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三):脱贫不止步 奔向小康路

脱贫“摘帽”,不能一脱了之、一摘了之,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后,并没有停下发展的步子,而是用改革的思维,围绕“党建为先、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的总体要求,建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效机制,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征 程中当先锋、站前列。

井冈山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三):脱贫不止步 奔向小康路

当井冈山大大小小的山村里还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的时候,省农业厅派驻新城镇排头村的“第一书记”罗军元早早就回到了山里的扶贫一线。今年是罗军元驻村的第三个年头,在他制定的扶贫攻坚三年规划里,排头村改造荒废鱼塘,建起果蔬种植基地,美丽 乡村初见雏形。他筹划着今年要流转荒山林地,种上油茶和茶叶,打造旅游产业带。

省农业厅驻排头村第一书记 罗军元:去年开始,我们村每年的村集体收入是在10万元以上,后面逐年会慢慢增加。(我们排头村)名副其实地要走在我们脱贫攻坚的前列,充当我们奔小康的排头兵。

井冈山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三):脱贫不止步 奔向小康路

虽然“贫困”已经成了“历史”,但井冈山的扶贫政策不变,扶贫力度不减,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去年一年,井冈山整合扶贫资金4.6亿,比脱贫前一年还增加了300万。党员干部得帮扶力度也丝毫没有放松,126名干部在村里担任扶贫“第一书记”,打造一 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井冈山市新城镇党委副书记 黄小丽:(第一书记)他们平均一个月有26天的时间在村里工作。他们有知识,有技术,也有这个能力,还有资源,把我们乡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经济全部带上去。

井冈山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三):脱贫不止步 奔向小康路

除了政策上的可持续引领;井冈山还以产业为根,为脱贫群众在收入上带来可持续的保障。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井冈山着力发展“231”富民产业,也就是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在茅坪黄桃产业基地,这个湘赣边区最大的黄桃种植地今年 就要产果了,村民们预计可以拿到22.5%的收益,村集体也有10%的利润分成。

井冈山茅坪黄桃产业园负责人 刘志刚:每年我们都要付出600多万的劳务工资,他们人均基本上可以达到1.2到1.6万的收入。除了务工收入,还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有产品销售的分红,那就更可以持续发展。

井冈山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三):脱贫不止步 奔向小康路

为了让产业发展成为巩固脱贫成效的有效保障,井冈山市出台措施,规定产业流转土地100亩以上,村集体或贫困户必须要占10%的比例,为带动老百姓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井冈山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 巫太明: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三问,一问村集体土地流转搞农业产业能受益多少,第二问贫困户参与情况怎么样,第三问其他群众在里面参与的情况怎么样。这个使我们工业也好农业也好,产业化的发展能够兼顾到我们农户的切身利益。

以机制为要,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全覆盖机制、产业增收全覆盖机制、返困不返贫保障全覆盖机制、动态管理全覆盖机制”四大机制,井冈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效机制正在完善成型。

(记者:赵洪潭 陈吟影 )

......

井冈山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三):脱贫不止步 奔向小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