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一件具有美學價值的鈞瓷壺必須具備四項因素:

蘊含美玉品質的鈞釉,美好的形象結構,精湛的製作技巧和優良的實用功能。鈞釉的特徵即液液分相,具有很強的玉質感,有人造寶石的效果;形象結構,是指壺的嘴、鏨、蓋、鈕、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精湛的技藝,是品鑑壺藝優劣的準則。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容積和重量的恰當,壺鏊的便於執握,壺蓋的周圓合縫,壺嘴的出水流暢,同時要考慮釉色與造型的和諧統一。

鈞瓷茶具的審美,可以總結為釉、形、神、態這四個要素。釉,即鈞瓷的色彩美,指鈞釉窯變後形成的各種紋路與意境;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體的形象;神,即神韻,一種能令人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壺嘴是曲是直,蓋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產生情感,怡養心靈,百玩不厭。所以觀賞一件新的造型,應該在領悟到美的本質以後才始加以評點。從這樣的審美態度作出發點,才能贏得鈞瓷茶具愛好者的共鳴。”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鈞瓷茶具的實用性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要依據飲茶的習慣、風俗,有選擇地考慮壺體的容量,壺嘴的出水流暢,壺把的端拿省力舒適等等。這些必須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等具體範圍的內容來考慮。

鑑定鈞瓷壺優劣的標準歸納起來,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釉、形、工、款、功”。前四字屬藝術標準,後一字為功用標準:

一是“釉”。鈞瓷始於青瓷,但卻率先、成規模用銅、鐵為基礎著色劑,改寫了青白瓷一統天下的歷史,併成為色釉瓷系列中最早的成員。 鈞瓷釉色有一種瑩光一般幽雅藍色乳光,其色調之美,妙不可言。鈞瓷吸納了幾乎所有瓷種的釉色之長,既有天青、天藍、粉青、月白等單色釉,又有玫瑰紫、赫石紅、蘋果綠等複色釉。與汝瓷、官瓷、定瓷等單色瓷相比,鈞瓷色彩濃郁而富有個性;與青花、郎窯紅、粉瓷等色釉瓷相比,鈞瓷講究變化且自然天成。鈞瓷釉色這種極為鮮明獨特的個性,為造型留足了極大的發展空間,為更大範圍地進入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條件。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鈞瓷的呈色分物理成色和化學成色兩種,即光散射形成的藍色(物理成色)和銅著色的紅色(化學成色),釉在高溫流動下匯合形成紫色,氣泡由釉底向釉面散發使紅、藍、紫等色分割、交錯形成更復雜的釉色。鈞瓷的釉色包含動物、植物、礦物、自然景象等自然界的各個方面,還有諸如鴿灰、赫石紅、朱雀紅、橄欖綠等其他瓷種罕見的釉色。化學呈色的鈞瓷釉採用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銅紅釉。這樣,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如藍天中的晚霞。鈞窯釉色大體上分藍、紅兩類、具體的可呈現月白、天青、天藍、蔥翠青、玫瑰紫、海棠紅、胭脂紅、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紅等。其中,藍色也不同於一般的青瓷,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都具有瑩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

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是構成鈞瓷區別於其它青瓷的另一個特色。鈞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各種紫色是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鈞釉的紫斑在工藝上是將青藍色的釉上有意塗上一層銅紅釉所造成的。後人對鈞瓷的紫色的評價極高,近人劉子芬在《竹園陶說》中說“鈞窯器一枚,價值萬金,宋時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濃麗無比,紫定、紫鈞,其器皆純色。”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二是“形”。許多紫砂壺的傳統造型,例如石瓢、井欄、掇球、茄段、弧菱、等,在鈞瓷當中都有生產。傳統造型經過年代的沖刷,依然閃爍發光。現在許多藝人的臨摹,也是一人一個樣,各不相同。原因就是古今的藝人們,都把自己的審美情趣融進了他們的作品之中。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鈞瓷壺的出現早於紫砂。在禹州市萇莊鄉萇莊窯出土的黃釉加白斑唐鈞執壺,可以看作是鈞瓷壺最早的造型。其後鈞窯還出土有八稜壺、倒流壺、抱月方壺等。新中國成立後,鈞瓷造型日益豐富,為壺的創新提供了較大空間,制壺藝人在製作工藝和燒成工藝上尋求新的突破,使鈞瓷壺既精細又秀美,如宋代官窯作品一般。

現代鈞瓷壺多采用手拉坯,造型大者盈手,小者直徑僅1.5釐米。手拉的壺體,簡潔清朗,線條流暢,充分顯現了制壺藝人紮實的藝術功力。造壺最難的部分表現在壺蓋與壺身的結合上。由於泥胎在高溫下的收縮率一般為15%—18%之間,稍有不慎,要麼壺蓋與壺身粘在一起,要麼壺蓋與壺身間隙過大。現代制壺從工藝、配料等不同工序進行調整,降低壺體連接部分的收縮比,並在燒製過程中總結火溫的控制曲線,使壺的精細程度有了大的跨越。壺蓋與壺身的接合處,開合自如,細密無間。用壺倒水,水流順暢,但按上壺蓋上方的壺眼,壺水則戛然而止。鈞瓷壺十分重視借鑑宜興紫砂的造型藝術,並在此基礎上給以完善。在民間,葫蘆是福祿壽的象徵,鈞瓷“代代福”壺,以葫蘆為創作原形,壺身採用葫蘆造型,壺紐是小葫蘆,壺嘴則選用葫蘆的一節,使人在觀賞的同時,獲得美好的祝福。

藝術講究的是感覺。一把鈞瓷壺造型的優劣,全憑個人的感覺,作壺的講“等樣”、“等勢”,就是造型學講的“均衡”。從某種意義上說“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藝術上的感覺,全靠心聲的共鳴,心靈的理解,即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三是“工”。點、線、面,是構成鈞瓷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鈞瓷壺成型過程中,對點、線、面的處理,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變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精益求精。面,須光則光,鬚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

按照鈞瓷壺成型工藝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謹。這也是“工”的基本要求。

四是“款”。款即壺的款識。鑑賞鈞瓷壺款的意義有兩層:一層意思是鑑別壺的作者是誰,或題詞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題詞的內容(文字)、鐫刻的書畫,還有印款(金石篆刻)。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鈞瓷壺的裝飾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顯著特點。所以,一把鈞瓷壺可看的地方,除釉色、造型、製作工夫以外,還有文學、書法、金石諸多方面,能給賞壺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五是“功”。鈞瓷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鈞瓷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一、容量適度;二、高矮得當;三、口蓋嚴謹;四、出水流暢。目前,我國南北方交流活躍,飲茶習慣逐漸趨同,功夫茶日益流行。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採用容量350毫升為佳。其容量剛好四到六杯,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

鈞瓷壺形制的高矮,適應於不同的茶種。高壺口小,宜泡紅茶;矮壺口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口蓋溢出。還有的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的珠茶,到得壺中,均變成大葉,易把出口堵住。當代鈞瓷作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成獨口,使流水明顯比以前通暢。

對鈞瓷壺的衛生要求,也屬功用標準。壺的口蓋要求嚴謹,能使衝壺水於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達到衛生與實用的統一。

  • 投稿/合作熱線:0374—2077979
  • 郵箱:[email protected]
  • 網址:www.chinatvhn.com
鈞瓷茶具及其文化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