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老茶館|「工廠課堂+」:小課堂作出大文章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近期,“工廠課堂”在昌吉市紅紅火火地開辦,全市各鄉鎮企業(專業合作社)就職的少數民族農牧民們,在工作期間每天利用開工前1小時、午飯後半小時、收工前1小時的時間集中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在集中學習的基礎上,實行“工廠課堂+”輔助學習,通過情境模擬、夜校鞏固等方式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一邊賺錢、一邊學習,促進了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工廠課堂+軟件輔助” 方便靈活形式新

刺繡合作社裡的工廠課堂熱鬧非凡,一群哈薩克族職工在課間休息時拿著手機大聲地讀國家通用語言、唱紅歌,一旁的授課老師對年紀稍大、對手機軟件操作有困難的學員進行耐心的指導,大家時不時的互相拉個歌,氛圍非常歡樂。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工作隊員谷瑞娟手把手幫助刺繡合作社職工安裝學習軟件

廟爾溝鄉和諧一村巴彥恩刺繡合作社共有20名職工,全部都是哈薩克族群眾,漢語水平較低,針對這種情況,市畜牧獸醫局駐和諧一村工作隊隊員谷瑞娟主動擔任起授課老師的角色,幫助所有職工下載安裝了“維漢智能翻譯”等手機APP,並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會大家使用。

合作社的員工沙依拉說:“谷老師給我們安裝了這個翻譯軟件真的是太方便啦,過去,不懂的也沒想著問,周圍也沒有人可以問,現在不一樣了,谷老師在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她,谷老師不在的時候,遇到了陌生字、陌生詞語自己就可以查詢,我們現在每天都互相比著看誰認的漢字多呢!”

“工廠課堂+情境模擬” 生動形象氛圍濃

“你好,你叫什麼名字”“我的名字叫阿里木”“你知道我們合作社主要是從事什麼嗎”……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新峰奶牛養殖合作社的少數民族職工學習國家通用語言

這是新峰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裡的少數民族職工正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使用所學語句練習模擬新職工面試的場景。阿什裡鄉努爾加村的新峰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有52名職工,少數民族務工人員佔務工總人數的57.8%,大部分只能聽懂簡單的國家通用語言,無法正常溝通交流。針對這種情況,工廠開辦了課堂,工作隊聘請了專業的授課老師,在學習日常用語的基礎上,利用所學語句,學著模擬一些生活場景,給大家打開了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學習政策的大門。

“過去,與少數民族員工交流,問什麼只會連聲講‘好好好’,問聽懂了沒,也只會跟著講‘懂了懂了’,可一轉身就忘了”,新峰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峰說,“語言不通造成了很大的交流障礙,如果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有什麼需求,也表達不出來,確實存在一些阻礙,現在有了工廠課堂,職工們學習氛圍越來越強,國家通用語言水平逐漸有了提高。”

“工廠課堂+幫帶鞏固” 寓教於樂效果好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工廠裡傳來少數民族職工哈斯木正在練唱紅歌。哈斯木是大西渠鎮玉堂村的村民,在伊盛源定點牛羊屠宰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工作多年,從前一句國家通用語言都聽不懂,開辦工廠課堂後,授課老師給他安排了同事馬小江作為幫帶對子,在每天工作之餘,抽空幫助他複習,課堂上沒有學會的知識,也給他重新講解,現在他已經能夠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唱歌、寫字,學習效果很明顯。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伊盛源定點牛羊屠宰有限責任公司少數民族職工共同參加農牧民夜校

大西渠鎮玉堂村伊盛源定點牛羊屠宰有限責任公司共34名職工,授課老師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水平不同,給大家結了13個幫帶對子,通過“一幫一”“一幫多”等形式開展互幫互學,並依託農牧民夜校學習時間,由“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員、大學生村官、鄉鎮幹部等輪流擔任授課老師,對工廠課堂當天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幫助儘快掌握學習成果。同時,穿插學習黨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等,提高少數民族職工們的文化素質。

市法院駐大西渠鎮玉堂村工作隊隊長孟兆軍說:“工廠課堂的開辦,能夠幫助更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學習政策,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成長進步的好機會,我們也依託行業優勢,在學習中穿插法律法規常識,在提高大家國家通用語言運用的同時,也能知法守法。”(昌吉市“訪惠聚”辦公室 王煒 供稿)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來源 | 昌吉訪惠聚

校對 | 雷 瑞

審核 | 仇建鵬 朱麗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