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洽與兩彈一星元勛榮譽失之交臂

黃祖洽1924年10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理論物理學家。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核武器研製進入理論設計階段。當時的黃祖洽是唯一同時參加原子彈和氫彈兩方面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員。然而有很長一段時間,黃祖洽總會被問起這樣一個問題:與“兩彈一星”元勳的榮譽失之交臂,是否覺得留有遺憾?

黃祖洽與兩彈一星元勳榮譽失之交臂

傾心物理的“文學少年”

在黃祖洽出版的一本名為《三雜集》的書中,收錄了他中學時期所寫的“少年作文十篇”。這些作文均來自60多年前的兩本作文簿,由黃祖洽的母親留存、珍藏下來,直到母親辭世前才最終轉交給他。

《月明之夜》、《愛國貴於自愛說》、《論建設心理國防之重要性》……單從篇名來看,當年那個心繫天下的少年黃祖洽便已躍然紙上。

作文簿上,一篇題為《讀庚信小園賦書後》的文章後,語文老師寫下這樣的評語:“駢散一爐,文情俱勝。使季繩而專研文學,不難出人頭地也。勉之望之!”

黃祖洽與兩彈一星元勳榮譽失之交臂


“季繩”是黃祖洽的字,老師建議他專攻文學,並寄予極高期望。然而,初露文筆鋒芒的黃祖洽其實對理科更感興趣,特別是物理。

1943年高中畢業時,黃祖洽聽說西南聯大物理系雲集了當年最好的教授,便決心前往內地投考。他未曾料到,原本並不算遙遠的一段投考之路,卻因戰亂充滿了艱辛坎坷,直到一年後他才如願走進理想的大學。在西南聯大的4年生活,用黃祖洽自己的話說,就是“遊進了知識的海洋”。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黃祖洽隨覆校的清華大學北上,繼續選入物理系,1948年畢業時恰逢解放前夕。他回憶,當時北平的政府機構和有錢人紛紛南遷,市場蕭條,就業困難。“我不願放棄物理,又沒能在北平的學校或研究機構找到合適的工作,唯一的選擇是考研究生。”在老師王竹溪的建議下,黃祖洽最終報考了剛剛留學回國任教於清華的錢三強的研究生。

進入清華研究院,黃祖洽先是跟隨錢三強研製核乳膠,一年後又改跟彭桓武研習理論物理。1950年碩士畢業,黃祖洽離開清華園,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論室工作。

黃祖洽與兩彈一星元勳榮譽失之交臂

“半導體”書寫傳奇

1953年初,按照錢三強的部署,黃祖洽開始從事核反應堆理論研究。兩年後,彭桓武調至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擔任副所長兼任理論研究室主任,時隔5年,二人從師徒變為戰友,並肩成為我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也正是在兩人開始共事的1955年,蘇聯答應向中國援助“一堆一器”,即重水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於是,黃祖洽被分配到反應堆組,跟隨錢三強、彭桓武等前往蘇聯接受援助項目培訓。

“在莫斯科,我們住在十月賓館,當時我正好和彭桓武住在一個房間。每天早上,我們一起到莫斯科郊外的一個研究所學習反應堆理論。除了蘇聯研究人員開辦講座以外,我們還一同研讀資料,並且對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黃祖洽回憶,正是在這種頻繁的研討中,他們發現了對方的設計方案存在著巨大失誤。

“蘇聯專家介紹,該反應堆需要63根鈾棒才能達到臨界大小,而我自己計算的結果是56根,中間相差百分之十以上。”黃祖洽深知,反應堆如果超臨界,將會引發事故,不可怠慢。

向領導彙報、與蘇聯專家溝通、雙方反覆測算,黃祖洽計算出的反應堆臨界值,最終在臨界實驗中得到了證實。

黃祖洽與兩彈一星元勳榮譽失之交臂

回國後,彭桓武與黃祖洽合作,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舉辦為期一年的反應堆理論訓練班,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代反應堆理論研究人員。

上世紀60年代初,為了加速核武器研製,原子能所按領導指示成立了“輕核理論小組”,由黃祖洽帶領十幾個年輕人進行氫彈預研工作。不久之後,為了加強原子彈和氫彈預研工作的聯繫,黃祖洽又被要求用一半時間在核武器研究所兼職,一方面參與設計原子彈研製所需的“狀態方程”,一方面仍繼續參加氫彈預研。

由此,黃祖洽得了一個“半導體”的綽號——按保密要求,他在原子能所的工作情況可以提供給核武器研究所,以促進他們的工作;但核武器所關於原子彈的研製,卻絕不能向外界有丁點透露。

與許多人一樣,黃祖洽在那個極度困難的年代裡廢寢忘食,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兩彈研製,成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奇蹟。時隔兩年零八個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相繼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

黃祖洽與兩彈一星元勳榮譽失之交臂


教書育人作為他的最終事業

回憶自己與原子能打交道的30年時光,黃祖洽特別提到,“兩彈傳奇”是在他們遭受大字報圍攻和群眾組織批判的情況下堅持研究而創造的。

1969年,在領導完成一種新型號氫彈的設計後,黃祖洽被送到河南上蔡縣的“五七幹校”進行“學習改造”。在那裡,他播種、收割、養豬、種菜,還幹過建築小工。而就在那段時間,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工作。

“雖然盡力完成了應當完成的任務,但在培養年輕人方面卻做得不夠。”黃祖洽意識到,“文革”也將造成嚴重的“人才斷層”問題。

1980年,就在黃祖洽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後不久,他出人意料地接過教鞭,受聘出任北京師範大學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那一年他56歲。

耄耋之年的黃祖洽還擔任著120多人15講的本科生課程,多年來,黃祖洽數次被評為北京師範大學最受學生喜愛的“十佳教師”,還曾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師德標兵。

2014年9月7日黃祖洽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