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貶值趨勢下的「救源行動」,「網絡文學+」大會之迷思

IP貶值趨勢是今年肉眼可見的,寄以厚望的大IP紛紛失靈,遠遠沒有達到大IP該有的流量和價值。

而與影視化IP的失落相比,IP的源頭——網絡文學的發展則風頭正勁。據《2017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所示,截至2017年底,國內各文學作品累計高達1647萬部、簽約作品132.7萬部,當年新增簽約作品22萬部;創作者數量高達1400萬人,全國網絡文學讀者規模突破4億。

網絡文學的發展並沒有隨著IP的式微而走下坡路,作為IP的源頭,仍然有人在勤勤懇懇地耕作。報告顯示,網文平臺簽約作者達68萬人,其中47%為全職寫作。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天蠶土豆、唐家三少等大神級白金作者,還有更多的作家為網絡文學添磚加瓦。

然而大IP的尷尬境遇促使行業回過頭來反思IP開發環節出現的問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源頭問題,即網絡文學的創作是否能更好地融入到IP產業鏈體系,而平臺又能給網絡文學與影視IP的前端提供什麼樣的資源支持。

在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一場有關IP的“救源行動”悄然展開。參加大會不僅有專家領導、作家名人,還有閱文集團、阿里文學、愛奇藝文學、網易文漫等知名網文平臺,他們也就網絡文學的發展、IP的運營提出了新的觀點。

IP貶值趨勢下的“救源行動”,“網絡文學+”大會之迷思


IP與內容,既相生又相悖?


很多人把IP與內容劃等號,簡單粗暴的劃分其實並不合理。兩者之間常常會出現錯位的評價,譬如《莽荒紀》、《武動乾坤》等都是網文平臺上的大流量IP,具備極高的商業價值,然而卻與市場的渴求的優質內容還有一定的差距。

換句話說,好的內容可以是好的IP,但好的IP未必是好的內容。IP的優劣更多是體現在商業維度、數據方面,而內容則更看重觀眾口碑、大眾認可度和美譽度。

愛奇藝文學版權市場總監江俊就說:“與其相信一個IP的光環和數據,不如迴歸到故事和內容中,去好好改造故事內容,這才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結合今年暑期愛奇藝獨播的《延禧攻略》,江俊的論斷更有說服力。《延禧攻略》在沒有流量明星、大IP加持下,憑藉內容成為爆款,可見好故事的吸引力比大IP的效應更強大。

網絡文學回歸內容本質是好事,過度的IP化、商業化也讓網絡文學出現種種問題,譬如故事同質化嚴重、內容注水等問題。

IP貶值趨勢下的“救源行動”,“網絡文學+”大會之迷思


阿里文學在此次大會中提到最多的也是內容,而不是IP,在阿里文學CEO宇乾看來,網絡文學已經從1.0走向2.0時代,“內容升級和服務升級的雙重驅動催生了全新的內容生態,這也將進一步助推整個文學產業實現全面升級”。

網易文學漫畫事業部市場總經理甘洋提出“內容進化論”,也主張“平臺應該回歸以內容為核心的原則,尋找最合適的開放方式,以更好的服務,使得IP的生命力得到最大化發展”。

重視內容的質量,一方面是因為網文內容是IP的源頭,只有從源頭層面做到不抄襲、不注水、不套路,才有成為優質IP的可能,進而對IP價值進行產業鏈開發,延續IP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搭建文學領域的全新內容生態,推進網絡文學的精品化和主流化。

網文平臺的“救源行動”


本次大會評出了20部優質IP作品,其中包括《步步驚心》、《鬼吹燈》、《琅琊榜》等已經成功影視化作品。這些IP在現在看來頗有“上古IP”既視感,而金字塔尖的IP終歸是少數,並且很快被網文平臺和影視公司瓜分完畢。

優質IP成為稀缺資源,打造以內容為核心的IP全產業鏈力作,成為了各大平臺的共識。

如愛奇藝文學通過綁定唐家三少、南派三叔、Fresh果果、水千丞等明星作者,從源頭上保證了內容的輸出。愛奇藝文學與愛奇藝其他業務形成矩陣,從創作之初就確定了IP開發的方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愛奇藝對唐家三少的《神瀾奇域無雙珠》進行IP全產業鏈開發,將大力推進影視劇、網大、動漫、遊戲、漫畫及其他衍生周邊等業務板塊。

網易文漫也開始嘗試從源頭抓起,如網易文漫獨家簽約的徐公子勝治的《方外》,從作品立項起網易便同步參與,與作者探討作品衍生開發的特點和節奏,包括出版物和有聲讀物的推出、遊戲和影視的開發等。

阿里文學早早簽下了酒徒、何常在、墨熊等知名作家,聲稱將大力扶持有想法、有能力的優秀作家,聚焦培育精品內容,更好地引導服務優質內容生產。目前阿里文學由於起步晚,與閱文集團等龍頭平臺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然而在閱文IP貶值的情況下,阿里文學的主打方向決定了其能否後來居上。

這種將綁定大神作者、用IP思維貫徹創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IP影視化,減少改編風險。早年的很多網文字數多、信息量大、人物關係及世界觀架構複雜,實際上不好改編,而且改編容易與原著粉產生矛盾,今年幾部大IP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如果在創作之初就想著內容如何轉換成IP,那麼創作的初心就變味了。換言之,作家是為了“網絡”去寫,而不是為了“文學”去寫,前者是IP的主要範疇,後者才是內容的初心。

那麼網文平臺對創作者應該是放任其自由想象,還是有計劃有目標地為創作者制定IP開發方向?

IP貶值趨勢下的“救源行動”,“網絡文學+”大會之迷思


“放養”還是“圈養”?


IP熱潮退卻之後,行業趨於理性,對IP的價值和IP與內容的關係開始重新審視。切忌將IP等同於內容,轉而建立以內容為核心的IP產業鏈體系。

但悖論也隨之出現,純粹的內容也許滿足不了全產業鏈的IP體系,而能滿足所有價值的內容必定缺乏特性,就像被磨平了稜角沒有個性的庸物。

因此平臺要做的是“因內容適宜”,堅持以內容為核心不變,尋求適合IP開發的方向,比如玄幻仙俠小說,由於世界觀架構龐大,打怪升級過癮,往遊戲、動漫方向上改能有好前景,而一味影視化反而不討喜。

相反,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正好趕上東風,是目前較為適合改編影視劇的作品,有聲讀物、書籍等方向上可以考慮,但衍生、周邊就沒必要投入。

另外,關於網文平臺對創作者應該“放養”還是“圈養”,事實上也應該與平臺的發展方向、階段性目標相結合,以及充分尊者創作者的個人意願。

例如唐家三少這類已經成名的大神作家,他選擇愛奇藝文學並將自己的作品與愛奇藝深度綁定,首先是雙方都有合作默契、彼此之間有認同和信任,其次是解決了作品的需求側問題,不用擔心後續賣不出去,一心撲在寫作上即可。

當然,最重要的是創作者本身的創作習慣和寫作方式,南派三叔說他寫《盜墓筆記》時就想好了影視化,但天下霸唱在寫《河神》、《火神》時恐怕沒想那麼多,因為裡面很多都是審查不過的內容,但不妨礙小說精彩、觀眾認可。

“網絡文學+”大會回到IP的源頭,回到網文內容的本質,各大平臺也都有相應的表態和動作,接下來就看這場“救源行動”效果如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