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要做屬於自己的旅行|精講課本里的古詩詞

《山行》要做属于自己的旅行|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

文 | 謝琰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詩詞大會命題組專家

選自博雅小學堂精講《課本里的古詩詞》第91講

今天我們來講杜牧的《山行》。

《山行》要做属于自己的旅行|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要做属于自己的旅行|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

題目是鑰匙

讀詩一定要注意題目,題目是鑰匙。

山和行放在一起,就告訴我們,不是坐在那裡看山,也不是一定要登到山頂。

杜甫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如果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去登山,去爬山的話,那可能就不會出現這首詩了。

這首詩重點不是我要去做什麼,而是就是在山中行走。

不像我們現在去玩,一定要去什麼景點,景點,是別人給你看的東西。如果自己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發揮自己的觀察力,這個旅行才是屬於你自己的。

杜牧在這首詩裡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一次非常自由,非常散漫,屬於自己的一次旅行。他是自由自在走在山間,不是靜觀,也不是登山,而是有探索,有發現的。

不僅是一幅靜態的圖

還是一幅動態的圖

“遠上寒山石徑斜”,第一句就寫的很美,請注意“遠”,“上”,和“斜”。

“遠”,從近到遠的縱深感。“上”,是一種空間的感覺。“斜”,小路是曲曲彎彎,傾斜著,繞上寒山的。同時,“寒”,告訴我們這個季節應該是秋天。

這幾個字,構成了一幅有空間感,構圖非常豐富的畫,是一幅冷色調的畫,而且走的遠,走的高,走的曲折,所以這第一句裡面交代的信息量,圖畫感是非常豐富的。

《山行》要做属于自己的旅行|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

“白雲生處有人家”,第一句信息量豐富,第二句他的步履就放慢了,只寫了兩樣東西:白雲和人家。

有時候,“生”會寫成“深”。哪一個好呢?

第一句已經把縱深感寫出來了,沒必要再重複一遍,用“深”的話,白雲幽深的地方,那不就是寒山的幽深的地方嗎?

揣摩一下山的整體的氣象,一種意境,不管這白雲在哪出現,飄飄蕩蕩,散揚出來的時候,那個地方隱隱約約有一個人家。

古人對山上的白雲有一種想象,認為山石之間,彷彿有一個能孕育出白雲的地方。所以古人對於高山上的石頭有一個美稱,叫做“雲根”,雲的根基,生根的地方。

於是“生”字,讓這幅有縱深感的靜態的圖,變成了一幅動圖,有白雲飄飄蕩蕩的生出,而那裡有戶人家。

還有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時候會把“生”寫成“升”。“升”是個機械的動作,是死的,而“生”是活的。

跟這裡類似,“深”是死的,“生”是活的。

秋天不淒涼

秋天包含著一種傲骨風姿

“停車坐愛楓林晚”,第三句要賣一個關子了,為什麼要停下來?因為看到了一幅景象,晚秋時候的楓林,那一定是紅色的海洋。

在冷色調的寒山中,突然有一片紅彤彤楓林,讓人歡喜,讓人欣賞。

這楓林到底有多美?最後一句最精彩的出來了,“霜葉紅於二月花”。跨季節的聯想,跨季節的比較。就把他的驚喜感很傳神的傳達出來了。

咱不妨想想別的詩人有沒有寫過這樣一種,跨季節的聯想呢?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冬雪比喻成春天的梨花。

《山行》要做属于自己的旅行|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韓愈的《春雪》也有這樣的一種聯想,“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雪花穿梭在樹間,就像飛花點綴在樹間一樣。

楓葉,尤其在唐詩裡,經常會引發一些比較淒涼的感覺,因為這是深秋的景色。

張繼的《楓橋夜泊》,“江楓漁火對愁眠”;杜甫的《秋興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不是一個鮮豔的紅色,而是一種凋殘的樣子。

還有白居易《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西廂記》裡,“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很多詩人看到秋天的楓葉,都會覺得那個紅色不是生命的象徵,而是凋落的象徵,淒涼的象徵。

而杜牧在這裡寫出了秋天的傲骨風姿,不僅是顏色勝過二月花,比花還要鮮豔,而且精神氣質也勝過了二月花。

這就好比劉禹錫《秋詞》所說的,“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我跟你們不一樣,“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杜牧這首也有這樣的氣質,寫出了霜葉的紅色,霜葉帶給詩人的驚喜,而且寫出了詩人自己內心對於秋天的感受:秋天不淒涼,秋天包含著一種傲骨風姿。

感受杜牧

總的來看這首詩,也是寫秋天,但是不像很多詩人寫秋天寫的那麼淒涼,哀婉,而是非常的俊爽。古人經常用俊爽形容杜牧。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又帥又酷。讀起來讓人覺得精神一振,帶來一種很深遠的,積極向上的一種激勵,一種審美的震撼。

所以咱們不妨再多讀幾首杜牧的詩,找一找,杜牧的詩裡面還有沒有這樣一種又帥又酷的詩呢?

《山行》要做属于自己的旅行|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組專家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謝琰

1年100講

精講小學教材100首古詩文

每週一、三、五早7:00更新

點擊原文,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