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個戳心的問題,看穿你的原生家庭

這12個戳心的問題,看穿你的原生家庭

前一段時間,《極限挑戰》的6個問題,又引發了一輪關於原生家庭的思考。

在節目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孩子們被問了6個問題,如果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往前走兩步。這6個問題是這樣的:

1.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地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而且現在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4.你從小到大的旅行經歷當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6個問題之後,孩子們站的位置不同了。

其實,這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起跑線的縮影?

01

覆盤你的原生家庭

這6個問題,每一個都很戳心,因為這些問題背後的真相是:

從來沒有什麼同一起跑線,每個人都是在原生家庭的基礎上去發展自己。

關於原生家庭的審視,就像是覆盤過往的自己,看自己身上的印記,這在一個人的成長中非常重要。

而關於原生家庭的審視,遠不是以上6個問題可以概括,這6個問題更多地體現在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和父母對孩子學業的關注度上。

但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因素影響著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例如父母格局、家庭氛圍、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等等,所以要更完整地覆盤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應該包括這6個問題:

1.你認為你的父母是否深愛對方並相互尊重?

2.你的是否有過被父母體罰的經歷?

3.父母是否定期帶你出行遊玩?

4.父母為你做決定時是否徵詢你的意見?

5.父母是否是你的榜樣或者朋友?

6.你和父母是否經常交流各自的想法?

如果你的答案大部分都是正向的,那麼恭喜你,你擁有了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得的東西,這些東西會在你人生的若干個艱難瞬間給你巨大的支撐力,讓你被愛和心安。因為這6個問題主要是涉及:

夫妻關係:感情基礎是否牢固、家庭裡的愛能否順暢地流動;

家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家人之間能否有情感上的聯結;

陪伴孩子的質量:父母是否有高質量的陪伴並積極回應孩子的合理需求;

父母自身的力量感:父母是否在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人生,給孩子以榜樣。

當然,我們理想中的原生家庭是愛、陪伴、溝通和平等,但以上12個問題能得到全部正向反饋的人少之又少。

從現實中來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發現自己原生家庭的不足之處。

02

沒有完美的父母

前一段時間,北大學生王猛寫下萬言書,盡數自己從小到大的家庭遭遇,徹底斷絕了和父母關係。

他說從小父母就過於關心自己的學習,但毫不尊重他的想法。小時候被打扮成女孩,長大了仍然被各種強勢對待,安排他的人生,從來沒有平等的溝通。因為與父母屢次溝通無效,他已經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有很多人說他不孝,但也有很多人能理解他在原生家庭中的遭遇。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這一問題,許多人和王猛一樣,把自己的目光對準了從小長大的家庭,企圖找到自己之所以長成這樣的原因。

我經常聽來訪者說這樣的話:

“我感覺我的這個問題,跟小時候我父母對待我的方式有關。”

“我和丈夫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模式,所以我們根本沒辦法溝通!”

願意討論原生家庭的問題,這是一種覺知和進步,證明我們想弄清楚這其間的關係,以圖再少犯錯誤。

這世上的確存在以虐待子女為樂(當然他們其實也是病人)的父母,但大多數的原生家庭,並沒有到這個地步。

儘管現代心理學所關注的暴力語言、冷暴力、邊界模糊、道德捆綁、控制等等在大多數家庭都存在,但大多數父母是一邊疼著愛著一邊打打罵罵地拉扯大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長大之後,突然開始醒悟,原來我性格中擰巴的部分,來自父母對待我的方式,於是就出現了經典的諸如“父母皆禍害”的言論。

然而,我們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瞭解原生家庭的目的在於瞭解自己,瞭解家人,而非為了單方面的指責和控訴。因為,指責和控訴,並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要了解它,然後擁抱它的好,走出它的陰影。

有時候,我們鼓勵你跟父母和解,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孝順,而是,與父母的關係,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你跟這個世界的關係,跟自己的關係,如果不積極地面對和處理,最終傷到的是自己。

03

你的過去,無法決定現在和將來

曾經聽到朋友說:總聽你們說原生家庭,把自己的問題歸於原生家庭、童年創傷,可是這樣的抱怨有什麼用呢?

確實,只是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並沒有什麼實質的用處,而原生家庭也並不是就決定了你的一生,就像在《極限挑戰》中裡,黃磊在最後說:

“所有起跑的比賽都是短跑,可人生是場馬拉松。

而沒有任何一場馬拉松,是由起跑好壞決定的。”

即便是我們與其他人相比,起點更低,家庭問題更重,但這也並非意味著我們沒有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不久前,在《中華詩詞大會》第三季奪冠的外賣小哥雷海為,買不起書店的書,他就每次去背幾首,回來再默寫下來。他曾經揣著一本《唐詩三百首》邊送外賣邊背詩,最後,他成為了冠軍。

從物質條件來說,雷海為的原生家庭不算好,甚至還有些糟。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像雷海為這樣走出原生家庭困境的,大有人在。

原生家庭的情感支持,對一個人的影響更為持久。就算這樣,也有很多人選擇活出自己的幸福,在奔跑中把那些陰影拋在身後,而不再重複父母婚姻的不幸和原生家庭的痛苦。

我們覆盤原生家庭,是為了未來跑得更遠、更輕鬆。與其沉迷於將自身性格、境遇中的不如意歸結於童年的成長經歷,不如意識到:

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痕跡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誰又不是帶著問題在生活,而變得更好呢?

所以,先真正接納一個家族的苦與樂,不再一味地抱怨和抗拒,至少先讓自己向前走得輕鬆一些。現在,很多人學會了剖析自己的童年:

“我媽媽把我當貴族養著,但其實我們家只是普通家庭,所以我養出了一身的小姐脾氣,眼高手低。”

“我爸媽的感情一點都不好,看著他們的婚姻,我根本沒有結婚的打算。”

然而,經過進一步的瞭解我們往往發現,真正造成一個人困境的,並不僅僅來自於父母,更多的是來自於我們自己。

過去對人有影響,但是倘若一個人改變的動機強烈,並願意自我負責,過去就決定不了現在和未來。

所以,為了自己將來更平坦的路,我們需要經常提醒自己,對自己說:

在成年之前,發生在我身上的某些事,不是我的問題,我不需要為此負責;

但從今以後,我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且,我願意盡力去為自己、為我愛的人,創造一個有愛的新的家庭。我值得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我想,這才是我們瞭解原生家庭,剖析自己的意義所在吧。

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一個腦洞大開、對生命熱愛和好奇的存在。我唯一的使命是讓你記起你有多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