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外紗進口貿易持續萎靡是何緣由?

來源:中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後果由個人承擔!

近日廣東、江浙、山東等地一些棉紗進口企業、中間商反映,外盤、內盤進口棉紗的簽約和清關均較8月中下旬降溫,特別是前期走貨比較快的越南OE10S-OE16S可漂紗、C21-C32S包漂自絡紗布廠詢價和提貨明顯減緩;印度、巴基斯坦棉紗外盤報價連續一週多持穩,紗廠、出口商挺價意願較強,買賣雙方經過短暫“蜜月期”後再次回到僵持不下、多看少動的狀態。

業內分析,一方面中國採購商對外紗外盤價格下跌的預期比較強烈,主動減緩簽約節奏。隨著北半球棉花陸續採摘上市,天氣因素開始減弱,投機資金缺少炒作題材;從美國、中國政府部門和調研機構發佈的結果來看,2018/19年度增產的概率較大,印度實際種植面積和產量也將大幅高於6/7月份預期,ICE棉花期貨振盪下跌,主力合約退守80美分/磅,中國採購商“追漲殺跌”心態濃重。另一方面港口保稅紗、即期裝運交貨的進口棉紗,因6/7月份合同價格比較高,貿易商大多處於虧損,因此既不抓緊通關也不打算降價,等待10/11月份“解套”機會出現。

從調查來看,9月上旬以來青島、寧波、廣州港口已通關C32高配包漂印度紗報價集中在24200-24400元/噸,C21S包漂機織紗報價21200-21400元/噸,OE21S機織紗報價17900-18100元/噸;越南大廠C32紗報價在24000元/噸左右,OE21S紗報價18300-18500元/噸(配棉為美棉); C21S、C32中配國產紗(3萬錠以上廠家)報價分別為23000-23300元/噸、24500-24800元/噸(國儲新疆棉),國產紗與進口棉紗不僅不再倒掛,而且分別高於同支數印度、越南紗200-400元/噸、500-800元/噸,進口紗的價格優勢越來越明顯。山東淄博某貿易商表示,進口越南、印度、印尼C32包漂噴氣、C21包漂紗、OE16、OE21S不僅價格競爭力回升,而且相較於國產C40S紗而言,進口紗色澤好、染色性高且百米斷頭率、CV值等指標非常不錯。

那麼在價格、質量都稍佔優勢的前提下,為什麼保稅進口紗、清關進口紗成交未現“金九銀十”,強勁增長甚至井噴的狀態呢?筆者認為如下幾點需要考慮:

其一、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幾乎沒有磋商的餘地,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打擊再從“心裡”落向“實處”。9月6日是美國對從中國進口2000億美金商品關稅公開徵求意見的截止日,不管徵旬結果如何,特朗普都準備馬上實施這批加徵關稅的計劃。服裝和紡織或將成為這次的重災區,涉及千餘項稅號,波及2萬家進出口企業,對於織造企業、棉紗貿易商、中間商而言影響之大,波及之廣或前所未有;

其二、人民幣匯率短期企穩難度比較大。9月美聯儲加息節點到來,再加上貿易形勢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同時英國脫歐等仍會干擾美元走向。最近市場風險情緒變化較快,因此棉紗進口企業觀望是無奈選擇也是明智之舉。一些機構認為,倘若9月27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吹風12月加息,市場預期上行可能短線推升美元,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

其三、棉紗需求、消費雖然較前兩個月回暖,但並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不宜盲目樂觀。從調查來看,江浙、廣東等地內外銷訂單8月中下旬開始增多,呈現走出淡季,迎接旺季的趨勢,但一是來單以“短、平、快”為主;二是需求以常規棉紗、坯布居多,季節性特徵突出;三是無論布廠、服裝廠還是棉紗貿易商囤貨稀少,仍以“按單採購,看菜下飯”,而且出口來單中歐美聖誕訂單佔比較大,不具備可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