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死,是必然!

博客的死,是必然!

博客的死,是必然!

沒寫過博客的青春是不是不夠完整?

80後當年最時髦、可以顯擺的事之一,寫博客,以及關注某某名人、牛人的博客。

但是剛剛,一件令無數人驀然追憶青春,卻又只徒增惋惜的事發生了。

2018年8月20日晚,網易博客發佈《網易博客網站關停、遷移的公告》:

博客的死,是必然!

儘管網易給用戶準備好了新空間。

博客的死,是必然!

陪伴無數人12年的網易博客,就此別過。

這不是老朋友們想要的結果。

博客的死,是必然!

博客的死,是必然!

博客的死,是必然!

(微博截圖)

被關掉的是無數人回不去的青春,但這終究是必然的趨勢。

1

“殺手級”應用,丁磊曾經的豪言

博客真正引入中國是在2002年,“博客中國”是第一個,當時做博客的網站迅速發展,但業績平平。

2004年,木子美在網上公開性愛日記事件讓中國網民瞭解到了博客。

到2005年9月11月,新浪和搜狐的博客先後上線。

博客的死,是必然!

2006年5月,網易將博客定位為當年第三季度的“殺手級”應用,這是當年丁磊提出來的。同年9月1日,宣佈正式推出其自主研發的新產品——網易博客,標誌著網易正式進軍博客市場。

博客的死,是必然!

但是,網易確實最早接觸博客的門戶,在2001年的時候,網易就已經推出了網易博客專欄,曾經是網易商業頻道和科技頻道的名牌欄目。

到2004年的時候,網易、TOM這些門戶網站相繼推出博客託管服務。

網易博客上線相對晚些,但是勝在網易一直以技術領先為優勢,上線之時,就實現了四大突破:一是數據交換速度快,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幾乎感覺不到網頁跳轉的過程;二是無限空間,相片、日誌無限量存儲;三是穩定性、安全性更高;四是簡單易用,包括首頁模塊編輯等功眾多功能都已實現。

上線之後短短3年時間,網易博客就積累了9000萬註冊用戶。

2007年8月,增加郵件寫博客功能;2008年2月,手機版網易博客上線。2008年6月,推出個人中心,逐步引入社交成分。2009年4月,上線“搶車位”、“朋友買賣”等社交網絡遊戲;2011年8月,推出輕博客。

網易有網易的優勢,博客從小眾愛好走向大眾之後,所造成的火熱確實為網易博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數據,2004年國內博客數量達到300萬,國內同期網民總數為9400萬,大約每30個網民中就有一個是博客使用者。

博客成了人們在網上表達自己看法、發聲的重要渠道。

從2006年到2009年,是中國博客最輝煌的時代。那些年,國內博客網站裡誕生了大批優秀的博客和博主,比如韓寒,博客總閱讀量破億,再如知名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幣圈首富”李笑來,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等等。

博客的死,是必然!

即便是經常看博客,也是一種潮流,也是談資。

到2010年的時候,中國博客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頂峰,當時國內博客使用人數過億,同期網民總人數4.57億人,約合每4個人中就有1人用博客。

刨除一人在多個平臺同時註冊博客的因素,網易博客超過9000萬的註冊用戶量,實力可見一斑,果然應了丁磊“殺手級”應用定位的豪言。

在整個博客領域,巔峰時期博客用戶總數量超過2.2億,而使用率超過62%,每天的博客發文數量也超過400萬篇。

當年博客的爆發勢頭,完全不亞於近幾年蜂擁而起的自媒體。

2

黃金時代早已結束,

末路博客只剩迴光返照

早期的主流博客類網站,其實有很多爆紅產品,例如博客大巴Blogbus、百度空間、MSN空間、51博客等,但都早已停止運營。

目前尚在運營的博客中,搜狐博客、網易博客、博客網的首頁頭條文章更新時間都停留在2017年,也只有新浪博客、和訊博客等還在維持每天的更新,但無論是註冊用戶數量,還是有效用戶,抑或是博文發佈數量和質量,都是在下滑的。

博客的死,是必然!

更要指出的是,在CNNIC發佈的互聯網報告中,最後一次提到博客是在2014年,之後便再未提及博客。

在2014年7月發佈的CNNIC第34次互聯網報告中顯示,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博客的使用率從2011年的62.1%降至19.3%,總用戶規模僅為1.22億人,早已從當年的爆紅產品淪為小眾應用。

以網易博客的搜索指數為例,百度指數顯示,“網易博客”日均搜索指數從2011年至今,一直處於下滑趨勢,直到宣佈關停後才出現短暫的“迴光返照”。

博客的死,是必然!

“博客”的搜索指數亦是如此。

博客的死,是必然!

博客時代正式走上下滑通道。

3

自媒體先驅,

也幹不過“兩微一抖”

2007年,成立1年的Twitter在全球大火,國際間類似Twitter的網站超過100個。

也是在這一年,微博傳入了博客正火的中國,各種模仿Twitter的微型博客出現,並受到門戶網站有意識的推廣。

Twitter有什麼特點?

博客的死,是必然!

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個字符之內,它能通過即時信息服務和個性化的網站接收和發送信息,且不需要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

儘管Twitter至今在中國的註冊用戶數量也不過1000多萬,但卻帶來了新理念,引領了中國的微博風潮。

在中國,當年誕生過不少帶有微博色彩的產品誕生。比如飯否和騰訊滔滔,它們算是中國本土最早一批的微博產品,其中,誕生於2007年5月的飯否是中國第一家類似微博的社交網絡,作為擁有數億用戶的騰訊,也在2007年8月上線了騰訊滔滔。

博客的死,是必然!

此後兩三年裡,微博類產品一直有新產品誕生,但是最後,只有2009年8月誕生的新浪微博留了下來,甚至當年成為全世界最流行的詞彙。

到現在,新浪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4億。

相比於博客,微博篇幅小,交互性更強,信息傳遞更及時,傳播速度更快,還不依賴於PC端,以移動端為主,用戶門檻很低,隨時隨地可發。

尤其在熱門事件發生的時候,用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簡短的篇幅快速地將信息傳播出去,如今,微博已經成為熱門事件最先爆發並形成病毒性傳播的資訊前沿。

博客的死,是必然!

再後來,微博還加入了長文轉發的功能。

在諸多優勢的加成之下,微博還具備了遠超博客的營銷能力,無論是個人IP還是企業、品牌,都能在微博上找到自己的陣地,還因此形成了一個很有社會影響力的大V人群。

很多微博營銷玩得好的人已經成為一方意見領袖。

更重要的是,微博的用戶有比博客更高的粘度。

微博確實成功搶佔了博客的流量,而當移動互聯網大行其道,智能手機全面普及,又誕生了一個“殺手級”應用,微信。

博客的死,是必然!

微信是一款即時通信工具、社交應用,微信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微博的功能,而微信公眾號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博客的功能。

從2011年1月21日上線至今,微信全球活躍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億人。

根據《2017年微信經濟數據報告》的數據,從2012年7月微信公眾號上線,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眾號已超過1000 萬個,其中活躍賬號350萬,較2016年增長14%,月活躍粉絲數為7.97億,公眾號已成為用戶在微信平臺上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

博客的死,是必然!

並且,微信公眾號已經從單純的內容輸出向商業化、專業化轉變,形成成熟的流量變現模式,服務號、訂閱號、小程序,形成了成熟的流量變現模式。

與微博、微信相比,抖音等純移動端短視頻應用的異軍突起則更加令人意想不到,隨時隨地記錄和表達自己、泛娛樂化的定位幾乎令其成為微信之後佔據智能手機用戶在線時間最長的應用產品。

博客的死,是必然!

短短一年時間,其月活用戶數已經超過5億,除了普通用戶,媒體平臺、明星、名人都有入駐,還有不少政府機構也入駐了抖音。

眾多極具移動互聯網時代特色的應用爆火,博客以及論壇社區這種傳統互聯網時期的主流反倒變成了小眾產品,從博客、論壇社區時期走出來的眾多公知、意見領袖等仍然活躍在公眾視線中的人物,都已經轉向這“兩微一抖”。

他們帶走的是優質內容,是流量。

博客的死,是必然!

可以說,博客、論壇社區賴以起家、快速成長併火起來的優質內容創造者們,早已憑著敏銳的流量和商業嗅覺扎進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中。

年輕人則更加喜歡那些專門為他們打造的各類社交、娛樂陣地。

從產品角度來說,兩微一抖都屬於平臺級產品,這也是當下很多移動互聯網產品的主攻方向,整個內容生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在網絡社交模式的更替循環中,網易博客這種非主要營收來源的產品被關閉是理性的商業選擇,也是娛樂至死時代的必然結果。

而作為自媒體的早期形式,博客的使命已經完成。

網易博客之後,會是誰?

或許無人能夠在這個循環更替中倖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