢想象。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我的摄影梦

杨安稳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四十三年前,第一次接触照相机是1975年。当时,本人供职于河津县柴家公社,任领导的通讯员兼机关食堂司务长。

有一天,我的一位好友不知从哪里弄了一台简易照相机,当时自己还没有接触过照相机,抱着好奇心把它借来玩一玩。看着这台简易的不能在简易的照相机,我有点不敢相信,一个方盒子有个小镜头,也没有光圈和快门按钮,可以说不论什么情况下它的曝光量是一样的。因此,也不知道照出来是什么效果。那么怎样去试?不敢去随便拍,因为它的成本很高,作为当时工分加补贴的我,是不能承受这些开支的。但是,无论怎样,总要试一下?这是我当时的心情。

突然,有一天,公社在政府所在地,柴家村舞台召开全公社干部、群众大会,我想在这一重大场面上试一下。于是,我早早把相机带上去了会场。

会议开始了,主持人主持,公社主任讲了书记讲,好几次我都想到主席台前给领导拍照,但是心里十分紧张不敢上去。可是,要不上去,机会就没有了。三思后我鼓足勇气,走上台,来到领导面前举起相机,还没等按下快门,领导讲话结束了。当时领导惊讶,自己也很尴尬,这就是自己第一次接触照相机所留下的遗憾。

1976年底,我应征入伍,来到山东省青岛市,成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汽车兵。经过一年的新兵训练和专业训练后,分配到后勤部汽车连,成了一名名副其实汽车兵。但是,人生总是变化万千,不曾想,1979年,政治部俱乐部需要一名司机兼放映员。他们来到汽车连挑选,连领导查找档案后发现我入伍前放过电影。于是,我就顺利的成为不二的人选。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来到俱乐部后,自己得心应手的适应了工作,由于俱乐部属于当时的文化处后改为宣传处分管,新闻报道自然成了工作中的一项内容。

写稿投稿,不间断工作,经常有稿件被青岛日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刊用,一时间我成了机关的小名人。这时就想起来照相机。但当时由于当兵每月津贴费只有七、八元,买台照相机坚持就是天方夜谭。

终于有一天,俱乐部的一位钟干事,托青岛外轮公司的一名海员,从日本带回来一台二手冰箱才一百多元,于是我就让他给我带一台二手照相机。

半年后,海员回来了,给我带回来一台柯尼卡二手照相机,我如获至宝,虽然不是单反相机。但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只有120元,实现了我的人生第一个梦想。

从此,我开始钻研学习,照完了自己冲洗胶卷,自己洗相片。机关的一些重大活动,我光明正大地走上主席台给领导拍照,下连队采访,从此,报纸和电台经常有自己的稿件刊出。领导也开始重视自己。他们看我拿的照相机有点旧,于是,打报告申请,花了千余元给我买了一台理光R-5日本产的单反照相机,要知道80年代,一千元是个什么概念。

看着新买的的照相机,我如获至宝,开始了我的真正的摄影生涯。知识不够就学,我开始寻找机会。终于,1983年中国摄影函授学院招生,我成了首届学员。两年后我顺利毕业,摄影技术和水平明显提高。

有了知识,有了设备,就要走正规摄影之路。1985年,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举办一期青年摄影培训班,我报名参加了。当时,摄影协会秘书长任锡海是我们的老师,后来他担任了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都说名师出高徒,在任锡海的教学中,我确实学到了许多知识,也真正走进了摄影。青岛市、山东省、济南军区、海军等单位举办摄影大赛,我逢赛必参加,获奖自然不在话下。

记得在1985年,我回家探亲时,本村王良学在文化馆工作,他知道我喜欢摄影,就邀请我,可否办一期个人摄影展览?我说自己没有像样的作品,他说,你在所有照片中挑选上几十张我们制作。这一提议正合我意,因为,我还没有举办过个人影展。

经过精心挑选,36副照片,在王良学的制作后成型了,场地就选在当时的县总工会。从春节前到正月十五,共展出了二十天,自己一下子成了河津摄影界的名人。

1988年,转业后,本该从事摄影工作和经营照相业务,但是由于家庭原因,这一愿望没有实现。直到1999年,我转业后自谋职业十年,才到河津电视台上班,重新回到新闻行业干起了记者。

进入新闻行业后,电视新闻是我的主业,摄影照相成了副业。也就是这样的副业,才使我重新回到摄影行业,报纸、杂志成了我新闻稿件的展示平台。摄影协会的活动也经常参加。2013年河津市摄影家协会换届,我被推荐为协会副秘书长,成了半专业的摄影工作者。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回顾几十年的摄影生涯,我认为摄影看似简单,但它可以起到无穷的作用。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永济五老峰的开发,摄影人功不可没。

1988年我转业后没有上班,于是就来到当时的运城地委通讯组,经人介绍认识了时任摄影工作的杜东明,成天跟着他进工厂,下田间采访。一次杜东明与时任运城市委通讯组(现盐湖区)的樊晋英、时任永济县委通讯组(现永济市)的任灵杰,现任山西日报副主编、运城外贸局的祁武昌和文化馆的陈久丰。他们在一起商量星期天去永济玩,任灵杰说永济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不如我们去五老峰吧?听说那里的风景还不错。他们几个不谋而合,选好时间一同去了五老峰。由于没有开发,当时的路还是羊肠小道,有的地方还要借用人梯才能上去。几个小时艰难爬行后,下午3点多到了山顶,这个时间对于一般的旅游者来说已经晚了,但是对于摄影人来说正是最佳拍摄机会。他们抓紧这有限的时间各自占领一个山头,尽情拍摄,把五老峰的角角落落都拍摄下来。

回去后照片洗出来,几个人又在一起交流,发现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再次去拍。最终拍出来了大家满意的作品,他们把这些照片分别送到省、地、市领导手中,许多领导反馈回来信息,支持当地政府开发五老峰。当时的永济县委、县政府领导决定全力开发。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五老峰开门迎客了,所有来五老峰的游人纷纷称赞,这个地方好,回去后告诉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来这里游玩。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那么

不管拍摄风光还是人像

照相机是关键

回眸四十多年的变化,照相机从胶卷到数码,从双镜头相机到单反相机,直到现在的全画幅相机,变化简直太大了。

以前,胶卷相机成本高,拍照、冲洗程序比较多还麻烦,往往冲出来胶卷后,才能看个大概,当照片洗出来后才能清楚看到作品的好与坏。如今的数码相机,它可以立即查看,不理想就删除,省去了许多麻烦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原来的胶卷感光度一般都是100度,有时也有200度或者400度,都是感光度越高,价格也就更高。现在的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可以自己调节,最高可以上万度,和胶卷可以说是无法相提并论。

四十多年来,我参加了许多摄影展览,我深深体会到,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不同时期人物和事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必须是典型事迹和典型人,才有时代的代表性。

八十年代以后反应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2000年以后反应的是世纪之交变迁,现在我们所反应的是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理念、思维的变化。我的一些参加比赛作品正是把握住了这些主题,才能在多地大赛中获奖。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2017年,我已经达到退休年龄,顺利的离开了新闻行业,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行。今年6月,我来到宏达集团,干起了企业宣传工作,公司领导花了近十万元购买了全新的全画幅数码相机,并配备了几个不同焦距的镜头和高清摄像机。先进的装备给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我如鱼得水使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宏达集团的钢铁城尽情施展。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四十年变迁—我的摄影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