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 英國26型護衛艦再下一城,贏得260億加元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句古董行業的老話,如今放在英國26型護衛艦身上也十分貼切。從2005年項目啟動至2017年,英國BAE系統公司歷經12載反覆修改的種種努力終於收穫了豐厚的回報:繼2017年7月獲得英國海軍首批3艘,總計42億美元的訂單後,2018年6月又在澳大利亞海洋5000護衛艦項目招標中笑到了最後,獲得了350億澳元(約合263億美元)的軍售大單。最近又有消息傳出,如不出意外,26型護衛艦將再下一城,贏得加拿大海軍15艘護衛艦總計260億加元的大單。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海軍雖已淪落成一支區域性海上力量,但技術底蘊猶存,而且還不太放得下“大英帝國”的架子,堅持“國艦國造”並不令人意外。但在澳大利亞海洋5000護衛艦項目招標中,與26型護衛艦展開最後競爭的,是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的阿爾瓦羅·巴贊護衛艦的改進型、意大利芬坎提尼公司的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集團以F-125型護衛艦為基礎開發出MEKO A400型護衛艦。在加拿大水面戰鬥艦競標中,除上述競爭對手外,還有法國艦艇建造局集團的阿基坦級護衛艦、丹麥奧斯登海洋科技集團的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加入競爭行列。

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 英國26型護衛艦再下一城,贏得260億加元

英國26型護衛艦緣何接連斬獲軍購大單

以上各型護衛艦,都是歐洲各國最新軍事科技的結晶。雖說國際軍售的水極深,影響競標結果的政治、經濟因素很複雜,但在買方有充足挑選餘地的情況下,中標方的產品至少在性能上能滿足客戶需求,還是一條基本底線。

客戶需求

加拿大海軍此次招標的目的,是尋求哈利法克斯護衛艦和易洛魁級驅逐艦的換代產品。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海洋5000護衛艦項目,主要用於替代現役的8艘安扎克級反潛護衛艦。據報道,確定建造護衛艦的廠商之後,將在2020年開始建造首艦,2020年代後期服役,計劃服役至2055年。澳大利亞方面希望9艘護衛艦中將至少有6艘在澳本土建造,可至少為澳提供5000個工作崗位。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國,共同點還真不少:都是英聯邦成員國,如今一同混美國的“核心朋友圈”;雖然自身面對的現實威脅實際上都極有限,但都得為美國分擔一部分防務“責任”。換句話說,它倆都是緊隨在“國際警察”左右的“協警”;都是地廣人稀、地理位置重要的資源國,並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上專屬經濟區;軍隊規模都不大。這種情況決定了,兩國下一代護衛艦不僅要噸位大,延航力強,而且要在實現多用途的基礎上更加側重於反潛,能以有限數量的軍艦滿足更多防務需求。

澳大利亞此前已經招標引進了3艘在西班牙阿爾瓦羅·巴贊護衛艦基礎上改進而來,以區域防空為主要任務的霍巴特級驅逐艦,所以實際上對海洋5000護衛艦項目的防空能力要求沒那麼高。以這個標準衡量,各競標方的優劣從一開始就比較明顯。

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 英國26型護衛艦再下一城,贏得260億加元

西班牙提案以F100為基礎來修改

定位差異

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集團的MEKO A400型護衛艦,實際上就是F-125型護衛艦的外銷型。F-125型護衛艦是德國21世紀海上力量的核心,是一款強調海上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具備多層次區域防空能力、同時兼顧多用途的主力艦,是德版海上網絡中心戰的核心節點。其在德國海軍中的地位,相當於45型艦驅逐艦在英國海軍中的地位,伯克Flight Ⅲ在美國海軍中的地位。因此在F-125型護衛艦上,德國人在全電力推進、隱身技術、集成天線技術以及新一代信息戰系統技術等諸多領域拼命地堆砌最新技術,力圖將其打造成當今世界上同等噸位軍艦中的王者。就這個設計定位而言,對澳、加兩國來說過於高大上了。要知道,這兩國雖然在國際事務上頗為活躍,但實際上只有應付低烈度海上衝突的可能性。真要爆發大戰,憑這兩國的體量是萬萬承受不起的,勢必請“國際警察”親自出馬助拳。因此F-125型護衛艦紙面性能越強,對澳、加兩國越是浪費。

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的阿爾瓦羅·巴贊級護衛艦,曾被稱為F-100型護衛艦,其最新的衍生型號為F-110型。它本質上是在西班牙國力不足的情況下,硬生生將原本裝備於8000噸級(標準排水量)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系統硬生生塞進6000噸級的艦體。“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結果,必然是處處侷促,作戰性能大打折扣。這種縮水版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根本顧不上,而且也毫無設計冗餘量針對反潛需求進行優化。尤其是在澳大利亞已經採購了3艘基於F-100型護衛艦發展而來的霍巴特級驅逐艦的情況下,納凡蒂亞公司居然還拿同一船型稍作修飾,又去競標澳大利亞海洋5000護衛艦項目,只能說他們高估了“成熟船型”以及系列化生產所帶來的生產、維護、使用上的優勢。

丹麥奧斯登海洋科技集團的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是在阿布薩隆級支援艦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區域防空驅逐艦,安裝了由泰雷茲公司提供的APAR相控陣雷達+SMART掃瞄雷達與配套武器系統所組成的防空作戰套件。艦尾雖然安裝了一套拖曳陣列聲納系統,但其底子是多用途支援艦,進行的是防空作戰強化,反潛性能並不是重點。

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 英國26型護衛艦再下一城,贏得260億加元

意大利芬坎提尼公司的“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

法國艦艇建造局集團的阿基坦級護衛艦,以及意大利芬坎提尼公司的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其實都是歐洲新一代反潛/對地攻擊FREMM護衛艦項目上出的“並蒂蓮”。二者主要的區別是,阿基坦級為了節省成本,在性能上拼命地做減法。例如,阿基坦級選擇了性格和性能稍低的泰勒斯公司大力神-S相控陣雷達,甚至反潛魚雷發射管也從傳統的三聯裝變成了兩聯裝。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則彷彿不差錢般,拼命地在艦面上堆砌設備,以致於外觀上和它的法國“兄弟”相比顯得凌亂得多。在傳感器方面,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裝備的是性能和價格更高一個檔次的EMPAR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還額外加裝了伽利略紅外搜索與偵察系統和專用的避雷聲吶。在武備方面,與阿基坦級只在艦艏有門火炮不同,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艦尾部安裝1門可提供近程反導防禦的76毫米火炮,可發射特殊的彈道修正彈藥,由NA-25X-P火控系統控制。

作為22型、23型護衛艦的後續型號,英國26型護衛艦設計之初的定位,是一個模化塊化、結構較為簡單、運作成本低廉的平臺,擁有良好的長時間海外部署與洋麵監視能力,尺寸與適居性合理以滿足長時間耐海需求,可前進部署,在必要場合展現海軍的存在與力量,並擔負防衛國土安全的責任。其大型直升機甲板能滿足CH-47級別的重型直升機起降要求。艦體中部兩側和艦尾均有多功能任務艙,船尾開有跳板艙門,能依照任務需求選裝拖曳陣列聲納、託曳式魚雷對抗誘餌、特戰部隊快艇乃至水面/水下無人載具等,使其不僅能勝任反潛、對陸、支援兩棲作戰等任務,而且還具備自衛性質的水雷反制能力,通用性很強。

雖然參加澳、加兩國護衛艦項目競標時,各艦型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但原始設計決定了其基本性能優劣及適用任務範圍。這就好比商品房的基本框架決定了,後期裝修哪怕再好,也難以改變各部分功能。若是要敲掉承重牆進行徹底改造,這個代價可謂不可承受之重。

細節優劣

就澳、加兩國海軍的需求而言,其下一代護衛艦動力系統不僅要求質量可靠、加速能力強、而且要求靜音效果好。時下方興未艾的電力推進,不僅能讓船舶整體佈局更加靈活,而且在降低船舶自身噪聲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26型護衛艦動力系統採用1臺與伊利莎白二世級航母相同的羅爾斯·羅伊斯MT-30燃氣輪機、4臺高速柴油發電機交替驅動2臺電動機。MT-30功率36兆瓦,就技術含量而言,比目前各國海軍廣泛使用的LM2500更為先進。使用這套動力系統後,26型護衛艦最高航速達28節以上,續航力約7000海里/15節,自持力60天。

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 英國26型護衛艦再下一城,贏得260億加元

2017年在澳洲展出的BAE提案是在26型護衛艦基礎上修改而來

F-125型護衛艦也採用了CODLAG綜合柴燃電推進,配備1臺20000千瓦LM2500燃氣輪機和4臺2900千瓦MTU 20V 4000 M53B柴油發動機,驅動兩臺4700千瓦發電機雙軸推進。其全電力推進系統所需的輔助電力源,由4套燃料電池組提供。每組輸出功率4.5兆瓦。在動力輸出系統設計上,F-125型比26型更激進。它在艦艉配置了2個單臺功率7兆瓦的SSP拉式螺旋槳吊艙作為巡航動力,艦體中部兩舷下的2套雙聯噴水裝置作為加速系統,單臺最大輸出功率為7兆瓦。這種將噴水推進系統和螺旋槳吊艙相結合的全新的COPAW動力方案,因為螺旋槳吊艙可任意變換方位角,因而省去了傳統的舵機,並將賦予艦船更高的機動性,而且動力系統外置也為艦體內部騰出了空間。不過,動力系統外置將使其聲、電磁信號難以加以抑制,雖然它能讓F-125加速到30節以上,但實際上並不利於反潛,而且其可靠性成問題。

阿基坦級和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的動力配置大同小異,可根據需要選用柴電燃聯合動力裝置或柴電燃交替使用動力裝置。燃氣輪機既可選用32兆瓦的LM2500-G4,也可選擇34兆瓦的MT-30。主推進艙安置2臺輸出功率2.1兆瓦的柴油發電機。電力推進室位於主推進艙之後,2根軸由4臺電動機驅動,每臺2.2兆瓦。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艦上使用燃氣輪機提供動力時,這些電動機也能作為動力裝置使用。相對於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裝備的五葉可調螺距螺旋槳,阿基坦級裝備的固定螺距螺旋槳靈活性欠佳但較為經濟。

阿爾瓦羅·巴贊級護衛艦採用的2臺LM-2500+系列燃氣輪機加2臺Bazan-Caterpillar 3600柴油機的CODOG動力,各組成1套獨立的推進單元並驅動雙軸五葉片可變距螺旋槳,放在20世紀末無疑還是不落伍的,但在時下,尤其是在英、德兩國的動力方案面前,不免顯得有些落伍了。相形之下,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採用的4臺MTU 8000 20V M70柴油機的柴柴聯合的動力方式就更差勁了。其經濟性雖好,但加速性卻不及其他配置方案。

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 英國26型護衛艦再下一城,贏得260億加元

德國海軍F-125級“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被退貨,“德國製造”被蒙上一層陰影

對於反潛、巡邏及多用途至關重要的航空作業能力而言,26型護衛艦能起降CH-47級別的重型直升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F-125型攜帶的2架NH-90是中型直升機,反潛及巡邏效能是無法望重型直升機項背的。阿基坦級飛行甲板面積雖不小,但機庫是按搭載1架NH-90或美洲獅直升機設計的。卡羅·貝爾加米尼級飛行甲板面積更大,機庫被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兩部分。可以搭EH-101、NH-90各1架,或2架NH-90。阿爾瓦羅·巴贊級護衛艦隻能攜帶1架HS-23反潛直升機(F-105可兼容NH-90反潛直升機),這方面能力等而下之,還不如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因為後者可攜帶1架EH-101或MH-60R直升機。

綜合考量

綜上所述,26型護衛艦雖然不是競標方案裡最先進的,但在其研製過程中,英國海軍對其定位明確、突出任務重點,在相關性能上有所取捨,堅持實用至上原則,沒有一味追求前衛、創新,既降低了建造成本,也將研製風險壓至最低。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未來主力水面作戰艦艇,26型護衛艦能勝任反潛、護航、支援地面作戰、情報蒐集、專屬經濟區巡邏等多種任務,在遂行人道救援、救災、撤僑等非傳統任務時也有較好的性價比。因而非常適合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需要。在這兩家長達數年的競標過程中,曾不止一次地傳出“內定26型護衛艦”的“內部消息”。箇中是非曲直暫且不論,僅就性能而言,26型護衛艦其實是最符合澳、加兩國國情的。與其說是“內定”,不如說是它早早地“脫穎而出”。

當然,26型護衛艦參加澳、加兩國護衛艦競標時,也針對客戶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了調整。例如,英國自用版的26型護衛艦安裝了40個發射單元的席爾瓦垂直髮射系統,由2座密集陣前後分置充當近防系統。而加拿大版的26型護衛艦則改用了MK41垂直髮射系統,近防系統也升級為2套拉姆,以便充分利用哈利法克斯護衛艦和易洛魁級驅逐艦的配件和導彈庫存。澳大利亞版的26型護衛艦被命名為獵人級,它將安裝澳大利亞自研的配備國產CEAFAR2輕型雙波段有源電掃描陣列雷達,24聯裝打擊長度(兼容戰斧巡航導彈)Mk 41垂直髮射系統,48枚海上攔截者(12管1坑4彈)艦空導彈。由此可見,26型的模塊化設計和系統預留的冗餘空間非常充足,進行此類改裝其實工作量並不大。

除此之外,一些性能以外的因素也對競標結果有不小的影響。例如,澳、加兩國在招標書中都要求進行技術轉移和本土建造,中標方有義務與兩國本土船廠結成合作夥伴,並對船廠設備設施進行翻新的技術改造。如此一來,勢必要推高建造成本,壓縮中標方利潤空間,因此前一段,好幾個參與競標的廠商都公開報怨相對於所提條件來說,澳、加兩國政府批覆的項目預算實在是太少了。但對英國而言,這卻並不存在什麼障礙。從政治上說,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是美英小圈子裡值得“依賴”的“鐵桿小弟”,對它倆的技術轉移從無“危害國家安全”之虞。就經濟而言,二者都是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和這兩國之間經濟高度融合,產業轉移早就在進行中。

堅持要求技術轉移和本土建造,是澳、加兩國國情使然。實際上,澳、加兩國藍領的薪資水平在西方世界名列前茅,白領和科研系統的薪資水平在西方世界處於中下游水平,屬於典型的腦體倒掛。由於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強行維持造艦產業鏈,加上超低效率和強勢的工會,因此兩國護衛艦項目招標都招出了天價。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海洋5000護衛艦項目以29.2億美元的單價,打破了此前由沙特LCS保持的28億美元單價的最貴護衛艦記錄。

即便如此,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卻依然樂此不疲。是當真“錢多人傻”,“只買貴的,不選對的”嗎?非也,從根本上說,保住本土造船業工作崗位,繼而保住選票,是澳、加兩國政府優先考慮的問題。哪怕由此付出額外的經濟代價亦在所不惜。反正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把蛋糕做大,利益鏈條上的各環節才有上下其手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